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经济,为什么要先稳制造业?

稳经济,为什么要先稳制造业?
2020年03月02日 11:35 雪贝财经

作者:老胡

编辑:贝姐

过去几年的平常日子里,苹果公司每天大概有50名高管乘坐越洋航班往返加州和中国,在这家公司的800家供应商中,有290家在中国。

因为一场疫情,他们被迫中止了这样的密切联系。

17年前,当中国经济受非典冲击时,世界远远没有这一次那么担忧,那时候的中国加入WOT才两年,GDP总量全球排名第六。到了201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已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早在半个月前,全球性制造业巨头就开始仓促应对一个局面:一条由中国工厂支撑的全球供应链正在出现裂痕。

现代集团被迫关闭了在韩国的所有汽车生产线,日产关闭了旗下的一家汽车制造厂,孟加拉国的牛仔裤制造商甚至无法完成一笔小订单,因为原材料都来自中国。

是的,中国要尽快给世界一个答案,这间世界工厂重启供应链需要多久?

影响这些巨头命运的工人被困在了中国成千上万个村庄里。

毫无疑问,产业链依靠要素的自由交换而运转,但当人力、物资等生产要素暂时无法流动时,意味着上下游大概率要走向停摆的窘境。

如果是产业链上游停工,将导致全球原材料的供给缺乏;如果是产业链下游停工,则会导致无法交付产品,流失订单,影响就业和出口。

与服务业不同的是,制造业以销定产,工厂往往不会储备超过1个月的库存,比如,北京奔驰(Mercedes-Benz)只保留一天的安全库存。

这背后带来的结果则是一旦产业链的某个节点停产超过数月,则整个供应链条将随之中断,更何况如今产业链间的交叉融合之深,其波及领域将更加广泛。

官方在2月29日发布的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从1月份的50大幅降至创纪录的35.7,这个数字2019年春节同期的2月份为49.2。

中国政府并非不知其中利害,外贸出口大省浙江正在紧急包车包机包专列把工人接回工厂,深圳则全面取消了企业复工核实备案审批,改由企业备案承诺。

产业链实际上是由不同分工的企业链接而成,面对这样的境况,一家全球化的制造业企业能有怎样的解决方案,他们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重启一间工厂需要多久?

疫情爆发之初,联想集团的快速行动是一个样本,其给出的答案是5天。2月5日,联想在深圳的工厂一个130人的团队开工生产,用5天时间向武汉交付了第一批抗疫物资。2月10日,130人的团队扩展到了超过1000人,4天之内完成了生产8129台电脑的订单。

按照联想方面披露的说法,这家工厂每年都会做BCP(业务持续计划)演练,模拟过台风、地震、疾病、疫情等各种紧急事件。

在太平年代,为了削减成本,全球化制造业巨头会想尽一切办法在供应链上削减成本,如今他们要接受一个事实,这种以削减成本为目的供应链管理,承担的代价是降低了抗风险能力。

当然,一家企业的全球化不只是产能、资本与技术的转移分配,在所处的全球产业链遇到困境时,全球化也意味着共担责任,帮助上下游恢复产能,使其正常运转。

与服务业受到需求冲击有所不同,中国目前的制造业生产同时受到了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冲击,处境更为窘迫。

供给是因为原材料进出困难,物流成本增加,人工到位也要考量隔离和防护因素;需求是由于下游成品端复工阻力较大,终端需求呈下降趋势。

复工复产并不是简单的打开电闸,而是一系列的生产要素互相配合。

前文提到的联想集团身处PC产业的中下游核心位置,其大本营虽在中国,但收入比例上早已呈现出海外超过国内的格局,销售半径和管理团队也早已全球化,在全球各地都有产能配置。

国内的几大工厂的快速复工复产,是供应链管理背后的全球上下游调度能力。

几天前,杨元庆在联想集团Q3业绩电话会议上有一次复盘,在春节前就意识到疫情可能会对原材料供应产生影响,当时就启动了在全球范围内全力调集保障生产所需的零部件以及包装。

并在短时间内就储备了几个星期的零部件供应量,并努力帮助产业链上的原材料公司复工复产,以缓解未来的零部件供应难题。

中国的制造业早已不是“生产内衣的地方”,中国第一大进出口产业是电子与半导体产业,如果长时间停工,无论是对中国经济还是全球上下游产业链都将承受不小代价。

当然,就如中国商务部所说,疫情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是阶段性的、短期的,中国的重要地位不会因此改变,当前也未出现供应链、产业链因疫情影响向国外大规模转移的现象。

但是,一个问题已经摆上台面:如果发生,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