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换标:是走投无路的选择还是走向未来的号角?

大众换标:是走投无路的选择还是走向未来的号角?
2018年05月03日 10:33 盖亚财经连线

大众换标的背后和扑朔迷离的未来

近期大众高层人事发生了变动,Herbert Diess接替Matthias Mueller出任大众汽车集团新总裁。“新官上任三把火”,新总裁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大众的标志上:大众确定将于明年2019年发布新logo,作为品牌更新形象、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的举措之一。

大众标志是汽车品牌辨识度最高的LOGO标志之一,承载了大众的形象和企业文化,然而,现在大众想要更新他们的标志。按照大众新任掌门人的解释,大众过去几年发展不太好,换标原因是摒弃“过于德国化”的标签,一改“排放门”的负面形象,并适应电动汽车时代需求。

近年来深陷“丑闻门”的大众

作为德国最大的私营部门雇主、德国的名片,大众一直以“德国制造”的品质保障而在全球汽车市场备受青睐。然而近年来,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国际市场,大众汽车都深陷各种丑闻,甚至每年为各种“门”支付巨额罚款。

2015年9月,大众爆出柴油车尾气排放造假事件,今年年初,“猴子门”事件进一步将大众集团推向风口浪尖。据统计,由于“尾气门”事件,近3年来大众集团已经支付了200亿美元罚款。更为严重的是,大众集团的品牌声誉严重受损,自那之后,大众在本来表现就非常一般的北美市场,将更加一蹶不振;欧洲市场受到的打击也不小。

再往前看,德国大众高管“受贿门”、中国大众减配门发动机漏油门新速腾断轴门DSG“召回门迈腾熄火门等一系列事件一次次消耗着消费者对大众的信任,这也难怪自2008年保时捷入股大众后,大众股价在短暂的到达巅峰后,就一路走低了。仅在2015年尾气门爆发后两天,大众股价两日内暴跌40%,市值损失300多亿欧元。这也难怪新总裁希望借由换标来扭转公司形象了。

大众历史上的9次换标

大众汽车的德文是Volkswagenwerk,意为大众使用的汽车,标志中的VW为全称中头一个字母。标志像是由三个用中指和食指作出的“V”组成,表示大众公司及其产品必胜-必胜-必胜。

回顾历史,大众标识一共经历过9次改动。在这些改动中,与之前变化最大的分别是1939年、1945年、1960年、1967年、1978年的几次变换,而在1978年之后的所谓“换标”,其实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底色的更换和“V、W”字型上非常微小的调整。所以也可以说,距大众上一次在表示上比较明显的变换至今已经有40年的时间了。而现在大众说到了“换标”而不是“改标”,让人不由自主的在脑子里想象那圆形的框架会有怎样的变换,甚至那“V、W”字样是否还会保留下来。

俗话说“不破不立”,通过换标扭转时运,在中国也不乏先例。例如长城汽车。早先的长城标志“烽火台”被哈弗品牌替代后,长城汽车成为国产SUV专业户,旗下哈弗H6成为中国SUV热潮中经久不衰的销量王,连续多年蝉联SUV销量头把交椅,成为中国最赚钱的车企之一。

但是对于大众来说,虽然目前的标识并不怎么亮眼,但它却早已深入人心,如今大众仅靠标志就能让一台车多卖不少钱,换标则会让大众品牌影响走到一个非常危险的十字路口,是福是祸很难预料。

占据中国汽车市场半壁江山

一直以来,大众在中国消费者的眼中一直是“神车”的代名词,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品牌,大众在中国深深耕耘了中国车市几十年,创下的记录数不胜数,成了中国车市的神话。

过去三十多年里,凭借先入为主的先发优势、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新技术的引入与有效传播、本土化推进、规模与口碑效应,大众成为了中国车市中最强大的品牌,尤其是在此前最为主流的轿车市场上,依靠南北大众的集群布局,大众不仅实现了从小型车到中大型车的市场全覆盖,更是领跑每一个细分市场。

仅2017年大众汽车在全球销量达623万辆,其中有超过318万辆的订单来自中国市场,占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这个数字也意味着在中国每10秒有一位新的大众车主诞生,每一小时,有354把大众汽车新车钥匙交付到中国客户,每一天有8500人成为大众汽车品牌用户。

也正是得益于中国市场销量的增长,才抵消了日益低迷的北美和欧洲市场的影响,但这也暴露了大众汽车日益严重的新问题——“中国市场依赖症”。对于大众来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大众最大收益源,如果不在中国趁热打铁继续扩大收益,大众面临的经营危机将进一步加剧,但重手押注中国市场未来一旦成效不佳则将反过来可能会给大众带来灭顶之灾,因此这种孤注一掷的赌局给大众带来的焦虑与烦恼也是可想而知。但目前看来,大众还是在持续加重中国市场的砝码的。

“共创2025”和大众的未来布局

2016年,大众集团发布了一份未来十年的战略规划——“TOGETHER–Strategy 2025”(“共创2025”),在这份计划书中,除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移动出行服务等目前主流车企均关注的汽车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之外,大众集团还计划在2025年之前推出30余款纯电动车,争取将纯电动车的年销量推升至200-300万辆/年,占总销量的20%—25%。此外,大众集团还表示,未来将有40余款在售车型届时将退出历史舞台。

大众在中国市场的规划,也紧密围绕“共创2025”战略。2018年初,大众集团中国区CEO Stephan Wöllenste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众想要在智能化、共享化、电动化方面加速布局,其在中国的三大支柱分别是:SUV,至2020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将会投放10款SUV车型;新能源车,在2020年之前,大众汽车将会为中国市场带来10多款新能源车;全面互联化,大众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是,从2019年始,所上市的任何一款新车都会实现全面的互联,在此基础上向消费者提供更多丰富线上服务。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肯定会愈发激烈,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将掀起一轮全新“洗牌”,面对如此大的竞争压力,大众汽车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大众能否凭借换标脱离泥潭再次赢得消费者信任,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众汽车目前在中国全面开启了全新的新品推广节奏。前不久刚刚首发了四款SUV车型之后,4月23日晚,在2018年北京车展的开幕前夕,首发了全新一代CC,以及尺寸增大的新一代全新朗逸,并在亚洲地区首发了大众纯电动智能化无人驾驶的大众I.D. Vizzion旗舰概念车,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2019年大众最新概念车型,炫酷科技

I.D. Vizzion旗舰概念车,前卫时尚

二代CC,高端奢华

新一代朗逸,低调商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