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会600余天难入注册关,景杰生物闯关创业板IPO缘何铩羽而归?

过会600余天难入注册关,景杰生物闯关创业板IPO缘何铩羽而归?
2024年09月13日 03:16 叩叩财讯

导读:即便早前在景杰生物IPO申报之初就因其高管团队的稳定性等问题备受外界质疑,不过其还是顺利地在2023年1月17日通过了深交所上市委会议的审核。彼时幸运获得监管层首肯的景杰生物应该没有料到,该次过会便已经花光了他们此番IPO的所有好运气。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陈渝川@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拥有A股有史以来最简陋高管团队的拟IPO企业——杭州景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景杰生物”)还是未能创造新的上市纪录。

2024年9月11日晚间,深交所宣布正式终止了对景杰生物IPO的审核决定。

这也意味着景杰生物还是未能成为A股高管人数最少的上市公司。

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并未对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管人数没有作出规定,但在A股的上市企业中,因需满足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高管团队的人数与组成可谓五花八门,有的企业多则十余位,少则也有三、四位的。

然而景杰生物这家以蛋白质分析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如今其高管团队仅由两人组成——一位总经理和一个董秘,造成这一切的缘由则事发于其此次IPO申报前夕,多位高管的突发离职(详见叩叩财经相关报道《景杰生物携“最简陋高管团”闯关创业板IPO:上市前夕高管蹊跷出走过半 神秘机构入股半年获利套利超千万》)。

即便早前在景杰生物IPO申报之初就因其高管团队的稳定性等问题备受外界质疑,不过其还是顺利地在2023年1月17日通过了深交所上市委会议的审核。

彼时幸运获得深交所首肯的景杰生物应该没有料到,顺利过会便已经花光了他们此番IPO的所有好运气。

从获得上市委给出的“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后,景杰生物IPO却未能顺利进入注册流程,至今已过去了600余天,但对于景杰生物IPO而言,时间却仿佛静止了一般,直到其被监管层叫停审核,仍连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的资格都未获得。

已然熬成创业板IPO待审“钉子户”的景杰生物,在面临上市无望的前提下,不得不以一种体面的方式为自己此次资本之旅做结——据深交所上述最新发布的终止审核决定显示,景杰生物此次IPO的告吹是其与相关中介机构主动提出撤回上市申请材料的。

从2022年6月30日正式向深交所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开始,景杰生物IPO就备受外界关注。

众人目光的聚焦,并不是因景杰生物自身基本面多么突出或创新技术能力如何卓越,除了其拥有A股IPO史最简陋的高管团队外,更来自于其此次IPO的中介机构在其保荐工作中所犯的“低级错误”而备受业内嘲讽。

为此次景杰生物IPO保驾护航的保荐券商为中信证券——这家素以业务专业度闻名的A股“投行王者”,却在景杰生物的有关保荐工作中犯下了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失误,并因此遭到了深交所的点名。

终究,随着深交所对其IPO的叫停,景杰生物筹谋数年的上市计划最终化成了竹篮中的一泓清水。

“景杰生物IPO过会后近两年时间都未获得进一步推进,或与其部分专利知识产权的争议和业绩问题有关。”一位接近于景杰生物的中介机构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虽然在2023年初,景杰生物是以无需进一步落实事项通过深交所上市委审核的,但其后,围绕在其身边的有关争议却并未就此消减,反而在此期间,更被爆出重要业务涉嫌造假的疑云。

压垮景杰生物IPO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或是与其在过去2023年中的业绩规模难以进一步满足创业板上市的要求有关。

据早前景杰生物IPO披露的相关财务数据显示,在2020年至2022年中,其分别录得营业收入1.53亿、2.21亿和2.52亿,三年来营收的复合增长率也达到了38.07%,对应的扣非净利润为3320.39万、5277.79万和6145.43万。

按照修订前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申报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需满足“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 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 3 亿元”。

此外,景杰生物该次IPO选择的为此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给出的第二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 10 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 1 亿元”。

在几个月前的2024年4月30日,深交所根据新国九条的有关精神对创业板上市规则进行了修订,将第二套上市标准上调为“预计市值不低于 15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4亿元”。

