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最后重磅会议,核心只有三个字

年内最后重磅会议,核心只有三个字
2022年12月22日 20:58 智友养基

上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作为年内最后一个重磅会议,承上启下布局明年经济工作,市场也对此寄予厚望。

会议公报洋洋洒洒几千字,最关键的核心可能只有三个字:促消费。

从动力和阻力这两个角度看,也只有这一条路要走。

动力角度,由于疫情和楼市低迷,大家想花钱也没地方花,导致今年消费者的储蓄大于贷款,腾出加杠杆的空间。

来源:天风证券

每次扩内需稳增长,经济社会的三大部门:政府、企业、居民,总有一方需要站出来成为资金扩张的主体。

政府在今年稳增长行动中已经发力加杠杆。

企业在经济下行情况下,加杠杆意愿一直比较低,萎靡的社融数据已经是体现。

目前仅剩居民有加杠杆的能力。

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阻力角度,经济三驾马车,出口和投资要持续增长的难度都比较大,仅剩消费的可为空间比较多。

明年出口回落是大概率事件,疫情以来最强有力的拉动项目没了,而且出口回落是外部经济周期变化所致,国内政策想改善也有心无力。

投资,以往靠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推动。

基建和制造业今年都贡献了不少力,但是在高基数之上要进一步拔高,本来就很难。

而且这些项目本身都要通过政府加杠杆推动,财政的力量也不是无限大。

房地产投资长期以来是中国经济的重点,但是在房企主体元气大伤的情况下,也无法强力拉动经济。

拖后腿是既定事实,不要拖太多已经是好事。

在众多拉动消费的项目中,住房又被放在首要位置。

高层重视地产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从今年一系列房地产纾困政策已经能看出来。

无奈政策效果有限,买房需求依然没出现明显提升。

如何提高消费者的买房意愿,是政策重心。

松绑一线城市虽然也是政策选项之一,但与之相对应的的政策成本也比较高,两害相权从其轻,所以预计政策依然会从保交楼、保主体两方面入手。

1、“萝卜加大棒”,利用融资三支箭和公安系统来保交楼。

萝卜是给部分房企输血,银行信贷、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三支箭定向给房企保交楼,防止烂尾,保住公司主体。

大棒是会议中提到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可能参考的是郑州“大干30天”里的行动。

在房地产章节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确实耐人寻味,但结合郑州“大干30天”的行动,逻辑似乎就通了。

今年七八月出现的断供风波,暴露了不少房企违规使用购房者资金的乱象,例如没有将购房款划转到监管账户,甚至直接被违规挪用。

而打击房地产行业的违法犯罪行为,就是要治理这些乱象,用铁拳推动保交楼,稳住购房者信心。

据正观新闻报道,在郑州“大干30天”保交楼行动中,公安系统打击非法集资、挪用资金、骗贷等犯罪行为,立案31起,采取强制措施37人,回笼资金85亿。

不出意外,未来这类新闻还会增多。

2、推动重组并购,保公司主体,减少购房者疑虑。

会议公报提到,要满足房地产行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

问题是,谁能获得更多融资?推动重组并购,那是谁并购谁?是民企,还是国央企?

极大概率是国央企通吃。

在行业下行的时候,同行竞争者相继倒下,此时剩者即为王。

在房地产本轮大洗牌当中,国央企已经成为最后的“剩者”。

天风证券统计今年上半年上市房企的财务情况,在整个行业遭受前所未有的下行之时,国营房企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负债情况,都要优于民企。

甚至当大部分民企在艰难收缩的时候,部分国企还逆势扩张。

房地产作为关系密集型行业,跟新能源这些高新技术行业不同。

高新技术行业有技术积累或者后发优势,逆袭是有可能的,但房地产失去加速城镇化的强劲东风之后,要再逆袭就难上加难。

通过国央企对民企的并购重组,至少对消费者来说,楼盘项目有国央企背书,疑虑也会少一些。

房地产行业的国与民之争,已经在股票市场上有预演。

我们统计了2020年底和2022年底,A股市值前50的房企实控人类型变化情况。

由个人实控的民企数量,从21家下降到18家,而由地方政府或国务院部门实控的国央企数量,则从20家上升到23家。

来源:智友学堂

回顾最近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一些新提法或者新概念,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重点。

例如2015年提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2016年的“房住不炒”,2020年的“碳达峰”、“碳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政策重点。

今年的会议中,则提到“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声明:基金研究、分析和基金组合服务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