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国企锦州港高管被一锅端内幕

辽宁国企锦州港高管被一锅端内幕
2024年10月29日 17:22 道亦有道经济

我国最早实施混改的上市国企锦州港最近曝出,因为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有五位高管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一家地方国企的高管集体被抓,可见这家上市国企所犯的事应该不会小。

锦州港被抓的高管中,现任董事长尹世辉可能因为去年3月才履职,与案件无关得以保全,在职的总裁、财务总监和两位董事、副总裁,以及原董事长都卷入了其中。锦州港10月29日的公告没有披露高管集体被抓的具体原因,但把最近发生在锦州港的一连串事情联系起来,或许可以看出端倪。

今年6月,几乎是同样的锦州港这批人,收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书揭开了锦州港在2018-2021年期间财务造假的事实。

事情的经过大概这样。锦州港为了做大收入和利润,满足银行贷款需求,向五家贸易公司采购电解铜、沥青、铝锭、棉花和橡胶等大宗商品,然后转手卖给另外两家贸易公司。锦州港的控股公司锦国投具体承办这件事情。

从结果来看,所谓的贸易很虚,而往外掏的贸易款项却是实实在在。采购款先由锦州港打给五家贸易公司,五家贸易公司再把采购款统一转给锦国投的资金池,买家需要支付的货款从资金池里出,支付后由买家又转回锦州港。

这么一折腾,锦州港的营收就上去了。从2018-2021四年时间里,锦州港虚增了86亿营收和1.79亿元利润。折腾的结果,锦州港的营收2017年只有45亿,2019年创下了70亿的历史新高,净利润也在2018年达到了2.4亿,创造了史上最好成绩。

股民见多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像锦州港这样明目张胆的财务造假恐怕并不常见。

当所有高管带着同一个目的粉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时,从决策到经营每道程序的审核把关就都成了摆设。2023年11月,锦州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今年6月,调查结果形成了行政处罚告知书,作为锦州港财务造假的最主要责任人,原董事长徐健和总裁刘辉除了各被罚款400万元以外,还被实施了十年以上市场禁入。

如果只是财务造假,应该还不至于把所有涉及高管都抓了。

在锦州港公告高管集体被抓之前,今年10月15日还发布过一份重大债权到期未获清偿公告。公告称,锦州港因为开展贸易业务形成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合计大约22亿元,其中包括8家客户的应收账款6.8亿元和9家供应商的预付账款14.91亿元。这些款项全部逾期。

想象一下,本来把上市公司的钱转出来是用来做大营收和利润用的,如果只是用于虚转,从锦州港流出来,转一圈后又回到锦州港,这些款项是不至于流失的。但现在居然形成了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逾期,也就是说,这些从锦州港流出来原本还要物归原主的款项,在转来转去的过程中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坏账。

这就存在一种可能:锦州港本来用于财务造假的实际流出资金在空转途中被合谋侵吞了,这才导致参与了造假的所有高管都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果真如此,今年6月份这些高管收到的行政处罚只是起了个头,判刑坐牢可能才是参与分赃高管的最后归宿。

被抓的高管最后会有什么下场目前还不得而知,本来经营得好好的锦州港却已经是千疮百孔。10月23日锦州港公告,由于2024年半年报在停牌两个月后仍然无法披露,公司股票存在终止上市的风险。在公告前,锦州港有两个银行账户已经被冻结,与锦州港有业务往来的广发银行大连分行的贷款逾期后,开始催着法院收贷了。

根据财报,到今年第一季末,锦州港负债103亿,负债率6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去年底还有将近12亿,到第一季末只剩下8000多万,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也从去年底的6亿多减少到了只剩下2300多万;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则在去年负18亿的基础上,到第一季末又负6000多万。

锦州港是我国第一家实行股份制经营的港口,地处辽西走廊要塞,是东北最重要的出海口。1993年和1995年,锦州港引入大庆石化总厂、锦州石化公司以及东方集团进行混改,三年后在A、B股上市。作为一家经营基础设施的上市公司,本来虽然不会大富大贵,收益倒也稳定。如今走到了连广发银行1400多万贷款都逾期的地步,也是没谁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