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演义》中的谋士,很多人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就是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一生为蜀国付出的实在太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就连阴诡决绝的司马懿都被他逼入绝境,若不是上方谷一场大雨,诸葛亮完全帮助蜀国一统三国......
但是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到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中诸葛亮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已经被过度“神化”了,而且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在刘备病死白帝城之后才开始掌兵的,之前一直负责的是后勤、人事之类的工作,那么历史上刘备身边的第一谋士应该是谁呢?
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法正!
法正,这个名字大家听起来可能并不是很熟悉,因为他并没有被过度渲染,所以很多三国爱好者对他并没有什么印象,而《三国志》陈寿评价法正:“可比魏国郭嘉与程昱。”郭嘉,又叫郭奉孝,堪称曹操身边的第一谋士,甚至有人评价郭嘉的智谋甩诸葛亮几条街都不止,郭奉孝死后,卧龙诸葛亮才敢出山;尤其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哭着怀念郭奉孝:“若奉孝在,我哪会输得一败涂地。”
而用法正来比郭奉孝,可见法正的智谋实在是神鬼莫测。
法正是关中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郿县人,因为董卓、郭汜等人作乱,导致关中地区连年闹灾,虽然法正家里也是名门望族,但是也禁不起这样天灾人祸的折磨,于是法正就逃到了四川,投奔了刘璋。
可刘璋是一个没有心胸的人,法正胸中有千万谋略,可是无处施展,刘璋也看不上法正,随便给了他一个县令,不仅如此,法正还经常被本州邑的同行诽谤,于是法正经常同自己的好友张松埋怨自己的仕途。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13个年头,张松替刘璋出使曹操,并且准备献上川四地图,不料却被曹操赶了出来;张松心灰意冷,本想和曹操交好,在刘璋面前立个大功,没想到却造成这个局面,就在回益州的路上,路过刘备的领地,刘备热情接待了张松,这让张松很感激,一番交谈之下,张松也感觉到刘备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张松回到益州之后,就把自己这一路上的经历都告诉了法正,两人一番商量,都觉得刘璋不是个明主,还不如帮助刘备成就大业,于是日后张松在刘璋面前一直坚持和刘备搞好关系,还派法正前去刘备处交好,刘备和法正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这更加坚定了法正投奔刘备的决心。
后来在法正、张松和刘备的里应外合之下,益州终于被刘备拿下了,而法正自然是一个大功臣,他一方面劝刘备拉拢地方豪绅,还让刘备娶了旧将吴懿的妹妹为妻,帮助制定《蜀科》,严肃益州的法度,一改刘璋时期政务、民风懒糜的状态。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又提出了进攻汉中的建议,他认为曹操既然已经攻取了汉中,却没有进一步进攻益州,完成统一,这很有可能是曹操集团内部出现了问题,这是进攻汉中的好机会。
毫无疑问,法正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他又给刘备献计,用声东击西之计最终攻下了定军山,还斩杀了夏侯渊,这为蜀国日后的发展和进攻扫清了障碍,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却将法正的这番功绩算在了诸葛亮身上,法正成为了整个计划一个小小的执行者。
曹操当时得知定军山失守,后又得知是法正出的谋略,便一声叹息:“刘备岂能如此聪明,原来背后有法正这个高人指点。”
可以说法正是自庞统死后,刘备身边的第一谋士,很多军事上的谋略都有法正的参与,有学者比喻诸葛亮好比是萧何,而法正则好比是张良,此间差别,不必多说。
大家可能觉得法正的一生好像并没有多少起伏,没有诸葛亮的故事听起来过瘾,但是要知道,前者是历史,后者是小说。
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去世,享年45岁,他死后,刘备痛哭数日,也许,如果他能一直辅佐刘备,三国的历史将会改写吧。
(本文乃头条号“文史马先生”原创,请勿转载,特此声明!)
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曹操
说起《三国演义》中的谋士,很多人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就是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一生为蜀国付出的实在太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就连阴诡决绝的司马懿都被他逼入绝境,若不是上方谷一场大雨,诸葛亮完全帮助蜀国一统三国......
但是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到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中诸葛亮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已经被过度“神化”了,而且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在刘备病死白帝城之后才开始掌兵的,之前一直负责的是后勤、人事之类的工作,那么历史上刘备身边的第一谋士应该是谁呢?
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法正!
法正,这个名字大家听起来可能并不是很熟悉,因为他并没有被过度渲染,所以很多三国爱好者对他并没有什么印象,而《三国志》陈寿评价法正:“可比魏国郭嘉与程昱。”郭嘉,又叫郭奉孝,堪称曹操身边的第一谋士,甚至有人评价郭嘉的智谋甩诸葛亮几条街都不止,郭奉孝死后,卧龙诸葛亮才敢出山;尤其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哭着怀念郭奉孝:“若奉孝在,我哪会输得一败涂地。”
而用法正来比郭奉孝,可见法正的智谋实在是神鬼莫测。
法正是关中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郿县人,因为董卓、郭汜等人作乱,导致关中地区连年闹灾,虽然法正家里也是名门望族,但是也禁不起这样天灾人祸的折磨,于是法正就逃到了四川,投奔了刘璋。
可刘璋是一个没有心胸的人,法正胸中有千万谋略,可是无处施展,刘璋也看不上法正,随便给了他一个县令,不仅如此,法正还经常被本州邑的同行诽谤,于是法正经常同自己的好友张松埋怨自己的仕途。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13个年头,张松替刘璋出使曹操,并且准备献上川四地图,不料却被曹操赶了出来;张松心灰意冷,本想和曹操交好,在刘璋面前立个大功,没想到却造成这个局面,就在回益州的路上,路过刘备的领地,刘备热情接待了张松,这让张松很感激,一番交谈之下,张松也感觉到刘备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张松回到益州之后,就把自己这一路上的经历都告诉了法正,两人一番商量,都觉得刘璋不是个明主,还不如帮助刘备成就大业,于是日后张松在刘璋面前一直坚持和刘备搞好关系,还派法正前去刘备处交好,刘备和法正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这更加坚定了法正投奔刘备的决心。
后来在法正、张松和刘备的里应外合之下,益州终于被刘备拿下了,而法正自然是一个大功臣,他一方面劝刘备拉拢地方豪绅,还让刘备娶了旧将吴懿的妹妹为妻,帮助制定《蜀科》,严肃益州的法度,一改刘璋时期政务、民风懒糜的状态。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又提出了进攻汉中的建议,他认为曹操既然已经攻取了汉中,却没有进一步进攻益州,完成统一,这很有可能是曹操集团内部出现了问题,这是进攻汉中的好机会。
毫无疑问,法正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他又给刘备献计,用声东击西之计最终攻下了定军山,还斩杀了夏侯渊,这为蜀国日后的发展和进攻扫清了障碍,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却将法正的这番功绩算在了诸葛亮身上,法正成为了整个计划一个小小的执行者。
曹操当时得知定军山失守,后又得知是法正出的谋略,便一声叹息:“刘备岂能如此聪明,原来背后有法正这个高人指点。”
可以说法正是自庞统死后,刘备身边的第一谋士,很多军事上的谋略都有法正的参与,有学者比喻诸葛亮好比是萧何,而法正则好比是张良,此间差别,不必多说。
大家可能觉得法正的一生好像并没有多少起伏,没有诸葛亮的故事听起来过瘾,但是要知道,前者是历史,后者是小说。
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去世,享年45岁,他死后,刘备痛哭数日,也许,如果他能一直辅佐刘备,三国的历史将会改写吧。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