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万科满两年,一个关键的数字变化很大

掌舵万科满两年,一个关键的数字变化很大
2019年06月28日 12:29 雪贝财经

【这是雪贝财经的第101篇原创文章】

郁氏万科两年整:野心焦灼

作者:周闪闪

编辑:贝姐

2017年春天,在万科股东大会召开前的三个月,郁亮在大梅沙组织了一场内部会,重提了已搁置两年的“万亿市值计划”。

他还给自己框定了时间表:5到10年。

那年夏天,这位已蛰伏了27年的总裁等到了自己的“加冕”时刻。那天,股东大会投票完成后,一位小股东不厌其烦抢了两次话筒,他问了王石两遍:万亿市值怎么实现?

一脸懵逼的王石把问题派给了郁亮,他耸耸肩:

我说的是对社会的贡献。

今天,又到万科股东大会。两年整了,郁亮星夜赶考场,王石辞官归故里。

谁还记得那个关心市值的小股东?

阅读本文前,可先查阅《万科失色》一文。

从2017年6月担任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话事下的万科,第一个完整的财年年报是2018年。

从成长性来看,2018年的万科在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上,只有20.3%,未能达到市值前19大房企的中位值,难言出色。

在股东权益同比增长率这项数据上,2018年的万科A超过了20家同行的中位值,达到了26%,可谓优秀。

纵向来看,2018年万科的每股收益(EPS),在近十年的财报中排名第六,算是拿到了及格分。

在资本市场,”买入”是看多公司最直接的证明。

对于一位公司的管理者而言,也同样有其适用性。自郁亮掌舵万科以来,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

从2016年二季度末的63%,到2019年一季度末的73%,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直到今天,从市值上看,万科依然是宇宙第一房企,只是,追赶者的距离也已越来越近。

未来影响万科市值的两大关键因素:业绩的持续释放,何时重启股票回购计划。

两年里,郁亮野心焦灼。

一个容易被外界忽略的趋势是,他领导下的万科在融资上变得激进,或者说不再保守。

2017年,就在郁亮成为董事局主席的十天后,这家公司发行了一笔30亿元的公司债,而上一笔还是在此之前的两年。

如果以2017年6月28日为时间界限,在此之前,除去首发募资和配股外,万科总计融资350多亿元,

而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万科完成了305亿元的直接融资规模,接近此前二十余年的直接融资总额。

当然,趁着直接融资成本还算低的时候,拿到大量的便宜钱,是一个地产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的资本获取手段。

但是,这也给万科的一项指标带来了关键变化。

要看一家地产公司的真实负债率,可以观察一个反映资本结构的比率: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

一个参照物是,保利地产十年来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65%上下。

而万科的该项数据,在郁亮接手后的两年大幅提高。

2016年之前,一直维持在70%以下,2017年则突破了70%。

2018年末,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十年来首次超过80%,达到84.5%。

对于其他房企来说,直接融资的最大意义是借新还旧。

万科在2019年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仍有1318亿元,短期的偿债压力并不大。

那么,并不差钱的万科,选择在直接融资渠道上“大干快上”,较大的可能是:

为了过冬囤积粮草。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回购往往是公司股价的支撑器和助燃剂,是否回购自家股票,也考验管理者的资本配置智慧。

王石话事下的万科,并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个考验。

2015年7月,万科董事会通过了100亿元额度内回购A股股份的计划,但直到回购期限结束时仅实际完成了约1.6亿元。

比起A股多数青睐的分红,回购股票其实以一种就有高避税效率的方法把资本返还给股东。

万科自上市以来,分红率达到了24.7%,不可谓不高。

但这意味着400多亿元的累计现金分红,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了股息红利税。

由于股息红利税从公司侧先交一次,到股东侧须再交一次,对于持股较大的机构股东来说,分红的交易成本高昂。

对于万科的股价而言,业绩的释放需要时间,但回购可以成为最佳的市值管理工具,尤其是在目前风险资产分化,而回购的收益更具吸引力的时候。

接下来,对于万科在资本市场的动作,不少机构投资者期待郁亮提出大规模的回购计划,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为股东创造多少收益和回报。

最后,一个疑问依然如鲠在喉。

2016年,万科股权之争水深火热之时,担任万科董秘7年的谭华杰怎么就突然解甲归田?

因为,直到今天,已履任万科董秘3年的接任者,表现得依然更像是一些管理层的私人秘书,而非宇宙市值第一的房企董秘。

作为一位小股东,我承认,我耿耿于怀。

当然,检验万科的唯一标准还是市值高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