虽然深交所表示根据新旧规则适用的衔接安排,对已通过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的拟上市公司仍适用修订前的上市条件,但早前,已有来自于国内大型投行的资深从业人士向叩叩财经表示,“按照之前证监会对类似问题的处理方式,要想获得注册结果,拟IPO企业还是至少需要满足目前正在实施的相关上市标准的。”

在过去几年,注册制下的科创板和创业板审核过程中,也都曾发生过类似修改上市要求和审核标准的先例,虽同样也有过渡期的安排,但那些在标准修订前就已经通过交易所审核的企业,如果不满足新的上市要求的,照样至今都没有一例被成功注册,且几乎全部都以失败告终。

综合上述条件,景杰生物IPO若要继续顺利等待注册并获得成功,那么其2023年的营业规模要至少达到4亿以上才有实现的可能。

纵然在过去几年中,景杰生物的营业收入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但要在2023年中超过4亿规模,着实难度不小。

在终止上市之前,景杰生物并未公开披露其2023年全年的经营数据,但从其此前曾透露的2023年上半年营收情况来看,不容乐观。

在2023年1-6月中,景杰生物的营业收入仅为1.12亿左右,而截至2023年6月30日之前的12个月中,其营收总计也仅约为2.73亿。

1)核心高管的蹊跷离职与知识产权的隐忧

事实上,在景杰生物决定启动IPO时,其也曾一度为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组建过完备的高管团队的。

2020年12月23日,景杰生物完成股份制改制并将目标指向IPO上市后,以上市合规为前提,在其召开的第一届董事会会议上,任命了4位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了高管团队。

除了目前任在职的总经理程仲毅和财务总监谢俊外,还有两位副总经理——栾巍与潘红阳。

2020年12月25日,自然人杨利所被景杰生物正式聘任为董秘。

由此,景杰生物5人组的高管团队正式成型。

但仅仅任职景杰生物董秘三个月后,杨利所便突然蹊跷地辞任而去。

在杨利所离职后,董秘一职便由谢俊兼任,一直到如今。

在2021年3月到2022年初,由程仲毅、栾巍、潘红阳和谢俊组成的景杰生物4人高管团队还算稳定地度过了近一年的时光。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景杰生物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盈利能力皆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这也为其此次IPO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景杰生物当期录得营业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3%,也正是在此高增速下,使得其当年的扣非净利润终于从2020年仅3000万出头的规模一举突破5000万元。

有了业绩的保障,2022年初,正当景杰生物踌躇满志正欲递交IPO申请的关键时期,在继董秘杨利所在此次IPO报告期内离职后,栾巍与潘红阳两位副总经理也先后蹊跷地在此敏感时点向景杰生物递交了辞呈。

公开信息显示,栾巍是在2022年1月6日正式离职卸任景杰生物副总经理一职的。

仅仅两个月后,2022年3月17日,潘红阳也辞去了景杰生物副总经理一职。

此时,距离景杰生物正式向深交所递交IPO申请仅三月有余了。

在经过一系列人事变动后,原本在IPO报告初期的2020年初,那多达5人的高管团队——让景杰生物基本面发生质的飞跃的管理者联盟——最终仅剩余了两人。

在IPO申报前夜,高管紧急撤离,这背后到底有何“事故”?

早前一步离职的副总经理栾巍是否真的是因“个人原因”尚不得而知,但潘红阳从景杰生物中的挂靴而去,显然为景杰生物的IPO推进规避了重要风险。

在景杰生物回复深交所的问询时,其曾表示潘红阳自加入公司以来担任抗体业务副总裁,主要负责公司抗体的开发与生产,后因个人发展原因主动辞任公司副总经理一职。

此外,景杰生物还称,在潘红阳就职期间,抗体业务始终处于程仲毅的领导,潘红阳主要负责抗体的生产,而潘红阳始终向程仲毅汇报工作,目前抗体业务由程仲毅负责,因此,潘红阳的辞任“不会对发行人生产经营和业务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潘红阳在景杰生物提交IPO之前便已经离职,故在景杰生物提交的相关IPO申报材料中并未披露潘红阳的相关从业经历。

