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苏联带入顶峰,与美国平起平坐,为何被称为苏联掘墓人?

他将苏联带入顶峰,与美国平起平坐,为何被称为苏联掘墓人?
2018年10月08日 22:16 数鸽

勃列日涅夫一生有很多称号“接吻狂魔”,“勋章收集者”,“眉毛怪”等等,这些略带戏谑的称号或许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然而当他被后世冠以“苏联掘墓人”的时候,就注定他不会有什么正面评价了。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勃列日涅夫刚上台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还算成功,一部分人认为这得益于赫鲁晓夫风风雨雨的改革,如果没有前人的农业改革也就没有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繁荣。在这期间,苏联经济增长迅猛,工业产量增加了138%,十年间GDP增长率以平均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以至于人们产生了超英赶美的幻想。

紧接着,勃列日涅夫又赶上了好时候,战后苏联的油气资源紧缺,石油一直靠进口,因此从列宁到赫鲁晓夫都在寻找油田。1965年,秋明地区的一个油井萨莫特洛尔油井投产,第二年,乌连戈伊天然气田投产,仅这乌连戈伊的储量经查明就占世界总储量的40%,再加上接连发现苏尔古特等大油田,苏联的石油生产量大涨,赚到了大量的财富。

不可否认,到60年代末勃列日涅夫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将相当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这在以前都是要上交的。在这期间社会经济情况较好,他的一些亲信逐步进入各级领导层,勃列日涅夫本人也变大自大骄傲了起来,苏联的国家战略也开始转向了,勃列日涅夫想要的不再是两极世界,而是与美国争霸。

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前半期,是苏联核武器发展最快的时期。60年代初,苏联有了第一代洲际导弹,60年代下半期便有了第二代洲际导弹,70年代下半期又有了第三代洲际导弹,苏联导弹数量增加很快,并且超过了美国。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重工业的投资持续占到其对整个工业投资的85%以上,其产品大都可以直接用于武装力量的发展。

军备竞赛搞得开心,勃列日涅夫忽略了国内的经济状况。从1970年起苏联GDP增长率逐年下跌,1973年起基本进入到了停滞时期,苏联的粮食却越来越少,市场供应越来越紧张,需要大量进口粮食。80年代经济增长率只有不到2%,到了80年代后半期,美国操纵国际油价下跌,苏联的石油工业入不敷出,濒临破产。

不过,虽说苏联的解体勃列日涅夫记大过,但也不能全怪他。美国冷战学者彼得·施威泽认为:“把克里姆林宫推下灾难的深渊,并非哪一个事件或者某一项政策。如果当年克里姆林宫没有面临美国的军事挑战、在波兰军管和阿富汗战争的地缘政治挫折、在石油出口方面因油价暴跌蒙受数百亿美元硬通货损失,以及无法获得西方技术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累积效应,我们有理由相信苏联可以闯过风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