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为什么会选择和梁思成在一起呢?

林徽因为什么会选择和梁思成在一起呢?
2022年06月09日 02:06 禾木报告D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林徽因童年的不幸,源于她庶出的身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源于她的母亲既没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也没有能力照顾好女儿,让她的童年快乐。

林徽因最后选择梁思成,除了因为梁思成能给她踏实的爱,还因为他能给她家庭的温暖,以及梁家的社会地位给她带来的安全感。

林徽因对婚姻的认识很清醒。她说,在中国,女性的婚姻是嫁给一个家庭,而不是一个人。因此,她选择梁思成,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梁思成的家庭明显更具有优势

徐志摩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徐申如,是浙江海宁的富商,经营丝绸庄、发电厂,据说在上海还经营了一家小钱庄,同时,还是商会会长,在当地很有名望。

家里有钱,所以让徐志摩出国留学。古往今来,人们还是对知识分子充满崇拜之情。士农工商,商人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低的。士,排排在第一位,所以清末很多富商花钱捐一个虚职,提高自己的地位。

徐志摩很有才华,但是他已婚的事实,已经让他失去了竞争力。鲁迅碍于母亲的压力,娶了小脚女人朱安。徐志摩的父亲给他娶的妻子,可不是一般人物,张家是很有名望的家族,有权有钱。

张幼仪身上具有大家闺秀的所有优点,独立自强、不急不缓,很有主见,所以后来即便被徐志摩抛弃,面对丈夫的执意离开,怀孕的张幼仪没有说话。她只身一人去了德国,生下儿子后,开始学习德语。她在经历了丧子之痛、人生低谷后,开创了自己的新天地。她当过德文教授,是自信的知识女性。她做过银行副总裁,是优秀的职场精英,她是服装公司的总经理,开拓了自己的新事业。

即使当时的徐志摩选择离婚,林徽因也不可能嫁给他。聪明如她,看到如此优秀的张幼仪都会被抛弃,她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她的家庭,她所受的教育,她自己的性格也决不允许去干涉一个家庭,破坏别人的婚姻。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在当时可是闻名全国的人物。他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他的老师是康有为。梁启超自幼酷爱读书,17岁便考中举人,他的著作《饮冰室合集》,闻名遐迩。梁启超的头衔数都数不清,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随便挑出一个头衔,都完胜徐申如。

所以,从家庭背景来看,梁思成更具优势。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曾就读于早稻田大学,那可是日本排名第一的私立大学。林长民的父亲是清末翰林,是林觉民的堂兄。记得中学教材里有一篇课文《与妻书》,林觉民为了革命英勇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老师当时讲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我一直印象深刻。后来,知道林觉民是才女林徽因的叔叔,让我不由得对她们一家肃然起敬。

梁思成曾任职民国民国财政总长,林长民则当过司法总长。由此看来,梁思成和林徽因不仅出身书香世家,还都是高干子弟,两个家庭门当户对,无论从知识层面和社会地位来说,都旗鼓相当。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性格互补,给了林徽因想要的安全感

和那些专职写文字的女作家不同,林徽因是建筑系教授,写诗只是她的业务爱好。除了外貌出众,更难得的是:她情商也一样出众。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林徽因说,徐志摩爱上的,并不是真实的自己,他爱上的,其实是他自己想像出来的影子。双子座的林徽因,聪明伶俐、思维活跃、能言善辩,漂亮又有才华的女士未免有些强势,但是梁思成的好脾气很好地做了互补。

如果说徐志摩用诗歌给林徽因描绘了一个梦幻的世界,梁思成则给了林徽因真实的陪伴。他们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林徽因总是能很快画出草图,提出方案,她的创作力非同一般。要不怎么能参与设计国徽呢?但是,她总是有更好的想法从脑子里迸发出来,一次次推翻前面的设想,然后那张草图就被搁置起来,在梦中沉睡。

