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捉鸟,什么在后?令人震惊的画面曝光

螳螂捉鸟,什么在后?令人震惊的画面曝光
2024年10月10日 20:07 玩家私囊

关于螳螂,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典故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面上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暗喻“生存之道,弱肉强食”,不过就像“兔子急了也咬人”,来自Audubon网上的一张照片揭示了令人震惊的画面。

捕获并啃噬蜂鸟的螳螂,照片来自摄影师汤姆·沃恩

Audubon是一个旨在宣传、教育和实地保护美洲鸟类的非营利组织,因每年都会举行面向北美鸟类摄影爱好者的摄影比赛而被我们熟知。2024年的Audubon摄影结果出炉的时间比往年晚了一点,可能跟今年夏天特别漫长也有关系,几乎是金秋9月的末尾了,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还不及往年的一半,大半原因归结为洋面炙热的海水难以营造更好的条件。

本次大赛新增了一个获奖类别——Birds in Landscapes Prize(鸟类风光),获得者是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凯文·洛曼。他使用尼康D6+180-400mmf4长焦镜头配合1.4x增倍镜,在日落的余晖中捕捉到一只雄性鹌鹑站在枝头放哨的瞬间。“这个场景通常让人联想到广袤的草原上伺机而动的大型猫科动物”,评委说,这种反差也许是它获奖的重要理由之一。

吵架的两只鸟拿走了本次赛事的特等奖,由马修·马尔韦兹用尼康Z9配500mmf4定焦镜头以1/1250s快门连拍得到,这个快门速度并不高,尤其是对500mm的长焦镜头而言,不难发现扇动的翅膀虚了,通常要凝固飞翔状态需要1/2000s以上的速度。摄影师表示两只鸟缠斗了几分钟,他屡次调整姿势,都没有想过调整快门速度,只能说他应该有意以虚实结合的效果来突出剧烈冲突。

专业奖颁给了一群被过度曝光了的雷鸟——它们是一群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捕猎者,擅长通过会“变色”的羽毛在岩石和雪山中伪装自己。作者利隆·格兹曼使用佳能R5配合100-500mmf4.5-7.1镜头以1/5000s的快门捕捉到它们飞过头顶时的姿态。评委表示“白色背景和鸟身上的黑构成一张和谐的自然风景”,我就知道他被这种类剪影的效果吸引。

但是这张真正的剪影照片,却只获得了业余奖,我只能说它们二者相比,下图明显比上图获取得更容易一些。玩家君不禁想起富士街霸赛2021大奖得主哈霾的一句话:中画幅羸弱的对焦性能、硕大的体积、配合闪光灯的重量让街拍变得十分困难。所以,如果你想在摄影比赛中脱颖而出,这边建议尽量拍些难度较高的照片,哪怕它们过曝了!

其他获奖照片几乎都可以拿“姿态”两个字概括,比如最后这张猫头鹰的捕食场面,黑黑的大眼睛盯着摄影师镜头的方向,仿佛在说“我知道你在拍我,我也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在拍我,但我还是为所欲为,因为我有保护伞”——猫头鹰在日本是福鸟,在中国是二级保护动物,某些品种更被美国列为“濒危物种”。它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即使罕见的动武了,你也不能还手,因为互殴而你被刑的概率更大。

有的获奖作品甚至看不到本体,只能看到幕后黑手在你面前招摇——水下觅食的鸡,作者道格拉斯·德菲力斯表示极少见到这样的情景:“我努力地抓拍溅起的水花,很幸运捕捉到它身体潜入水下的一刻”,那两只没蹼的爪子真的不是在作无谓的挣扎嘛?抓拍的真相,可能只有亲历者本人才最清楚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