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假期全网都在刷屏美国增加关税的事情,每个人各有各的出发点,各有各的论据和逻辑。
可是作为投资人,我们不能只是光看热闹而已,更何况这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事件,这背后到底引导着怎样的投资走向,才是最重要的。
特朗普加关税这件事,其核心目标的是为了解决美国36万亿美元国债的问题,加征关税只是行动的第一步而已,之后还有施压美联储继续降息,逼迫各国汇率升值以及购买无息长期国债等一系列操作在等着认怂的国家。
可这毕竟是一件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理由就是他没得选了,这次如果赌赢了,美国就能渡过危机,或许还能重新塑造新的产业链,这甚至是一次堪比布林顿森立体系之后,重新设计的一套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
可问题是为什么在消息落地之后的4月3日,全球资本市场已经有过对利空的反应之后,在4月4日却更加恐慌呢?因为这其中的第一个强势反击者出现了,那就是中国对等征收34%的关税,脱钩的意图十分明显,且这次已经没有主动沟通的打算了。
外界的普遍观点是,加征关税会带来美国的通胀上升,以及加剧市场的波动,甚至走向衰退的风险,可是2018到2020年的时候,特朗普也同样发动过贸易战,美国却没有出现所谓的通胀爆炸,甚至是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应。
这背后的原因是在美元升值而人民币却在贬值,当美元的升值幅度和平均关税上升幅度达到平衡之后,美国既能抵消通胀的负面影响,又能增加可观的财政收入。所以加征关税是否能成功,取决于人民币是否继续贬值。因为美国认为,中国为了出口必须要主动使人民币贬值,以维持竞争力。
可是现在中国主动反制,对等增加了关税,那么美国的计划就很可能落空,而且很有可能是在中国带头反制之后,会有更多的国家站出来联合抵制美国。
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那么现在我们这么主动且及时的采取措施,各位应该知道高层未来拉动消费的决心了吧!这是之后必须要下的一步棋了。所以高层今年提出的AI+消费以及未来势必收益的国产替代是显而易见的明牌了!
之前美国的策略都是印新债,还旧债,可是现在为什么不继续这么干了呢?因为美国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值在下降,美元霸权诞生的时候,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全球的一半,要知道美国向全球输出的最核心的产品从来不是科技,而是美债。
曾经的美国经济体量大,能够撑得住全球对于美债的需求,美国人也可以每天印绿纸向全球买商品,可是现在这个模型已经来到临界点了。
因为加息三年没有拉爆中国,这期间反而使得美联储债台高筑,当你只有欠条而见不到实际收入的时候,你会怎么样?是债都得还的,我都不知道有些根本没有经济学知识的人为什么觉得可以不用还,如果不用还美国折腾这些做什么?那么弱国反抗不了美国还不能停止生产吗?或者集体抛出美债使得美元霸权松动,这都是美国人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现在特朗普希望建立的新的美元体系是什么?即加入所谓的保护伞概念。
- 美国的保护伞将作为公共资源,必须要买入大量美债才能获得;
- 想获得保护伞,必须购买百年无息国债,而非短期融资;
- 该国曾经的短债也必须置换为无息的百年国债。
以上三条,无非就是美国仗势欺人想强行赖掉债务和继续输出美元维持强势地位,加征关税之后,对于拒绝的屈服的国家,美国将减少武器提供,情报支持,以及驻军保护,当然了,类似需要这种保护的都是日韩之类的国家。
设计这套体系的人,知道这是一次如履薄冰的行动。因为美国最想的是中国可以继续大量持有美债,可是中国根本不需要所谓的保护伞,而且产业已经完成了明显的升级,要是加征关税这种操作放在15年前,或许我们也不得不因为高端制造被封锁而屈服,可是现在高层敢于拒绝沟通和准备脱钩了。
此外,如今的美国无论从军事和经济影响力而言都是明显下滑的,当然这个下滑的背景是由于中国的崛起;能够率先投降的越南这些小国家又有多少油水可榨?而美国人最希望妥协的欧洲和东南亚是否愿意敲碎自己骨头给美国人熬汤,也都是非常大的未知数。
我们每个人也势必会在这场经济战争当中或多或少的受影响,可只要顶住了这一次,最后就是赢家通吃。当然了,不要寄希望于美国的迅速衰落,我们自己也存在消费难以提振的困境,这是一场比拼综合能力的论持久战,经济体量足够大,产业能力足够强,潜在消费的人群足够庞大的中国是有希望赢下来这场博弈的。
最后简单聊一下走势结构,上证指数最后一个交易日明显低开之后一度强势翻红,可是遇阻次级别5分中枢顶的情况下未能完成转折,前文也明确提示,消息落地之后再度挑战3346失败的情况下选择控制仓位也来得及。
那么明日就着重观察上证低开之后是否能在3297附近止跌企稳,还是5分下跌走势类型延续等待趋势背驰的时候再做抄底。
A股已经缩量阴跌挺久了,大部分品种已经底背且缩量了,这个位置真的没必要过分悲观,何况我们的仓位本身就轻。
一轮足够大的危机之后往往酝酿着足够大的反弹,而重点关注的板块,在这篇长文当中也从逻辑层面详细论述了,AI+消费和国产替代,资金选择谁,我们就跟谁!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