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孙策被仇家刺杀,临终前选择孙权接替自己。孙权生于公元182年,那时刚满十八岁。孙权上位时,年纪虽轻,却能稳定局面,与他的个人性格和当时的环境有关联。
第一,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孙家的江东事业,经过孙坚与孙策的经营,已经逐渐稳定。许多不配合的势力,大多已经被父兄清除。等到孙权继位,不稳定的因素已经很少。
东吴朝廷的重臣,如黄盖、周瑜、程普、张昭等,许多都是追随孙坚和孙策打天下的人。他们追先主公之殊遇,欲报之于孙权也。父辈对下属的恩情也是孙权手上的一张牌。
第二,恩威并重,双管齐下
孙权胸襟广阔,能够充分信任下属。孙权上位,恐怕连自己也没想到,“东吴一把手的位置”来的有点突然,以至于威望难以服众。不过不要紧,孙权气度、胸怀与格局宽广,天生就是当主公的料,连高晓松都说他适合董事长。孙权授予周瑜统兵之权,授予张昭处理内政之权,放手让属下干,赏赐也丝毫不吝啬。
朝中几个关键岗位,都被孙权所拉拢。
对于其他反对力量,孙权强力打击。先消灭李术,然后稳定宗亲。通过恩威并施的手段,孙权稳定了东吴局面。
第三,调整权利结构,实行东吴政权本土化。
东吴在江东人眼里是外来政权,内部分为淮泗将领、流亡北士和江东士族,三股力量分别掌握着军事、内政与财政。孙权想政权稳固,就必须拉江东本地人共享权利。
通过一步步有节奏的权力调整,军权逐渐到了江东人陆逊手里,行政权到了顾雍手里。这两人是江东士族的代表,他们身居高位之后,江东本土人出士的数不胜数。
孙权把东吴政权与江东本土士族捆绑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也做到了吴人治吴。不管对内还是对外,孙权与江东士族都利益一致,双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通过这几张牌,孙权完全稳住了大局,随着执政经验的成熟,驾驭局面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