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亚生物拟16亿元收购朗华制药,为何行业大佬都瞄准CDMO赛道?

维亚生物拟16亿元收购朗华制药,为何行业大佬都瞄准CDMO赛道?
2020年05月22日 22:20 瞪羚社

2020年5月20日晚间,维亚生物(01873)发布公告,潜在卖方(即朗华制药的现有股东)接纳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维亚生物科技(上海)递交的函件,维亚生物科技(上海)同意就自潜在卖方潜在收购朗华制药的60%股权向潜在卖方支付按金人民币2000万元,并按照关键条款进行有关潜在收购的磋商。

本次潜在收购的关键条款如下:

● 维亚生物同意本次收购基于朗华制药的估值26.8亿元人民币进行,该估值是基于朗华制药2019年经审计的净利润约9140万元人民币,同时潜在卖方承诺朗华制药2020年的净利润不低于1.4亿元人民币。

● 维亚生物将在股东批准收购协议后支付总体金额的80%,剩余款项将于朗华制药2021年3月末前出具2020年经审计的财报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

● 若维亚生物通过收购朗华制药60%股权的收购议案,(1)维亚承诺有关朗华的决策将与潜在卖方共同做出;(2)朗华制药将作为本集团小分子药及高级中间体的唯一CDMO平台,且本公司将推动朗华制药于中国A股证券市场上市;(3)若朗华制药未能于签立具体购股协议后五年内上市,维亚生物将自潜在卖方收购朗华制药的剩余40%股权,现金代价为10.72亿元人民币。

(注:潜在卖方为朗华制药的六名现有股东。于本公告日期,中宁化集团、诺柏投资、致宁投资、单孟春先生、杨诺先生及班艳女士分别持有朗华制药股权的约55.01%、22.00%、7.50%、6.00%、4.99%及4.50%。)

维亚生物的董事会认为,倘潜在收购落实,将令集团凭借新增的高质素人才及设施,进一步加强及多元化其药品研发及制造能力。

那么,朗华制药又是何方神圣?

浙江朗华制药为于中国成立的有限公司。其主要从事小分子药、活性药物成分及中间体的CDMO/CMO业务。以生产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合同研发与生产为主,兼有医药制剂生产许可的综合性药品生产企业。公司创立于1986年,位于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现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员工530人,是中国氟喹诺酮原料药主要生产基地,主要产品包括氟喹诺酮系列、心血管类、抗抑郁类以及抗病毒类药物等。

一、越来越多行业大佬入局CDMO

CDMO板块的企业,如凯莱英、康龙化成、药石科技等A股上市后整体市值优异,叠加全球新药研发投资回报率屡创新低、国内医改倒逼仿制药企不得不投入创新药研发,近年国内对于原料药领域的需求爆发式增长。

2018年药石科技以1.66亿元收购浙江博腾72.5%股权,2019年九洲药业以7.9亿元收购苏州诺华工厂100%股权,以及2019年南京先声以1.1亿元获得宣城美诺华49%股权。

年初,高瓴资本23亿通过非公开发行加码国内CDMO龙头凯莱英,彻底释放了市场对于CDMO赛道的看多情绪。

为何那么多行业大佬看多CDMO?

二、CDMO赛道的高景气趋势

根据德勤2019年的数据,2019年医药行业研发的投资回报率处于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仅为1.8%,较2018年的1.9%略有下降。而拉长到10年来看,过去十年来,制药公司的研发投资回报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 过去10年医药行业研发的投资回报率数据

不仅如此,每款新药上市后的顶峰销售额也从2018年的4.07亿美元下降至2019年的3.76亿美元,首次跌破4亿美元,还不到2010年8.16亿美元的一半。与此同时,和2010年相比,上市一款新药的成本却增长了67%,从2010年的11.88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19.81亿美元。这意味着制药公司研制一款新药需要更大研发投入,并且从行业趋势来看,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同时还要承受比以往更低的投资回报,简直是雪上加霜...

