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我国较为信奉的宗教,佛教并非是我国的本土的宗教。大约是在汉朝时期传入进来的,佛教中有诸多的菩萨罗汉,可以说数不胜数,而且神采各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在众多的菩萨罗汉中,济公就是典型的形象。
济公在我国的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样的一个高僧。济公的原名叫李修缘,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李修缘的父亲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才生下李修远。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主持为他取俗名李修缘,从此与佛门结下缘。
从诸多影视剧描绘李修缘的出家的经历。李修缘在结婚的当天看破红尘,丢下刚过门的妻子来到灵隐寺出家为僧,幻化成降龙十八罗汉之首降龙罗汉,成为神仙,为济公添上神秘的色彩。
其实在济公少年时,受到释道二教的熏染。也为他最后出家埋下伏笔。在父母双亡后,济公就进入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在当过国清寺主持的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拒足戒,取名道济。之后又到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最后才来到杭州的灵隐寺。
有关于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就已经开始流传。此人有些不同凡响,因为他与别的高僧很不一样。一般我们了解的高僧都是严守戒律清规,酒肉不能碰。而道济却不同,不但不守规矩,而且酒肉不忌。道济天性好动,不喜欢念经 更别提让他打坐,所以经常和那些顽童厮混在一起,作呼洞猿、斗蟋蟀的游戏。甚至蘸大蒜吃狗肉,众僧告到方丈室,师傅慧远却说:“佛门之大,岂不容一颠僧!”于是他又被人们称作“颠僧”。师傅慧远圆寂后,失去庇护的济公也就被迫转到了净慈寺,先是替人念经兼作火化工,后来升为书记僧,即使这样济公仍然出入歌楼酒肆,游山玩水。
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济公的故事都是诙谐幽默的,这也是恰恰符合了他为人打抱不平和不拘小节的性格。在济公的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出世、童年生活、戏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再加上老百姓们都尊称他为济公活佛。可想而知,济公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济公传》中记载“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这首诗表面上似乎是济公为自己的不修边幅辩护,其实蕴含这人生的哲理。
济公在佛学造诣颇高,一生怡然飘逸,喜好云游四方。他常常衣衫不整,寝室难定。在外人看来有些疯癫,所以就有人成他为济癫和尚。
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的色彩,他即“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心中留下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西域志》记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主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而济公诞生时正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便把济公说成罗汉投胎。
济公一生,为人采办药石、治病行医,解忧解难,常常灵验,广济民间疾苦。虽然整天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疯癫,却掩盖不了他这个救苦救难的心。“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
1985年,由游本昌老先生主演的《济公》电视剧,将济公这一人物的形象演的活灵活现的,加深大家对济公的认知。虽然这是影视剧本,将济公打造成一个路见不平,打抱不平的侠客形象,也正是这部剧,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了这位普度众生、法力高强的高僧济公。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