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家菁英 | 戴曼曼:与“钱”打交道11年 以民生视角解读金融

羊家菁英 | 戴曼曼:与“钱”打交道11年 以民生视角解读金融
2023年11月10日 11:01 羊城晚报全媒视界

经济新闻部 戴曼曼

从怀抱新闻理想到暨南大学学习,转眼已经过去16年,我加入羊城晚报经济新闻部也进入了第11个年头。其间,媒体环境巨变、国家金融业改革不断推进,我像一块海绵一样,每天都在不断吸收、成长。但初入职时第一次见证一篇舆论监督报道让监管部门正面回应问题所产生的震慑力,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时到今日,我仍能回想起当年我带着录音笔和手机,面对老太太那双粗糙的手举着的基金凭证,听她讲述几万块存款“变成”理财损失数千元经历的场景。

那次采访经历,是我第一次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坚守社会责任心的过程,这也是这些年来我在耕耘金融领域,整日与“钱”打交道,也要不断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的缘由。

从广东地区跑银行的记者眼中的“妹妹”到现在的“姐姐”,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去留,也看到一些人的坚守,更见证了广东金融业的发展。

从投诉少了,看行业进步

从很多人找我投诉,到现在基本上没人找我投诉理财问题,这是我近几年来最大的感受。真的是媒体的影响力不如从前了吗?恰恰相反,我看到了在媒体力量的助推下,社会金融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

当“飞单”已经成为如今刚入行的新记者仅仅从网络上了解到的词汇,才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经历更像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当刚入行的银行人来跟我探讨银行业的规范,比如个人首次购买理财产品时需要接受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和面签,以及通过网点购买理财产品需要对销售过程进行“双录”(录音录像),我都会用我的从业经历告诉他们“双录”规范的由来,其中媒体又做了怎样的助推力。

我在羊城晚报刊发的第一篇独家报道《收废品攒8万元血汗钱 想存定期却变理财一年损失2000多元》,报道了一个收废品老太太定期存款“变”理财的惨痛经历。事发银行行长告诉我经手这单业务的职员已被调走,要想知道银行是否存在误导行为,务必要还原当时的情况。遗憾的是银行网点的监控录像只保存30天,而当时老太太的存款行为是在一年多之前。尽管后来考虑到老太太的年龄和认知情况,监管认定银行的销售行为存在瑕疵,但这让刚开始跑线的我思考一个问题:当金融消费遇到纠纷时,个人如何举证?

善于提问是记者的一门“必修课”

跑线一年后,我又采写了一篇监督报道,写的是客户在银行买黄金遭遇“罗生门”的事件,引发读者共鸣。我记得那时在东风东路733号羊城晚报社的7楼接到了很多读者的热线电话倾诉自己遭遇买金、理财的“糟心事”,但苦于手上没有证据难以“自证清白”。那时候,羊晚已率先发声,细数了银行理财销售的乱象,比如产品设计如“天书”,理财纠纷取证难已成为当时客户维权的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羊晚通过对一些港资银行的网点调研、专家意见征询,坚定地发出了媒体监督的声音——对理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回头看,坚定地发出了媒体监督的声音作为跑线记者,最感慨的莫过于此,曾经自己关注的事情,被更多的人关注、了解,直到监管部门做出回应。2014年9月,彼时的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为了规范银行理财业务,今后银行销售理财要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并且透露这项工作已经在部分地区试点。2015年2月,由广东银保监局拟定的《关于开展银行理财和代销产品销售录音录像工作的意见》下发辖下各银行,要求所有网点的理财销售过程实施录音录像,这意味着理财纠纷有据可查。

现如今《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正式落地,全国多地建立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探索用专业第三方组织快速化解金融纠纷。我不禁感慨,找记者的投诉少了,因为公开渠道变多了、流程变顺了。

