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九四四》:典型谍战,类型突围

《哈尔滨一九四四》:典型谍战,类型突围
2024年04月22日 15:48 影视前哨

文|黎河

“刑讯室不应该是太平间,应该是特务科的产房,得多问出些东西来,整天抬尸体有什么用?”石大夫的一针下去,藏着诸多线索的老田骤然“去世”,特务科科长关雪多少有些愤怒和抱怨。但没想到的是,石大夫的又一针,被当做尸体扔掉的老田,在奄奄一息中又把情报最后的秘密传递了出来。

由张黎执导,王小枪、刘天壮、刘劲飞编剧,秦昊、杨幂领衔主演的《哈尔滨一九四四》于4月21日开播,首集中这招“金蝉脱壳”紧张刺激,让观众直呼过瘾。紧接着,各线索之间相互交织、渗透,相互呼应,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剧情结构。老田被害、石大夫被捕、宋卓文获得关雪信任、渡边被杀等情节相互串联,展现了主线和支线的错综复杂,给观众呈现出一个庞大丰富,但又逻辑紧扣的故事世界。

从典型类型到“非典型”叙事,

日常化的谍战更有力量

在1944年的哈尔滨,敌我势力时刻交锋,卧底、锄奸、骗取信任、获取情报成为每天的日常工作。

这部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展示了角色在哈尔滨一九四四年这一历史背景下应对政治局势、道德困境的种种挑战。主人公宋卓文在特务科的经历将这种紧张与复杂推向了极致,观众也通过剧中角色的复杂动机和背景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和人们所面临的压力。

一方面,《哈尔滨一九四四》以其强情节、高悬念和快节奏的独特风格,成功地创新呈现了一段扣人心弦、斗智斗勇的故事。剧中情节推进合理,表现方式新颖,通过缜密的逻辑、紧张曲折的事件进展和反转的情节走向,展现了一种草蛇灰线的故事编织。接下来,烟斗情报争夺、双胞胎疑云、连环爆炸等多个错综复杂的事件线索将相互交织,期待的同时,叙事上的神秘和张力在瞬息万变的节奏中展现无余,引人入胜。

另一方面,这部剧采用了非典型日常流、生活化的叙事方式,剧情中的人性化叙事为角色赋予了更多层次,使得观众更能深入地理解这些角色。例如贯穿主线的宋卓文与关雪关凯两姐弟的叙事,在该剧的闪回中不断出现。当年年幼的姐弟俩关雪和关凯被宋卓武救下,但又意外分开、彼此生死未知。当宋卓文遇到关雪、并被误认为是自己的双胞胎哥哥宋卓武,既是救命恩人、过命的交情,又意味着未知陌生的危险,这种矛盾成为关键。

为人物塑造、事件描绘融入日常化笔触,《哈尔滨一九四四》借助人性化叙事语态一展隐蔽战线的英雄们的生活面貌。革命战士不是神,也都是普通的平凡人,在隐蔽战线的工作中,家人孩子都会成为关系潜伏人员任务成败的关键,而这部剧中则通过展现石大夫家人等场景更全面地放大了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残酷与温情,斗争与传承。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发展,谍战剧不再只是电视剧文艺界的探讨模范,更是作为一种“谍战剧现象”存在。从典型类型到“非典型”叙事,这部剧通过对日常生活与战争背景的交织呈现,观众得以更全面地理解那个特殊年代下人们的挣扎与抗争。《哈尔滨一九四四》以其独特风格和创新手法,成功地融合了历史剧、涉案剧和谍战剧的元素,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这部电视剧通过交叉叙事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情节与紧张的谍战情节相结合,呈现出深刻的人性美和悲壮,展示了那个特殊时代下的英雄们的生活面貌。

有复杂多面的人物群像,

又有情感化塑造的人物关系

在国产谍战剧发展的现阶段,若要真正告别“悬浮”,必须重拾对“人”的重视。

以其独特之处挑战了传统谍战剧的模式,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诠释展现着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哈尔滨一九四四》强调的不是英雄神勇,而是英雄的困境与挑战。革命者们没有主角光环,反派角色也不再简单地非蠢即坏。无论是敏锐缜密的宋卓文还是杀伐果断的关雪都如同走钢索的人,每一步都如临深渊、小心提防,在复杂莫测的局势中寻找着各自的生路。

