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学习走路就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也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哪些早早就学会独立行走的宝宝被大人们冠以“神童”的称号,觉得早走路的孩子智力肯定会更优异。因此,有很多爸妈就进入了这个认知误区,宝宝还不满1周岁就迫不及待的扶着孩子练习走路,期望自家宝宝也早早学会走路,成为炫耀的资本,可做为爸妈的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宝宝的感受?
其实任何宝宝的生长发育都严格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时机未到强行干预孩子提前练习未必是好事,时机一旦成熟,宝宝学走路谁都拦不住。一般来说,宝宝学习走路的阶段在1周岁左右,如果过早学习走路,会给宝宝身体带来哪些危害,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下吧
一、错过最佳爬行时期
相信有很多爸妈抱有这种观念,宝宝爬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年龄到了自然就会爬行,因此并不注重对孩子进行这个方面的锻炼,更有甚者认为爬不爬都没关系,孩子照样可以学会走路。殊不知,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让宝宝练习爬行有诸多好处,例如可以锻炼孩子的眼口手各部位的协调能力,有助于保持平衡感;可以促进宝宝对精细动作的掌握,增强四肢的力量,增加灵活度;可以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等,此外爬行对宝宝骨骼发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宝宝没学会爬行就直接站立行走,这对孩子来说是无形的摧残,特别不利于骨骼和智力的发育。
二、对骨骼造成影响
1岁之前的宝宝骨骼尚未发育完善,钙质也有一些缺乏,腿部力量不足,强行让孩子练习走路,会让下肢超出负重。长时间如此的话极易使得宝宝的脊柱和腿部变形,严重者可能会产生O型腿和X型腿,影响到孩子整体的美观,特别是体型较胖的宝宝更是难以承受上半身的重量,受到伤害的程度会加重。
三、影响视力发育
当宝宝1岁之前视力尚处于发育阶段,只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需要调整焦距和屈光度才能看远处的物体,长时间的走路训练会使得宝宝的眼睛一直处于疲劳状态,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视力发育,为以后的视力下降埋下隐患。
那么,宝宝哪个时间段开始练习走路最合适?
第一阶段10至11个月:这个时期的宝宝在爸妈的帮扶下已经可以站稳,即使丢手也可以独立站立一会,说明已经可以练习走路;第二阶段12个月:这个时期宝宝比较明显的动作是喜欢下蹲然后起立,爸妈此时需要协助孩子加强这些动作连贯性的锻炼,以促进宝宝腿部力量的增加和协调能力的提升。第三阶段12至13个月:这个时期的宝宝借助大人的手或墙壁、桌子等辅助物能够独立挪动步子,需要鼓励宝宝放手自我行走,从2步到3步循序渐进。在此期间需要加强宝宝腿部力量的锻炼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以及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第四阶段13至15个月:此时的宝宝已经不需要借助外力而独自大胆行走,开始慢慢探索周围不同的环境和事物,爸妈要满足宝宝的好奇心,不要因为担心受到伤害而去阻止他们。
孩子学习走路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小宝宝们靠着自身的毅力鼓足勇气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做为父母一定不能急躁,保持足够的耐心对宝宝多加鼓励,相信孩子以后的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阔。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