在大型药企需做减法(降本减费)的大环境下,医药产业链精细化分工的趋势不可避免,而合同生产服务(CMO)企业就是产业链精细化分工的必然产物之一。CMO/CDMO 服务模式主要是接受药企委托,按照合约提供工艺开发、配方开发、定制化生产等服务。

▲ CRO/CMO外包服务产业链

CMO企业可以说是制药企业降本减费的好朋友,药企通过将效率较低的业务环节进行外包,不仅能有效降低研发成本,还能提升药物研发的效率。

CMO企业的主要优势:①降低资本性支出:在MAH制度下药企无需自建生产工厂即可实现产品的规模生产与销售,减少了资本投入与资金需求;

②较高的产能利用率:CMO/CDMO企业可以建设具有较强通用性的多功能车间,从事多种临床后期阶段新药开发及商业化阶段原料药、中间体及制剂的生产,在某类产品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其他类别产品,提高产能利用率。

③加快研发及商业化进度:CDMO 企业能够在研发阶段及商业化阶段提供药物合成工艺设计服务,凭借其丰富的经验与较强的生产能力提高研发效率与商业化进度。

④优化合成路线,提高生产效率:CMO/CDMO企业能够利用相关领域的研发、生产经验,帮助制药企业设计更高效、更优化的药物合成路线。

(CDMO对比CMO的差异在于“D”,也就是“Development”,其能够帮助更多的研发企业进行实际的技术转化,缩短上市时间,促进商业化。打个比方,罗氏公司想生产一种药物,给CMO公司安排的只能是指定的工艺流程和步骤,CMO公司只需要按照罗氏公司的流程生产下来就行了,百分百的代工执行。但是给CDMO公司呢,就给一个分子式,至于具体如何合成,工业流程如何全部未知,CDMO公司要自己研究如何合成,研究最简单成本最小而且污染最小的工业化流程,药效还不能打折扣。)

三、预判:未来三年是国内CDMO赛道第一波集中爆发期

基本可以预判的是,我国在2020-2023年会是CDMO行业第一波集中爆发期。医药外包产业的各个领域存在着获益周期的差异。CRO业务放量大部分在临床阶段,CDMO业务的放量大部分集中在商业化阶段。当大量资金和研发项目处于早中期阶段时,受益较多的外包子领域是药物发现CRO和临床前/临床研究CRO,同时并行的API和制剂开发工作(研发阶段得到CDMO),由于项目收入体量相对较小、外包率较低,CDMO公司获益程度有限。随着项目进展,当有更多的订单从早期进入临床3期和商业化阶段时,CDMO公司有望迎来爆发式加速增长。

依据全球的初创融资热潮的数据,2013年作为资本活跃起来进行资金投入研发的年份,从药物发现/临床前阶段进入临床,需要3-4年时间。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17-2018年国内CRO爆发式增长,正好是3-4年。如果研发顺利,一般从临床阶段到临床3期/商业化阶段,需要3-6年时间;从2017年国内CRO爆发式增长开始算起,那么算起来2020年则是CDMO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元年。

▲ 国内CDMO产业的爆发预期

就拿凯莱英的不同阶段项目收入的拆分数据来看,可以看到小分子CDMO商业化阶段项目平均贡献2000-4000万元,明显大于临床阶段项目400万元左右的平均收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公司产能的扩张,临床和商业化阶段的项目数将会有进一步的抬升,我们拭目以待。

四、总结:小分子CDMO逐渐成熟,大分子是未来兵家必争之地

CDMO的主战场又分为生物药和化学药。进入21世纪后,生物药开启了快速发展期,增长速度远高于小分子化药类,根据IQVIA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至今,生物药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2%,远高于小分子药物类的3.5%。

较与生物药而言,小分子化药的CDMO难度较低,发展相对成熟,这从全球市场集中度就可见一斑。

根据IMS数据显示,全球综合CDMO市场(生物药+小分子药)排名前5的企业只占全市场份额约10%,总体格局呈分散化。生物药CDMO市场前7位的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30%多,且2018年的数据相比2017年行业集中度有提升。可见生物药类CDMO企业将更容易产生行业巨头,大体量大规模化也是生物药CDMO企业竞争的未来趋势。

总的来看,随着生物药治疗效果优越性愈加显现,新老制药企业对于生物药管线研发投入将加速提升,这使得大分子CDMO的企业直接受益,另外由于大分子CDMO行业需要巨额的资本投入、生产要求苛刻、难以复制等行业及技术壁垒,使得新进入者追赶成本巨大,极有可能会出现强者恒强、少数领先企业赢家通吃的局面。所以,大分子CDMO赛道绝对是CMO板块中的兵家必争之地。

本次维亚收购朗华意在进一步巩固自身在CMO领域的综合实力,其未来是否能在板块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