事实真的如景杰生物般所称,潘红阳真的对其“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可有可无的存在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据景杰生物IPO申报材料显示,截至日前,景杰生物共有13项发明专利,这13项发明专利则是景杰生物用以例证自身符合“创新、创意、创造”定位的核心技术优势。

但这13项发明专利中,有7项为继受取得,仅有6项为景杰生物原始取得。

这6项由景杰生物原始取得的发明专利,大部分皆是在2015年之前取得,2018年9月之后,至今四年多时间里,景杰生物仅有一项发明专利诞生,那便是专利编号为ZL202011336936.3的“一种识别H3K18la兔单克隆抗体稳转细胞株及其构建方法”。

而这在景杰生物IPO报告期内原始取得的唯一一项发明专利,其发明者署名前两位的则正是梁继旺和潘红阳,景杰生物的“全能”总经理程仲毅署名最后。

据叩叩财经获悉,梁继旺,原为景杰生物高级研究员,2020年6月与潘红阳同时加盟景杰生物,一年后的 2021 年 6 月也已从景杰生物离职。

“一种识别H3K18la兔单克隆抗体稳转细胞株及其构建方法”的发明专利对于景杰生物未来的产品研发,重要性不可低估。

公开资料显示,景杰生物目前主要通过提供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和抗体试剂产品,服务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和临床诊疗。

景杰生物是在2020年将抗体试剂产品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业务方向,此后,其大幅扩展抗体业务团队,并将抗体试剂开发品类由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泛抗体扩展为市场主流的抗体科研试剂和诊断抗体原料。

在IPO的申报材料中,景杰生物表示,自己作为专业的抗体试剂产品供应商,已掌握鼠单克隆抗体、兔单克隆抗体、蛋白质修饰泛抗体等多种抗体开发技术。

此前,在接受深交所问询回复时,景杰生物也坦承,兔来源的单克隆抗体是一类新的单克隆抗体,在很多应用场景中有更优异的表现,也是未来科研抗体发展的热点和趋势,而景杰生物近两年开发了近2000种单克隆抗体,其中近一半是兔单克隆抗体。

但在国内某知名的论坛中,一位自称来自于景杰生物的前员工却公开发帖爆料称,景杰生物的兔单抗技术是从竞争对手处通过“挖角”而“带过来”的。

上述自称景杰生物前员工的有关人士称,景杰生物“从abcam挖来潘总(当然潘总现在也走了),把abcam免单抗技术带过来,做了一大堆目录抗体”。

Abcam为知名的国际抗体巨头企业,在景杰生物IPO招股书(上会稿)中,其也将Abcam列为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种种细节显示,这位景杰生物前员工口中的“潘总”即为已经离职的潘红阳。

据叩叩财经获悉,潘红阳在入职景杰生物之前,曾在一家名为宜康(杭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康生物”)的企业就职长达近十年,曾分别担任IVD抗体开发团队和IHC/ICC团队高级经理、抗体研发鉴定部及诊断试剂开发部负责人。

2022年2月25日,在解剖学会主办的《解剖学杂志》上,潘红阳作为作者之一发表了一篇名为《心传导束相关特异性抗体制备及其在心脏疾病检测中的初步应用》的期刊论文,其署名单位也为宜康生物。

上述论文收稿日期为2021年2月5日,修回日期为2021年11月15日。

《解剖学杂志》投稿指南显示,来稿须经作者所在单位审查,提供加盖单位公章的单位介绍信(注明材料真实可靠、未一稿两投)。

也即是说,潘红阳或在投稿日即2021年2月5日前仍在宜康生物处任职。

宜康生物恰好便是Abcam旗下分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Abcam全球已经超过10个分公司,分布于欧洲,美洲和亚太区域,其中3个位于杭州、上海、北京。宜康生物为Abcam杭州分公司,是全球研发中心之一,拥有设备和实验中心,主要负责Abcam最重要的产品线之一兔单克隆抗体的研发和生产中心,杭州研发中心的产品目前供应全球。

潘红阳一边于2020年12月被任命为景杰生物副总裁,另一边在2021年2月还以宜康生物工作人员的身份投稿,便可知,潘红阳在二者之间的任职可能几乎是无缝衔接的。

那么,如果真如上述景杰生物离职员工所述,免单抗技术是“潘红阳从abcam带过来的”,那么目前景杰生物的有关专利归属便很可能难逃争议的风险。

据《专利法》第六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同样据《专利法实施细则》(2010修订)第十二条称, “退休、调离原单位后或者劳动、人事关系终止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也属于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