到了快要交作业的时候,梁思成来了。他不紧不慢、认真仔细,图画得又漂亮又准确,原本乱七八糟的草图变成一张清楚整齐能够交卷的成品。林徽因的好友费慰梅曾在自己的作品《梁思成与林徽因》中提到过这件事。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十四岁嫁入林家。她情商不高,才学不高,脾气却不小。而且她既不会操持家务,又全无一点风雅气质,更别说什么琴棋书画了。林徽因出生的时候,何雪媛已经在林家度过了八年。

在幼小的林徽因心里,妈妈每日除了抱怨,就是暗自垂泪。她一边看着三夫人屋里欢声笑语,一边安慰自己的母亲。幸运的是,林徽因从小聪明伶俐,深受父亲宠爱。但是,童年生活的黯淡,让她过早体会到人生的苦楚,对世态炎凉的体会比别人更为深刻。

林徽因最想要的,其实是安全感。而这一点,只有梁思成能给她。林徽因的朋友费慰梅女士曾说过她对徐志摩的看法。16岁的林徽因,对徐志摩更多的是崇拜,她把他的名字和那些文学大家放在一起讨论,雪莱、曼殊斐儿、吴尔芙,都是她喜欢的诗人。他们之间,更多的是浪漫,一种基于文学追求的浪漫。

当时的林徽因,还是个未经世事的女孩子,面对徐志摩的热烈追求,她不可能不分析,不作出自己的判断。她其实一直很清醒,她知道,徐志摩爱上的只是想象中的自己。她更知道,在中国,任何女性的婚姻都是嫁给一个家庭,而不是一个人。

当林徽因的父亲去世时,家里的经济状况每日愈下,就连母亲的生活都要靠梁启超的接济,才能维持。如今,父亲不在,家里没了顶梁柱。作为家中长女,林徽因很懂事。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打算休学一年。她觉得自己应该为家里尽点力。

得知林徽因的想法后,梁启超写信安慰她,打消了她休学的念头。梁启超在心里对她说,要以学业为重,学费不成问题,只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国留学便了,你们不必因此着急。

梁启超注重教育,他不愿意林徽因的学业受到任何影响。因此,他承担了林徽因留学的所有费用。又另外寄去一笔钱,大约有两千美元,再三嘱咐林徽因,随时可以支取这笔款项。他用自己的父爱,温暖着异国他乡的林徽因。

有共同的追求,在事业上互相成就

梁思成问林微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了吗?

回国后,他们共同创建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系,是我国近代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代宗师。他们编著的《中国建筑史》,堪称经典。参与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挽救濒临失传的景泰蓝工艺,保护北京古建筑。

梁思成和林徽因为保护北京古建筑四处奔波,竭尽全力。他们想把最美的北京城留给后人,建设空中花园,而不是留下一个没有生命力地充斥着钢筋混凝土的城市。

最后,古建筑被拆除,梁思成悲痛欲绝,忍不住抱着拆除的城砖,失声痛哭。他说,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林徽因,同样支持保护古建筑。她对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说,你们真把古董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了,充其量也是假古董。

梁思成和林徽因不止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是工作中的伙伴和知音。从1930年到1945年,他们用15年的时间,走遍全国的荒野郊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他们风餐露宿,行走在乡间小路,有时林徽因亲自攀爬到屋顶,只为了测量第一手资料。

婆媳姑嫂的矛盾,才女也不能幸免。林徽因的婆婆一直不接纳她,梁思成的姐姐梁思顺,也一直不喜欢她。林徽因除了偶尔跟自己的丈夫倾诉一下,从未把这些家务琐事放在心上,她宽容大度有涵养,做事雷厉风行。

除了事业上的成就,她做起家务来也毫不含糊。林徽因除了自己设计婚纱,还自己设计家具。即使在战争那样困难的时期里,她也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得浪漫温馨。

梁启超让林徽因重新感受到父爱的温暖,梁思成给了她最大的依靠。他们两个人志同道合,最后走到一起,不过是水到渠成。

对于梁思成的疑问,林微因确实用了一生去回答他,他们的感情情比金坚,为世人羡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