从想法多了,看自己成长

还记得刚进入羊晚时,我留在了经济新闻部,恰逢跑国有银行的前任记者工作变动,大学时选修金融双学位的我,便接起跑银行线的“重任”。刚开始我还不明白领导口中的“重”意味着什么?直到完整地体验操作流程:人民银行发了官网通知,立刻跟进消息、做解读、看落地情况;刚松口气,银保监(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始发文,财经“江湖”上又流传着小道消息……那时候的自己,突然发现学习金融专业和跑财经新闻,还真的是两码事。

当部门里的几位编辑姐姐一遍遍跟我强调新闻采写要“贴身”,当要闻部的编辑老师一遍遍跟我强调新闻报道要落地,在一次次的新闻实践中,从一次次的降息解读到贴身的房贷政策各类信息,从理财产品规范到如何影响百姓购买流程……我才明白作为财经记者“翻译官”要怎么做,作为民生大报的财经记者要如何定位。

羊晚“金融扶持专精特新进行时”报道

如果说在羊晚的前几年是飞速地被推进式成长乃至“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到现在跨过在羊晚10年的第一个门槛,我对于自己的定义和要求已变为“主动出击寻找更多可能性”。

特定养老储蓄作为公共养老基金的重要补充,关注度很高。何时落地,不仅备受老百姓的关注,也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但一直未有确切的开办消息。

一直到去年的11月20日,作为跑线记者,我独家获悉中国工商银行将率先发售特定养老储蓄,广州将是试点城市之一,第一时间与部门主任吴江、部门视频记者潘亮联动,赶到现场见证了第一笔养老储蓄落地的全过程。我们密切配合独家报道了《全国养老储蓄试点今日启动!广州市民饮得“头啖汤”》,成为全国第一家报道养老储蓄落地的媒体,获评2022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

羊晚成为全国第一家报道养老储蓄落地的媒体

后来也有同行媒体问我,怎么刚巧你就赶上了这个第一。我的回答是“天时地利人和”。“人和”不仅意味着和同事间密切配合,也有着和行业密切沟通。结果却被同行一语道破:“那还是你对新闻的感觉到了”。

10多年来,这句话一直对我是莫大的鼓励。这种“感觉”也体现在近年来媒体融合氛围下,一种自我的认知与变化,要从一个新闻人变成媒体人,比起以往的单打独斗,金融类策划更多的是讲究配合。在同事们的努力和配合下,我也做出了很多尝试:比如第一次在百年历史的银行网点内进行现场直播;和银行工作人员一起用情景剧的方式演绎网点的功能变迁以及涉老化服务等等。

金融类策划更多的是讲究配合

情景剧方式演绎金融领域故事

都说“十年磨一剑”,我进入财经领域报道11年,有收获也有迷茫,感觉写稿子容易了,但是当记者却越来越难了。新的一个十年就是一个新的解惑过程,如何加速成长,让“宝剑出鞘”,更多思考羊城晚报作为民生大报在切入财经报道上还能做些什么,需要怎么做。我想,这就是我要在羊晚第二个十年需要解的惑。

彩蛋

快问快答

问:是不是财经记者都很会投资?

答:不一定每个财经记者都会投资,但是肯定都懂投资,懂投资就意味着要“交学费”。

问:采访银行,是不是经常能见到钱?

答:能,还试图搬过钱,悄悄透露下,钱箱子挺重的,搬久了会腰肌劳损。

问:觉得自己作为财经记者哪点最吸引人?

答:平“亿”近人,工作中单位经常“亿”起来,但生活里不包邮的东西不买。

问:财经记者是不是都很“高大上”?

答:最近两年,去过最多的地方是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但乐在其中,总算知道金融活水流向哪里。

问:有没有理财诀窍?

答:日常写稿教人理财,背地里网上冲浪花钱。

问:有没有想过不当记者干啥?

答:当主播带货,或者去说脱口秀。

问:当前有没有“小目标”?

答:做财经记者界的灵魂段子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