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羊家将丨梁喻:在新闻现场,或在去现场的路上

新羊家将丨梁喻:在新闻现场,或在去现场的路上
2022年05月27日 14:30 羊城晚报全媒视界

全媒视界,全媒资讯,用心传递

羊家将

羊城晚报音视频部记者 梁喻

就在半个月前,我的新闻记者证贴上了第四枚“小星星”——2022年度的核验标签,转眼间,我已经工作了四个年头。四年的时间很短,短到掰着手指头算,不用一个巴掌就数完了;四年的时间又很长,省市两会、航拍广东、湖北疫情、广州芳村疫情、河南暴雨洪灾、陕西全运会、北京冬奥会、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长到我参加的重大报道,掰着手指头算,可以伸出两个巴掌来。

梁喻在广西梧州藤县莫埌村采访“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想要“拍到”,就必须“人到”,“在现场”是最基本的工作状态。这些年,我总在跑啊跑,追啊追,不在新闻现场,就在去现场的路上。

保持状态“在现场”

羊城晚报是广东的省级党报,不仅是省内的大报,更是一份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名报”。许多国内的重大新闻,羊城晚报都会派出记者前往现场。一次,我在外地跑突发时遇到同行,互相问起所在单位,原以为在北方遇到的北方媒体,可能对“羊晚”不太熟悉,没想到对方不仅没有对我们的到来感到惊讶,反倒给我介绍起来:“你们可是‘羊城纸贵’啊!”

梁喻在河南郑州被洪水围困的医院采访千名患者大转移

这些年我到达了许多一线的新闻现场。湖北荆州、广州芳村,我试过身穿防护服在ICU病房里不吃不喝8个小时、在封控管控区内坚守21天;河南暴雨,我一路从飞机、卡车、铲车,坐到冲锋艇、铁皮船……一次次地蹚水,进入被洪水围困的“孤岛”;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我在雨天翻越三座山头,向“核心区”挺进一步,再进一步;大型赛事,扛着长枪短炮“抢马甲”“抢机位”,更是我作为摄影记者的“家常便饭”……这些扎进去的时日、跋涉过的路途、流过的汗水、拼过的气力,让我能够将更多的第一现场呈现到大家面前。

2020年3月2日,洪湖市人民医院ICU病房的一名新冠肺炎患者转出医院前,拍下了照顾他的广东医护人员以作留念。

视频一线直击河南暴雨|洪水肆虐下的郑州巩义米河镇2021年7月20日,河南遭遇特大暴雨,21日,记者辗转赶赴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郑州巩义市米河镇,当晚发回文、图、视频报道。视频底下有网友评论:“我看到我父亲了啊”“看到亲人安全,就是最大的欣慰”,让我觉得自己的镜头实现了最大的价值。

2022年3月24日,“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主要撞击点基本确定,当天,记者航拍现场最新画面。

最近,广州遭遇了今年以来“最强降雨”。但是降水量最大的区域,并不在广州的中心城区。因此,在降雨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多是调侃和疑问:“雨在哪里?”到微博、抖音等公众社交平台上搜索,也都只有各媒体发出的预警信息,没有看到任何切实的现场画面。是否真的是“雷声大雨点小”?当时,从化区鳌头镇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我跟同事马上驱车前往。果然,当地大雨倾盆,低洼处积水颇深,许多村民在前一晚就被转移到了安置点。最终,我们在同城媒体中率先发出了“广州暴雨下在这里”的报道,以最直观的画面回应了大众关切。

《直击广州最强降雨区域》视频

因为在信息工具使用上的差异,许多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没有能够依靠自己发出很大的声量,许多新闻现场的真实状况也没有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大众眼前。这个时候,就需要记者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去读者没有去到的现场,为现场需要发声的人员发声。——那里现在是什么情况?——不知道。——那就到现场去。

摄影不止“按快门”

作为一个摄影记者,蹲守一个瞬间,只为拍到一张照片,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读者们看到的,是按下快门那一刻的结果,但那却凝结了镜头背后,记者前期的用心准备。

2021年9月21日晚,苏炳添在第十四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男子100米决赛中,以9秒95成绩首夺全运会该项目冠军,并大幅度打破了全运会纪录,在冲线后张开双臂欢庆。

2022年2月20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鸟巢”上空进行了时长90秒的烟花表演。为了拍到这一时刻,记者提前设想画面,通过多方努力成功“爬楼”,并提前4个小时在灌满冷风的楼道中蹲守,最终将完整的“鸟巢”整体、北京奥林匹克塔、显示“闭幕”的玲珑塔和漫天绚烂烟花成功集合于一张照片之中。

单张的代表性照片放在报道的整体中来看,可能在“数量”上稍显单薄,但是其“重量”无可取代,是不可或缺的,也十分考验摄影记者的功力。然而,随着新闻传播载体和形式的变化,摄影记者不仅需要会拍照,还要会拍视频,提供不同类型的视觉报道产品。在围绕一个题材核心推出的整组报道中,也不能停留于只有第一现场的朴素呈现上,随着事件的发展和变化,新闻内容和报道角度需要更加多样,日常的滚动更替,加上节点上的梳理整合,能为读者提供出更加丰富和规整的新闻阅读体验。

2021年广州芳村疫情,我跟同事在封闭封控管理区里进行了长达21天的报道工作。除了跟进热点动态话题以外,更与专题策划相结合,系列作品兼顾点面、踏准节奏,推出了几个比较重要的视频产品。

微纪录片《日行万步路,去敲“一扇门”》

羊城晚报2021年6月7日A1版

“三人小组”是广州首创的疫情防控模式,封控开始后,我们马上跟拍了一位“90后”护士所在的三人小组,在新媒体平台推出微纪录片《日行万步路,去敲“一扇门”》,照片以报纸头版大图形式结合报道刊发,不同渠道相互融合、各展所长,展现出“三人小组”为人民守住疫情防控关口的付出与不易。

微纪录片《芳村的夜》

聚焦“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主题,记者花长时间跟踪拍摄了警察、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三组疫情防控中的代表性人物,用微纪录片《芳村的夜》细腻呈现了他们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温暖场景,在6月17日芳村部分地区“解封”当日推出,为广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奏响强音。

梁喻进入广州芳村封闭封控管理区采访

2019年春节,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也是我第一个没有回家过年的春节。那年的2月4日除夕夜,我在朋友圈里写下:大年三十,是在酒楼看老广与外来媳妇三代同堂南北团圆的年夜饭“越食越多”的羡慕,是在城中村看快递员与十几年一同打拼的老友共度除夕的情谊见证,是没能赶上同事老师邀请共聚的温暖遗憾,是街上的灯火辉映与巷陌深长……

如今回头看,那就是在现场,在路上。

你们以为这样就结束了?

不,小彩蛋它又来了

快问快答

1.你的背包有多重?

只装器材的话大概是18斤。

2.工作上最想拥有的工具是什么?

任意门。想去哪里,即刻到达。

3.平时怎么放松自己?

听听歌,睡大觉。我睡眠质量挺好的,一沾枕头就能睡,想睡的话甚至只要坐下来就能睡着。

4.当摄影记者挺考验体力的,你现在是不是一口气爬九楼不费劲?

还是要喘点气的哈哈,毕竟还要背器材。

5.同行都说你很卷?

我觉得是大家在相互鞭策,每次采访都能遇到很多优秀的同行老师,是我在向他们学习。

撰文:梁喻

图片/视频:作者提供

责编:叶子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