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一年只卖三次」的赢家与输家

一勺言|「一年只卖三次」的赢家与输家
2021年02月24日 19:48 一勺言魔法袋

今天下午,贵行业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从此以后,全国主要城市的土地交易,一年最多卖三次,集中公示,集中招拍挂出让。

我把它简称为「一年限售三次」,更高级的评价是,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土地供给侧改革2.0」。

目前消息面上,试点范围是在22个城市里进行,至少包括:四个一线城市,南京,苏州,杭州,厦门,重庆,成都,武汉,郑州,青岛,济南,合肥,长沙,沈阳,宁波,长春,天津,无锡等18个二线城市。

土地供给侧改革1.0,其实几年前就发生了。

1.0时代的特征,比较精巧微妙,心思缜密,主要是限地价,竞配建面积,限制大户型的占比等等,偶尔也会在开发商买地钱的来源、单次出让面积做出一些限制性要求。

一句话,1.0时代,土地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是,内容。

而土地供给侧改革2.0的特征,异常简单粗暴,直接改革的是,方式。

简单粗暴的东西,通常比复杂精妙的东西,杀伤力度更大。

不信你往下看。

大家都很关心最新出炉的「一年只卖三次」新政,会有什么样的连锁影响。

先说结论。一,要看未来的细则;二,影响很大很深远。三,对开发商的能力挑战极大。

我们来拆解下这几个结论。

那么,要理解这个新政的影响,就要从开发商拿地的方式来推演。

一般开发商拿地,通常前期要勾兑一下,跟踪一到两块地,然后准备拿地。在资本准备上,自有资金出20%到30%,剩下就是过桥资金,基金或者资管做夹层融资。

不管在哪里拿地,你不可能一分钱自有资金都不出。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全国热点城市同周期推地,你怎么办?

我们假设2月份一个地产集团账上现金流有30亿元,按加杠杆五倍,1:4计算。自有资金20%,配资80%,那么也就是能融资120亿元。

全国热点城市,三月同时推地,你怎么选?

传统地产公司拿地,就是靠时间错位来打时间差。这个月账上有钱就拿地,下个月账上没钱就不拿地。

然而,现在一年三次出让,一次可能推出多个地块,可能你跟踪了好几块地,最终只能选一块。原因很简单,因为集团就这么多钱。

之前很多大型地产集团的资金都是滚动模式。这个月拿地,高周转,把钱周转出来,然后下个月去拿地。

现在你周转出来后又能怎样?公开市场一年最多三次出让。你这个钱干嘛去呢?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的资金和土地的错位。

因此,这个土地新政对开发商的第一个挑战就在这里出现了:开发商需要很强的现金流管理能力,你必须要确保,当主要城市集中推地的时候,你的掌上有钱。

我大胆预测一下,开发商的开工销售计划都要进行调整。假如三月要拍地,你就要在二月份大卖促销回款,否则账上没钱。与此同时,你的供货节奏,也要随之变化。

第二个挑战是,考验开发商的融资能力,你能否在拿地的时候创新加杠杆。

我猜想,未来会出现很多开发商联合拿地,在热点的城市,开发商联合体会进一步涌现。

联合拿地,相当于减少自有资本投入,互相分担成本,好处是,多处下注,多拿几块地。

第三个挑战是,开发商对市场和城市的研判要更加强化。

你这笔钱投资了华东,可能就错过了大湾区。你投资了北京,可能成都的土地机会再好,你也只能眼馋。

如果你手里就100亿元,22个城市一起出地。你投资哪个?你的投资部门要看多少个项目,内部审批能忙的过来的么?

这就是第四个后果:投资团队可能会压力山大。

投资前期部门会出现阶段性疯狂状态。之前开发商拿地并不是这样逻辑,一般开发商每个月都有项目跟进,所以总部和区域都能忙的过来。研判完才会形成集团投资决策意见。

但是现在22个城市,每个城市三月都放出20块土地,合计440个项目。开发商的总部如何审查研判?总裁一天研究十个项目,也要44天。这还没有考虑到,可能同一天推出多个城市的土地。

于是,第五个后果出现了:开发商基于以上的挑战,犯错的概率比以往大大增加,由于买地是开发商最重要的决策,一个地块买的不对,就可能让公司蒙受巨大损失,因此,新政后,地产公司的决策风险也迅速攀升。

第六个后果是,集中卖地,八个月后,会带来集中上市。

这样全国主要城市的阶段性脉冲供地,会导致项目面市时候供应量激增,同一个市场短期内会有待售项目的集中上市,开发商的市场踩踏一触即发,越来越多的项目总与城市总会陷入囚徒困境。

很多市场营销玩法也可能玩不下去了。比如,以前东部很多城市的土地供应,都是玩饥饿营销,拉长线供地,一个月放一块。这样很多项目上市的时候,无竞品,热销,新房市场节节高。

但是,现在三次集中供地,开发商普遍着急回款。那么供应节点就会出现大量供应,你的新房如何宣传稀缺?

当然政府可能有智慧,比如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区域供地,来对冲这种可能性。但是,不可避免的是,集中卖地一定会让同期供应量骤然增多。

第七个后果,这种模式彻底封死了黑马公司的可能。

之前黑马的路径就是高杠杆,快周转,小股操盘,迅速滚大规模,不断回款,不断融资拿地。现在你有钱了,却没有生产资料了。这就对于地产企业精细化运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接下来,很多开发商可能要开始调整战场,或者增加二手土地并购,不在公开市场玩了,有钱没地,那就去找二手土地。二手土地的价格可能会上涨。

开发商还有一种选择就是,转移阵地,不在22个城市玩了。接受下沉市场,增加对下沉市场的投资力度。

写到这里,也有朋友关心,这次「一年只卖三次」新政,会不会导致,优质的土地,大家都集中筹码去抢,导致它的溢价率上去,让政策失去了初心?

我的看法是,不低估政府的智慧。政府的调控手段有很多,土地限价也可以搭配着使用,现在还没有哪个城市敢大张旗鼓地废除限价。如果你还是不顾一切地抢优质的筹码,大家既然都这么想,你抢到了,利润率也会变得很低。

中国楼市之所以被认为是政策市,跟两件东西有关:土地与钱。这两样东西,都被严格管控在政府手里。因此,对地产行业与地产股的任何未来想象,都不能、也不应该跳出这个天花板。

一点小看法,欢迎你也说说「一年只卖三次」新政的赢家与输家都会是谁。留言里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