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始于厨房的辩论,让人类把目光投向星辰大海

一场始于厨房的辩论,让人类把目光投向星辰大海
2022年04月13日 11:15 乌鸦校尉

翟志刚、叶光富和王亚平三位中国航天员即将完成他们为期半年的使命,从空间站返回祖国。中国已经具备了让航天员长期在轨生存的能力。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航天强国,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一样能做到。

不得不说,这次打破纪录的长时间在轨任务,有一个非常微小但是意义非凡的细节。

女航天员王亚平一直有一个当教师的梦想。而这两次航天之旅,王亚平都通过直播的形式,进行了太空课堂的教育活动。算是圆了她一直以来的教师梦。

这种十分有趣的“天地通讯”,体现的是我国对于航天的务实态度。即便是在上万公里的高空,我们的宇航员一样可以与大众互动,让航天成为我们身边的事儿。

但是离谱的事儿就在于,人类刚开始发展航天的契机并没有任何实用,而是单纯为了“赚面子”。

1、厨房与太空

人类奔赴星辰大海这件事,某种程度上是从一间厨房里开始的:

1959年7月24日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水门侯”尼克松和“苏穗宗”赫鲁晓夫,一起来到了一座美国家庭厨房样板间。

当时苏联的军事实力几乎全面超过美国,这让美国人急需在各种场合找回作为超级大国的面子。

比如这间厨房样板间:连带烤箱的多功能燃气灶、大尺寸冰箱,还有苏联人前所未见的油烟机。穗宗不知道这些花俏玩意儿怎么用,但是大受震惊:美国中产家庭已经能用上这样成熟先进的工业产品了?

要知道,当时苏联大多数城市居民住的还是他一手打造的“赫鲁晓夫楼”,用的还都是公共厨房。住房条件更好的科学家,家里厨房里也没有这些方便玩意儿。

尼克松就像一个推销员,对这些厨电如数家珍,他强势地说:与其讨论我们的飞机坦克谁造得更好,难道不该比比百姓的厨房各有什么优点吗?

穗宗不服气,把大拇指顶在尼克松的前胸上说:对,我们所要的就是这种竞赛!我们也能拿出点东西给你们看看,让你知道苏联人的精神。

谈话略显尴尬的结束,尼克松对苏的强硬态度,被美国记者拍了下来,让他一下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第二年尼克松败选之后,苏联送给新总统肯尼迪一份大礼,就是把宇航员加加林送入了太空,这算是赫鲁晓夫对于这场厨房辩论的回应。

(虽然第二年尼克松还是在大选中败给了美乐宗肯尼迪)

可是这件事儿,给肯尼迪打开了思路。他迅速认识到,要把美国和遍布全球的小弟团结在一起,需要干一件足够崇高伟大的事业,来展示美国的强大实力。

苏联人搞航天,我们也搞。他向公众承诺,美国将在10年内代表人类登上月球,耗资174亿美元的阿波罗计划,在当年这笔钱等于80多艘福莱斯特级航母的造价。

一贯抠抠搜搜的国会,破天荒准了这个几乎毫无实际收益的巨大计划。可以说是国会历史上最阔气的一次。举国之力,不为赚钱,就是为了把苏联给比下去。

10年后,美国狂攀航天科技成功登上月球。两国跨越30多年的太空竞赛进入高潮。

回头再看这事儿,大家可能都忘了,人类远征星辰大海的伟大事业,是一场厨房家电比拼开始的。

家电是提升老百姓生活质量的象征,而后来的太空显然越来越脱离了这个初衷。

2、发展航天到底有什么用?

人们常说,竞争带来发展。

冷战结束后,因为军事对抗极度缓和,失去了竞争目标的美俄,让全球航天出现了诡异的趋势:从“竞优”迈入了“比烂”。

尤其是美国,以前轻轻松松就能倾举国之力上月球,可如今美国探索太空的计划,推进变得举步维艰。

三十多年前,美国就想发射一个更大、更牛逼的太空望远镜替代超期服役的哈勃太空望远镜。韦伯太空望远镜计划应运而生。

1997年设计人员按照冷战时期的标准制定了发射计划。耗费10年研究制造,总成本不超过5亿美元,想想怎么都稳了。

可是苏联解体后,国家对于航天的支持越来越少,研发和制造反复拉胯,望远镜的发射被反反复复推迟了20多年,而且每次都在疯狂地燃烧预算。

在预算膨胀近20倍之后,202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30周年这天,它终于才发射升空。

