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1944年的诺曼底滩头,我们的盟军第4步兵师顶着德国军队机枪,在冲锋的时候,他们可能不会想到70年后的中国北疆朱日和基地里,会有一支6000人的合成旅,可以用电子战瘫痪敌人的整个装甲师!
那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合成旅有多少人?合成旅和师又有什么区别?如果你知道答案,可以先说说自己的观点!

合成旅是咋回事?
2016年,我国启动史上最强军改。合成旅也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也必然会重塑我国陆军的形态。合成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由多个兵种组成的作战单元。它的特点是有很强大的机动性、火力和协同作战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合成旅必然是一个符合现代化作战的高度信息化、合成化、数字化的机步旅!

合成旅又是一支新质作战力量,它的标准编制大约5700人,核心是由4个合成营构成的,每个营都集成装甲步兵、坦克、炮兵这些要素,也能够形成独立的作战模块。
比如说中型合成旅,它的主战装备就包括新型坦克112辆、自行火炮48门、无人机18架,还有防空系统32套。
这么强大的火力密度相比较传统部队而言,那可是提升了300%,甚至更多。因此美西方军事专家才称中国合成旅是战争魔方,而它的玄妙之处就在于其模块化的组合上。
像侦察营装备的量子雷达能够在300公里外锁定目标,特战连的单兵外骨骼助力系统还可以让士兵的负重能力提升500%。

我国现代合成旅还有一张王牌,叫做勤务支援营。这里面有3d打印方舱,可以在前线快速地制造零部件。
但这还不算完,合成旅指挥链扁平化至旅-营两级,决策周期可以缩短至少70%。这也就意味着合成旅一旦到了危机或作战环境下,它的反应速度很快,快到什么程度呢?至少是传统师的三倍以上!

传统师的优势
那么在现代部队当中,师就没有优势了吗?
遥想二战时期,我们的一个标准步兵师大约在1.2万人左右。这么庞大的规模,曾经是战场的主宰。传统师的特点就是它又大又全,编制包含步兵团三个,炮兵团一个,还有后勤单位,传统师就像是一座可以移动的军事城镇。

像在冷战巅峰时期,苏联的摩托化步兵师配备了坦克242辆、火炮188门,他们可以正面突击的宽度达到了15公里。但是这种结构,你会不会觉得很笨重?是不是应该优化一下?在科索沃战争中,传统师的缺点就被暴露出来了。
南联盟第三装甲师在78天空袭中,竟然损失了90%的战力,而且在被重击之下,它一弹都没有发出去。
那么传统师单位,为什么至今还被保留着战略预备队的特殊地位呢?因为它万人规模,能够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在边境对峙等特殊场景中,依然还是具有不可替代性。

比如说2017年,在中印洞朗事件期间,我国西藏军区某山地快速完成战役的展开,并且用兵力密度形成了战略优势。这种巨无霸的结构需要军级指挥部协调,应急反应比合成旅可能要慢18个小时左右,但是它的兵力密度高啊!
两者的本质差异
那么,合成旅与传统师最本质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是两者在设计理念上,就很明显不一样。合成旅像是一把瑞士的军刀,它每个模块都是多功能的组件。传统师就很像是攻城锤,它得依靠质量密度来突破防线。2018年,我们举行了东方-18演习。
蓝军合成旅通过电磁迷雾瘫痪了红军师的指挥系统,还用无人机群精准打击了红方的后勤节点。这个实验也进一步验证了——合成旅能够在现代化作战中“以巧破力”的可行性!
虽然两者在兵力规模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战场定位。比如说合成旅,每日的机动距离可以达500公里,它比较适合快速介入局部冲突。
重型合成旅规模又不一样,它能构建150公里的纵深防御体系,火力投射能力对比更加明显。而合成旅远程火箭炮集群,一次性投射弹药高达180吨,这相当于一个传统炮兵师的饱和打击量!

现在,人工智能还开始接管了我们的现代化战术决策。当下中国合成旅的数字化优势会越来越明显。2021年,在某边境应急行动中,我国合成旅指挥中枢通过战争云系统还实现了无人机智能地雷与单兵终端的秒级联动。
而传统师想要实现这种水平的信息化成绩,它至少需要额外再加强一个电子对抗团和两个通讯营!
所以,从传统师再到合成旅,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什么呢?也许是我国军事化从规模制胜到效能为王的转变,我们也从平台中心到网络中心在不断升级优化!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陆军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开展实弹训练 现场炮声隆隆十分震撼》 新京报 2023-03-12
百度百科:合成营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