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地产大金主也开始「起立坐下」了

董小姐|地产大金主也开始「起立坐下」了
2020年06月29日 22:22 一勺言魔法袋

自从平安好房在内部边缘化以后,平安系统里,最后一个自营地产板块就剩平安不动产了。

不久前的一次内部会上,马明哲给平安不动产下达了最新指示,八个大字「做大做强,拥抱科技」。

语境很有意思。

平安参股各大地产公司,由来已久。但是,平安并不满足于做一个不动声色的「金主」。

董小姐听说,早年,碧桂园向一线城市走,后期做一线城市事业部,就是马明哲的建议。

实际上,一线城市事业部只是后期一个折衷的做法。平安的最初想法是,建议碧桂园去占领更多一二线城市,甚至单独做出一个平台,与当时碧桂园三四线为主的业务平台平行。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这个结果证明了一个不言而喻的道理: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性格、边界和注定的命运。

对地产的执着,还体现在,平安不满足于投资,还亲自上场。

一位平安的朋友说,马明哲是一个业务闭环导向的人,平安是一家喜欢「养蛊」的公司。在过去数年时间里,平安都致力于裂变新公司,开辟新业务。

只是,在达到正向评价标准之前,高层对新业务的耐心大多只有三年。队伍想要壮大,必须自负盈亏。

但是,地产相关的业务,一直能够得到更多来自于高层的注意力资源。

前有平安好房,后有平安不动产。去年,还有一个跟基建领域挂钩的平安建投,高人鲁贵卿坐镇。

今年以来,伴随着对平安不动产的最新KPI,是新一轮组织变形。

董小姐独家了解到,近期,平安不动产做了一轮组织架构大调整,动静比较大。各部门撤销、重组,区域整合,领导们纷纷被要求「起立坐下」,下岗再上岗。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总部业务部门撤销、重组,部分人员下放。

目前,平安不动产总部新成立了投资、投后、建设运营、金融、资金五大中心。总部后台支持部门是科技、人力、财务、市场、法律、风控等。

调整之前,总部前台是按投资标的划分的事业部,分为住宅、商业、产业、长租公寓、金融等。

现在,是按照投资、投后职能分的总部管理单位。

新的投资、投后、建设运营中心是由原住宅、商业、产业、长租公寓等事业部的投资、投后条线合并成立而成。资金中心的独立,也意味着要额外拓展融资的渠道。

部门众多,但平安内部的朋友说,这轮调整,更加突出的是三个部门:投后、建设运营、科技。

信号非常明显,加强总部管控——部门拆散重组,被认为有利于更好发挥总部领导的专业管理。

2、分公司合并成区域,向下深耕。

平安不动产之前下辖8个分公司:华东、华南、华西、东南、华中、华北、深莞惠、上海。

如今调整为5个区域公司。分别是,东区、西区、南区、北区、大湾区,每个区域各自下设10个左右的分公司。

这种合并,是做大区域的信号。与此同时,下沉的城市也更多了。

3、「起立坐下」

组织变了,人不变怎么行。

从总部到区域、城市公司的管理层,大多都要「起立坐下」,重新竞聘再上岗,一定级别以上的员工甚至可以内部报志愿。

目前,新部门的一把手基本定下来了。但是,班底成员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预示着大批量的人事辗转还在后面。

4、权力分散,投资避坑。

平安是撒钱大户,投资部关系重大。

原来同一个业务线里面,投前、投后部门都在同一个事业部,归同一个领导,容易左手管右手。

道理很好理解。当事业部总经理判断一个项目能做,最容易出现的是,风险控制就开始往后退,这样一来,投后业务的风控容易形同虚设,门户洞开。

现在拆分后,一个业务分属投资中心和投后中心两个部门,归属不同的领导管,权力分散,这么一来,守土有责,为了各部门的利益就可以死磕项目了,风险在投出项目之前,就能充分释放。

当然,这是调整时的理想设计。最终实际效果,还要看业务权重。

新规矩下,平安不动产的重心,开始从原来的过度投资,向投后管控转移。那些与「平安钱」打交道的小伙伴们,你们要注意啦。

5、科技地位上升。

马明哲说,平安不动产的未来关键词是,「做大做强,拥抱科技」。

董小姐独家了解到,未来平安不动产的科技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建立一个资产和资金的互动平台,可以链接金融机构和房企。

二是,建立一套可视化的数据平台。它们的设想是,投资测算报告都在平台上做,以后一线投资人只需要讲讲当地的文脉、历史等不可数据化的东西做补充即可。

三是,建立一整套科技系统,内部打通,一个软件解决公司内部流程相关问题,比如报销、审批、盖章、法审等等。

这三件事,从难到易,依次排列。(此处省略2000字,如果你们公司正在或者即将要同平安的钱打交道,那么,平安的动作就值得你们留意了,很可能会影响到你们的生意。)

大平安的数字化起步很早。但是,平安不动产的数字化发力,看起来才刚刚开始。

有关公司数字化的话题,可以去看董小姐过去的系列文章。

马明哲对平安不动产的大刀阔斧,其实暗含了一个不满——平安不动产本可以做得更好。

赛马是平安的特色,平安每年都会搞内部排名,末位淘汰。平安好房就是因为排名持续垫底,失去了存在感。

董小姐了解到,2019年,在平安集团内部,30多个子公司里面,平安不动产业绩排名TOP5,排在前面的分别是平安寿险、产险、银行、养老险。

第五名的成绩看起来已经达标了,但是,预期是一把双刃剑。

高预期背后是资源调配的力度。作为多家房企的二股东,平安集团从股东层面直接谈下来很多总对总协议,方便平安不动产的一线投资业务落地。

过去,平安不动产要完成的使命之一,是帮助平安把险资投出去,稳定配资,赚取回报。

这件事看着容易,其实壁垒挺多。保险资金量多,但筛选标准很严。房地产和保险隔行如隔山,沟通成本相当高。

有地产朋友吐槽说,「保险人不懂房地产,我们给他们上课就够累的」。

其次,利润率是横在平安不动产面前的一道坎。

董小姐听闻,平安不动产住宅股权投资的利润要超过平均线,硬指标是要达到10%以上。

但是,去年、今年的项目利润都很难达标。

对平安集团来说,投资回报是第一要素,谁的回报大,机会流向谁。当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走低,资金可以转向汽车、医药、互联网、金融等等其他领域,钱要跑起来。

于是,平安不动产变成了一家不养闲人的公司,一切以利润指标为准绳,可以随时停下来。

但是,房地产公司与之相反。就算利润被打薄,也需要继续拿地,回流现金后再下注,循环往复,不能轻易暂停、退场、返场。

在这个大背景下,去审视平安不动产的本轮组织与人事大调整,也就看到了另一层可能性。

当全行业都在降本增效的时候,伴随着组织架构变化的,一定还有业务重心、人员结构的流转。此时,买入了中国地产行业相当比重的平安帝国也不能例外。

平安的朋友说,平安不动产很低调,内部一直有一个宗旨叫做,不冠名,不操盘,不并表,不设立新闻发言人。

如今,董小姐这篇文字一出来,这个低调的「四不」公司,不能再继续潜水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