航天发展遭遇滑坡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三个字:不赚钱

大量超前的航天技术,难以转化到普通的工业制造业。眼前赚钱的事儿都还缺资金,搞航天显然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比起半个多世纪前就把人送上月球的美国,中国的航天发展要稳健得多。我们打造的不是工业奇观,而是给我们的军用和民用产业消化技术的时间。这种基于现实需求的发展思路,其实更加的理性和务实。

一大批凝结着航天技术的产品,其实足以佐证我这个说法:

2007年火箭研究院全资控股的航天工程公司成立。这个挂着“航天”名头的上市公司,其实不搞航天,而是专注跟煤打交道。

航天工程这家公司研究的就是煤气化技术,重点产品的煤化炉就是利用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用高温高压把煤粉变成燃烧率更高、更清洁的气体能源。

所以,这种被称为“航天炉”的产品,符合中国富煤少油气的能源结构,帮助中国缓解了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是保证能源安全的关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山西、河南、内蒙等地产煤的企业,都很喜欢用航天炉。因为中国的航天炉“不挑食”,即便是杂质含量高、燃烧率低的褐煤都能有效利用。这些地方不需要长途运输,就能得到大量的廉价原料。

除了航天炉,中国航天对于调整能源结构上也有贡献。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风电场在中国落地。设计制造这种“大号风扇”的叶片里面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既涉及到空气动力学减少风阻,也涉及到材料学,来确保叶片耐侵蚀提高使用寿命。

研发制造火箭材料的航天702所和703所,就具备研发和测试这种叶片的能力。他们利用研发火箭的空气动力学积累,在国产叶片上实现了技术突破。近10年就实现了从3MW到10MW的飞跃。

如今,中国已经可以独立生产和出口90米长的巨型叶片。在全球环保一盘棋的当下,可以说是在未来能源市场上抓住了先机。

除了这种具有战略眼光的技术预研,我们的日常消费品背后其实也有航天产品的身影。2015年,航天508所突破了凸球面反射镜的镀膜技术。中国航天器的光学设备,都需要这种高强度的镀膜,确保在太空极端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

简单地说,航天人打造的就是一面“最结实的镜子”。历经摩擦和高温考验,一样光洁如新。这项技术经由供应商快速被应用在富士康国内“苹果全家桶”的生产线上。被全球“果粉”奉为“信仰”的闪亮亮的苹果LOGO,背后其实也是中国航天的技术突破。

国家投资航天事业,航天部门迈入市场,航天技术协助工业制造业发展,让全民都能体会到航天发展便利的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中国航天在公众的视野之外,其实已经形成了这样的经济闭环。

所以,我们支持那些凝结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产品,本质上就是在帮助中国航天和中国工业的发展。

3、从星空回归厨房

美苏在太空上的竞赛起源于厨房,表面上比拼的是哪国技术实力更高,可本质上拼的是哪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好。这种“竞优”的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更是在二者之上完成了统一:航天技术,高端厨房我全都要!

让这种神仙产品变成现实的,是国产高端厨电品牌方太

2022年3月15日,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与方太集团在京达成了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合作意向框架协议

后续,方太将利用国家级航天院所在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热能学等层面的技术优势开展合作。

航天技术为国产品牌民用产品赋能可以说是“得天独厚”,航天与中国民用制造企业共享航天技术,是增强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关键。

这就让曾经成为大国较量的厨房,真实地成为航天技术应用的场景。

航天和厨电的这场跨界演出,成果就集中体现在方太集成烹饪中心上。

“隐”于厨房的方太集成烹饪中心和高悬穹顶的航天科技看似八竿子打不着边,但是二者在技术层面又存在其内核上的关联:方太集成烹饪中心的吸烟科技和火箭推进技术都涉及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其烹饪科技和航天发动机的终极目标都是在追求热能的高效利用。

如同空间站由多个模块化舱室拼接而成,方太提出的集成烹饪中心是一种“1+1=1”的集成思路,保持了各功能模块间既共建、共享又相对独立互不干扰的效果,这种和搭建空间站类似的集成发展的思路,达到了大量减少硬件冗余的效果,实现更舒适、健康的烹饪体验的目的。

方太集成烹饪中心集成了油烟机、灶具、蒸箱、烤箱、空气炸锅等多功能一体,方太与国家级航天院所的重磅合作,为方太集成烹饪中心的“吸烟科技”和“烹饪科技”带来加持。这再一次证言了方太作为集成厨电行业技术标杆的形象,可以说方太集成烹饪中心是目前集成厨电行业的“创新趋势引领者”。

