狂撒45万黄金,最狂创意人被审判了!

狂撒45万黄金,最狂创意人被审判了!
2025年04月15日 21:16 Liya的种草手记

曾经嫌黄金太土,现在买到“吃土”。

今年以来,金价刷新历史高点20次,让黄金快要变成奢侈品了。

黄金暴涨后,“镀金营销”成了营销界的香饽饽,品牌纷纷入局。

然而,有人把黄金周边当惊喜奖品赠送,还有人当垃圾随地扔,让人大开眼界。

说的就是天与空创始人兼艺术家杨烨炘。

最近,艺术家杨烨炘又整活了。

为了讽刺食物浪费,还大米一个清白,他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艺术展——《淘金米》。

现场狂撒1000粒“黄金米”,让参加者在大米和真金白银里淘金子。

图源:新闻晨报

最重要的是,展览免门票,相当于白送黄金。

按现在的金价折算,一粒金米0.52克价值300多,如果运气好,可比一天上班好赚得多。

天降好事砸头上,谁能不疯?淘金米展览直接原地出圈。

图源:新闻晨报

当然,在网络上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主要围绕着“在米里撒黄金能让人珍惜粮食吗”的疑问展开,网友们炸开了锅。

图源:新闻晨报

有人愤怒指责,用浪费粮食来体现艺术,算什么艺术?

有人认为不妥,反对浪费表达艺术可以理解,但最好还是不要用真的大米。

有人觉得讽刺,富人高高在上把戏弄穷人的行为称之为艺术,让人想到“苦饥寒,逐金丸”。

从讨论声量来看,黄金米的存在让人更加忽略大米,与展览立意背道而驰。

也有人解读,展览之外的种种批判声音,也可以称作“艺术”。

不难看出,网友的目光集中在“用浪费大米来倡导珍惜粮食”的冲突矛盾上,担心以艺术之名,行浪费之实。

对于这个担忧,有参加者现身说法,称大米会被用作其他用途,而且大家穿着厚厚的鞋套,并没有踩脏大米,是一次新鲜的体验。

戏剧性的是,有人往真黄金大米里掺假金米,这场“真假黄金秀”让行为艺术的荒诞感直接拉满。

图源:小红书网友

而当被询问金米淘完了没,杨烨炘是这样回答的:

再回看淘金米的预热海报,显然,杨烨炘预判了网友的预判。

图源:

杨烨炘艺术中心

在他看来,网友的讨论声音也是这个艺术的“重要一环”,只要能引起思考,哪怕是批判性的也达到了目的。

至于艺术与否,咱的确不好评判。

毕竟行为艺术的魅力来源于开放式结构,一向是见仁见智的事。

只能说,狂撒45万元黄金,杨烨炘又打造了一场现象级刷屏案例。

对于天与空来说,这个广告可太值当了。

事实上,这也不是杨烨炘第一次拿黄金整活了。

早在2021年的世界粮食日,杨烨炘就用500克黄金,做了1000粒纯金大米。

而这个举动,比“淘金米”更具争议性。

他把一粒粒黄金,扔进黄浦江、公交车、地铁站、马路上、草丛中,甚至是下水道、垃圾桶......

图源:

杨烨炘艺术中心

美其名曰为:我们不浪费粮食,我们只浪费黄金。

对此,网友锐评,“浪费财富的人讽刺粮食浪费”,只为夺流量博眼球,招来一片骂声。

或许这就是“淘金米”此次加入社会参与元素的原因 —— 不失为一次聪明的改进。

在外人眼中,以扔黄金为形式的艺术更像一场“炫富”真人秀,不过是艺术家的自我狂欢。

但从扔黄金到送黄金,参与者从旁观者变成受益者,自然会成为艺术理念的支持者。

这种转变不仅能激发对主题的深层思考,更让艺术真正融入普通人的生活,赋予其现实层面的意义。

可以看到,同样是以黄金为引、大米为载体,“淘金米”收获的支持声音,比往年的同类活动明显更多。

图源:小红书网友

值得一提的是,杨烨炘一直在创作诸如此类的行为艺术,且外界骂声越凶,他越来劲。

去年520,杨烨炘做出一个疯狂举动——

跑到婚姻登记中心,高举“出轨快乐,离婚光荣”的旗帜,对来往领证的新人贴脸开大。

图源:

杨烨炘个人微博

虽然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看到有人以这么极端的方式宣传走出婚姻,还是觉得有亿点点离谱。

杨烨炘曾解释,之所以将离婚主题包装为《出轨时代》这一新观念艺术,正是为了反讽——

讽刺因出轨导致的婚姻危机现象。

图源:

杨烨炘个人微博

这种解释虽勉强自圆其说,却也因此没有在舆论中激起更大波澜。

杨烨炘的脑洞可不止这些,奢侈品也没能逃过他的“奇思妙想”。

前几年,他在写字楼摆摊,竟然以 100 元的低价售卖 LV,还喊着“LV 只值 100 元,LV 只卖 100 元”。

图源:

杨烨炘个人微博

大家都觉得他这么做亏大了,可他却想用这种方式批评当下狂热的消费现象,将奢侈品拉下神坛。

不过,要说杨烨炘最具争议的作品,还得是那个三胎广告,不少人觉得简直“毁三观”。

2021 年三孩政策出台后,天与空找来了八位不同职业的父亲,拍摄了《我支持生三胎》的父亲节广告,有老师、网约车司机等等。

广告全程通过重复灌输,传递支持生三胎的观念。

例如“白天换尿布、晚上辅导作业、半夜喂奶”“生三胎后父母的爱会分成三份”“买不起大房子就改造小房子”……

图源:罐头辰

这些理由不仅逻辑混乱、脱离现实,更严重忽视女性生育的主体性,引发广泛吐槽,当时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质疑。

面对批评,杨烨炘却坚称该广告帮助支持者发声,并将其定义为“年度最勇敢、最伟大、最具社会意义的人文主义广告”之一,这种挽尊言论在广告之外也引发不小争议。

在围绕其作品的诸多争议声中,杨烨炘少有“全网夸”的作品,《新上海东方明珠图》算是一个。

图源:

杨烨炘个人微博

杨烨炘把疫情期间存的10万根头发,混合在油画颜料里,拼出一幅上海东方明珠。

寓意上海人聚沙成塔的力量,让网友感受到城市韧性,深受感动。

果然,故事讲得好,艺术少不了。

在我看来,杨烨炘堪称当代行为艺术圈的“凡尔赛文学大师”。

你以为他在撒黄金?不,他在撒流量密码!

你以为他在浪费粮食?不,他在收割注意力韭菜!

黄浦江边撒金米、婚姻登记处举 “离婚光荣” 牌、低价叫卖 LV……

这些看似荒诞的操作,实则精准踩中当代人的情绪触发点:

既满足了对财富的窥视欲,又制造了道德审判的爽感。

而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仅能逻辑自洽,还擅长将争议提升到社会价值层面。

你骂我浪费,我偏说这是对粮食价值的重新定义;

你质疑我炒作,我就把争议包装成艺术。

观众骂得越狠,艺术传播得越广,堪称用骂声制造病毒传播的营销鬼才。

杨烨炘用 45 万黄金的“疯癫实验”,正是对这一逻辑的极端验证。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敢于突破常规才是真流量密码。

但创意这事儿,美名与恶名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

吸睛的艺术行为虽然能自带流量,让营销效果加倍,但一旦把握不好尺度,就很容易沦为哗众取宠的噱头,最终被大众唾弃。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