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真实性成为当时哈尔滨的复杂局势的缩影,从大无畏的革命者到阴险狠辣的特务,再到残忍的日本军官和理想主义的学生,角色之间的错综关系展示了在动荡时代中人们信仰、私心、判断之间的角力。即使包括聪明缜密、深藏不露的潘越,简单粗暴、心狠手辣的胡彬,在剧情的推动下,他们阴险狠辣、畏缩挣扎的反派形象,同样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刻画形象的方式既打破了传统的英雄化式样,又为谍战剧注入了更加丰富的人性内核,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在处理人物关系上,《哈尔滨一九四四》的有趣之处在于让“双胞胎”身份搭档上阵,两兄弟相互配合,彼此掩护,化险为夷。宋卓文对外形象油滑求生,实际上谨慎冷静,对于危险有强烈的嗅觉;而宋卓武则是爱国积极分子,以刺杀有特殊背景的日本军官为己任,勇猛粗糙。这两个人物之间形成的反差,以及他们在完成任务时的默契和信任,成为了该剧的一大亮点。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随时切换身份,巧妙地处理各种细节和问题,这都需要他们具有高度的智慧和勇气、智商和胆识,成为了执行任务的最佳搭档。对彼此行动和身份的深入了解,不仅增强了剧情的紧张感和悬疑感,更使得兄弟二人的形象更加生动和真实。

此外,该剧所展现的人物立场,则通过角色之间的不同立场,交织呈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关雪作为一个反派人物,她对自己认为的“救命恩人”既有一定的亲近渊源,又有警惕、怀疑和持续试探的心理。两人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和心理博弈,最终谁能赢得这场赌局呢?这些展示了人们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冲突、妥协和困境,使得整部剧更具现实意义,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与命运的关联。

《哈尔滨一九四四》通过对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立场的处理,成功地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融入谍战剧的创作之中。借助于细致入微的角色塑造和情节设计,这部剧拓展了谍战剧的表现形式,使它拥有更丰富的人性深度与艺术创作。

“信仰的召唤”让主题扎根,

也给青年以感召

风云变幻的1944年,当时的哈尔滨处于伪满洲国的阴影之下。这座城市成为了各方势力暗流的交汇点,成为了无数勇者默默战斗的舞台。

谍战剧真正能够不断吸引观众的关键在哪?从《哈尔滨一九四四》可以看出,一方面,危机重重的潜伏工作、惊心动魄的谍战斗争、高潮迭起的烧脑情节、至高无上的革命信念、谍战故事自带的紧张感,这些对观众而言都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作为大众文艺作品,谍战剧的创作负有历史信息传播的基本责任,在创作中需要最大限度地靠近历史语汇,确保电视剧作品品质提升和更大的传播价值。

革命者、特务、日本军官、叛徒、学生等各色人物在剧情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比险象环生的推理与反推理,生死攸关的情节设置,更重要的是它回答了“当你陷入人生困境和家国危亡时,要如何对抗孤独与绝望,跳出黑暗的深渊?”这一问题,当剧中人做出挣扎时,为作为看客的观众提供现实启迪,思考故事背后对人性的探寻和对个人价值的找寻。

事实上,正是在冲突与抉择的对比中,承载着那些革命者家国情怀的光荣与伟大,展现了他们在国家与民族面临困境时所应承担的责任与担当,这既鼓舞着观众的爱国之心,又激励着人们为国家民族的安宁和繁荣而努力奋斗。

和宋卓文、宋卓武一样,潜伏工作中舍生忘死的同志们,只是隐蔽战线上我党人员之中的一个缩影,还有无数和他们一样的共产党员,时刻忍受精神重压,挑战心理极限,为了家国民族,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仰在黑暗中潜行。他们的事迹也给新时代青年以感召,永远对烽火年代的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哈尔滨一九四四》开场,“偷梁换柱”的谍战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电视剧通过另一个视角展示艰难历史中可能不为人知的碎片时,也带领所有观众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仰。而接下来宋卓武出场的“刺杀”事件,两兄弟又将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险境中破局,令人尤为期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