半个多世纪前厨房辩论的时候,油烟机是刚刚起步的新奇玩意儿,现如今早已走入千家万户;“吸排油烟技术”也卷了起来,但目前整个油烟机行业在噪音、风量控制、箱体尺寸、叶轮效率等方面其实都陷入创新瓶颈。

而在方太集成烹饪中心的吸油烟模块上,利用到了火箭整流罩的流动减阻技术实现了独特的“吸烟科技”。工程师们改进了蜗壳下端静流弧,同时优化了蜗壳出口蜗舌区域。最终让提升烟机在流动效率、静压、降噪方面的表现力再次实现了领先。

同时,方太集成烹饪中心参考了中国空间站上应用的模糊自适应PID参数自整定系统,能根据不同的情况,保持油烟机的风量恒定。实现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强的效果。实现了“吸、笼、进、排”不跑烟的厨房黑科技,免去了长时间烹饪味道重的麻烦,真正实现厨房净味。

在这些与航天技术同原理的科技加成下,方太集成烹饪中心解决了下厨热、噪音大、异味重等“顽疾”,即便是最怕油烟和噪音的开放式厨房,也能放心使用。

方太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引领者,主导完成了吸油烟机IEC国际标准修订,这一次真的把“吸烟科技”玩上了天!

而方太集成烹饪中心的烹饪模块,科技含量更加硬核:燃气灶融入火箭喷口的沙丘驻涡技术,和前面提到的航天炉,可以说是同宗同源的技术;蒸烤功能搭载的温湿双控科技,直接借鉴火箭二次加热技术把脱脂烤玩出了花。

沙丘驻涡技术是受到新月形沙丘的启发,沙漠里的沙丘明明很松散,但是怎么吹都不会变形。

而发现了这一现象的航发热力气动权威高歌教授,认为这种效应有利于让火箭的发动机能稳定向着一个方向密集出力,提高燃烧率,提升发动机的推力。

落实到火箭设计上,也证明这是迄今为止效果最好的火焰稳定器之一。在相同雷诺数下可以把风阻降到传统V型火焰稳定器的20%左右,沙丘驻涡技术也被钱学森院士称赞为“长中国人志气的发明”。

如今我们评价一款灶具的好坏,要看火焰燃烧是否能让锅内食物均匀、快速地升温,特别是在应对中式餐饮爆炒为核心的烹饪方法,高效的燃烧能快速锁住食物营养,使食材的温度得到快速上升——这样能更大程度激发食材之间产生的美拉德反应,释放出食材独有的香味和口感。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火候够了,才能有锅气。

虽然不如航空技术那样精密,但方太集成烹饪中心在4.5kW的高热负荷下实现了68%的热效率,实现猛火爆炒的高效大火力。

另一方面烹饪科技的提升,更体现在凝结着与航天技术同原理的健康脱脂烤技术。

航空涡轴发动机使用带有一部分过热蒸汽的煤油燃料驱动,蒸汽膨胀增加了发动机内的湍流,产生的紊流效应能帮助空气和燃料更好的混合燃烧。

热空气能轻易的被加热到200度以上,可是要把水蒸汽变成101度以上的过热蒸汽,还是得靠航空航天技术,方太集成烹饪中心利用三段式加热法精准控温,能轻易在厨房里就把蒸汽加热成101度以上的过热蒸汽。

而过热蒸汽则可以实现脱脂烤的效果,脱脂烤出来的肉类菜品,不仅能改善食材质地,让烤出来的肉鲜美多汁,而且还能脱脂脱盐,满足当代中国人“健康吃肉”的梦想。

可以说方太集成烹饪中心,让中国厨房烹饪体验直接上升了一个等级,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高端厨房升级之选”。

人类的航天事业从厨房开始启蒙,而中国的航天落实到厨房,其实就体现了与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

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源于对幸福生活的不断探索。方太作为专业度强、高品质、负责任的厨电品牌,积极致力于改变人们的生活,长期处于厨房电器创新阵营的前列。

空气动力减阻、沙丘驻涡、过热蒸汽加热这样的技术,对普通人来说可望不可即,藏在难以理解的论文、公式、军工产品背后,正是有了像方太一样在技术创新中不断前行的中国企业,这些高端产品才会在如今不断走入我们的生活。

航天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让全民获益的伟大工程。能让全民都体验到航天带来的便利,这是对于我们国家的事业最大的认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