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贝 | 敏感词:地产金融化

雪贝 | 敏感词:地产金融化
2019年06月13日 20:02 雪贝财经

【这是雪贝财经的第99篇原创文章】

敏感词:地产金融化

作者:周闪闪

编辑:贝姐

一年半前,当祝九胜神奇地被任命为郁亮时代的万科总裁时,所有媒体都开始慌忙的检索:

这个男人从哪里来?

几个小时后,他们给他的履历找到了两个标签:“九哥”、“金融”。

有一家媒体与众不同,它把话题提升到了更高的level:这位49岁的男人要带领万科往哪里去?

第二天,文章出来了,九哥新多了一个傲娇的标签:

地产金融化的宠儿。

一年半后,祝九胜要是听了人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黄浦江边的讲话,他可能得摸摸后背:

好大一口锅。

在2019年6月13日的陆家嘴论坛上,郭树清第一次直截了当的把“房地产金融化”视作“问题”,并要求“必须正视”。

他的原话如下:

“必须正视一些地方房地产金融化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的住户部门杠杆率急速攀升,相当大比例的居民家庭负债率达到难以持续的水平。”

“历史证明,凡是过度依赖房地产实现和维持经济繁荣的国家,最终都要付出沉重代价,凡是靠盲目投资投机房地产来理财的居民和企业,最终都会发现其实很不划算。”

这些话里面,需要注意的区别是,郭先生指出的是“房地产金融化”,而非“房企金融化”,而后者常常被模糊的扩大为前者。

但是,对于房企金融化,早已有阶段性的结论。至少5年前,万达尝试过,海航尝试过,复星也尝试过,但是,他们最终得到了历史称号:

灰犀牛。

少数的几家传统房企也曾展露过这种野心,但很快就被摁住了苗头。

房地产金融化的范畴和影响远大于房企金融化,此处留到后文讲。

在这次公开讲话中,郭树清也同时提到,“房地产业过度融资,不仅挤占其他产业信贷资源,也容易助长房地产的投资投机行为,使其泡沫化问题更趋严重。“。

房企融资规模的阶段性上升已经引起监管层的重视,并采取了措施,可以查看我们两天前的文章《一份房企融资休克名单》。

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曾有一种让整个国家不安的经济现象:

经济金融化。

经济学者们很快把这种现象做了定义:华尔街在美国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不光操控金融行业,并且渗透到美国的大多数实业当中。

一位密歇根大学的教授看热闹不嫌事大,他将这一经济的演变等同于“哥白尼革命”,但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一年后的夏天,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副所长、发审委专职委员廖士光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提出应警惕经济过度金融化 。

他认为,“最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金融化趋势日益加快,甚至在某些领域呈现过度金融化现象。”

他得出了一个结论:经济的金融化会加剧宏观经济波动。

这一年,中国有很多的灰犀牛被摆上了烧烤架。

而郭先生如今提到的“一些地方房地产金融化”,则同样表达的是一种担忧,就是一些地方经济过度依赖于地产行业,而房地产的金融化,可能形成区域性的经济金融化。

2018年冬天,人行以两位副行长牵头的金融稳定分析小组编写了一份《金融稳定报告》,对于这一种担忧曾专门以独立专题有过详实的阐述。

刚上任没几天,被贴上“金融化”标签的祝九胜很快就做了澄清,“万科的不会直接做金融,但金融思维对地产业务有借鉴的地方。”

郁亮不满意,他接着就做了补充:

“给人贴标签不好,万科都是农民,万科培养出好农民,当好农民种好地”。

每一个中国房地产商都有一个不能张扬的梦想,就是能建立自己的金融板块。

仰金融机构鼻息的日子已经过了很多年。

如今,在这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中,再精细化的运营也已经很难带来利润率的提高。利润率的天花板有多大空间更多倚仗于资金成本能运作到多低。

半年前,有一家上市房企公司总裁惆怅着脸,头仰上45度,幽幽的说:

我们已经是脱光衣服斗地主,手里抓的还都是明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