潘红阳在景杰生物中作出的发明专利“一种识别H3K18la兔单克隆抗体稳转细胞株及其构建方法”,其申请日为2020年11月25日。

“不知道这个后面abcam会不会追究这个,可能没上市人家暂时不追究吧,但是这是个雷!”上述景杰生物离职员工在爆料贴中担忧地表示。

2)抗体业务陷数据造假疑云

除了景杰生物重要技术来源存在争议的风险外,上述离职员工还在相关爆料贴中直言景杰生物的抗体业务数据涉及造假。

景杰生物的主营业务按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和抗体试剂产品。

自2020年,景杰生物将抗体试剂产品定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业务方向后,抗体试剂产品所带来的收入便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在2019年时,景杰生物的抗体试剂产品收入仅566.52万元,占当年的营收比重仅4.89%,但到了2020年,其来自于抗体试剂产品的收入便达到了1040.18万,同比增长83%,占当期营收的6.78%。2021年,更是抗体试剂产品业务爆发的一年,当年,抗体试剂产品为景杰生物带来了高达4966.32万的收入,占当期营收比重一步提升至22.47%。

2022年,抗体试剂产品占景杰生物的营收比重还在进一步增长。仅上半年,景杰生物来自于抗体试剂产品的营收便达到了2177.06万元,占其营收比重的24.37%。

景杰生物在其此次IPO申报材料中称,“在抗体试剂产品方面,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形成了创新性高端抗体开发与生产体系,报告期内开发了2000 余种抗体科研试剂产品,从而助推了抗体试剂产品收入的大幅增长, 增强了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为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但据上述景杰生物离职员工称,景杰生物为了出业绩,开始给做蛋白组的科研客户送抗体,很多客户不需要,也强行给客户寄送,最终结果是,很多抗体客户根本没要,“浪费在快递那里,或者被一些销售转手卖给了同行,赚个差价”。

“景杰内部这边,为了做出数据(因为客户不要,肯定也不会为此付钱)把原蛋白组的合同中,分出一部分做成抗体的合同。变成抗体业务的增长。然后全国的销售都参与了这个事情中去过(可以找离职的核实),这样就做到了开头说到的,抗体业务在短短2-3年里面在技术一般,渠道没有的情况下,也能创造快速增长的‘奇迹’!”上述离职员工在爆料贴中进一步透露称。

景杰生物的该位离职员工的所述的确并非空穴来风。

在景杰生物向监管层递交的IPO申报材料中,种种细节也显示,其抗体试剂产品的确存在“连卖带送”的情况。

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景杰生物的抗体试剂产品产量分别为2.37L、2.09L、18.29L、20.12L,销量分别为0.47L、0.61L、2.7L、3.76L,产销率分别为20.02%、29.03%、14.74%、18.69%。其中,2021年和2022年1-6月销量中包括试用样品赠送数量,分别为0.14L、2.58L。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2023年初景杰生物公布的IPO招股书(上会稿)中,其一面公开宣称“公司抗体试剂产品业务尚处于前期发展阶段,由于抗体试剂业务的高度专业性,公司必须具备相应的开发团队,才能不断扩充产品目录以增强服务客户的能力”,另一面却已在大幅缩减抗体试剂产品研发人员数目,销售人员却被大量扩充。

在2022年6月,景杰生物向深交所递交的身份IPO招股书(申报稿)中,其明确表示,截至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拥有员工326 人,其中研发人员 56 人,其中,“抗体试剂产品研发人员从 2019 年 1 月的 11 人增长到 2021 年末的 38人。

但在景杰生物最后一份公布的IPO招股书(上会稿)中,其坦承,“抗体试剂产品研发人员从 2019 年 1 月的 11 人增长到 2022 年 6 月 30 日的 25 人”。

可见,在2022年上半年中,景杰生物的抗体试剂产品研发人员数减少了多达13人,“优化”超过了1/3。在同一时段中,其销售人员数从111名增长至125名。

“我不了解这种行为是不是属于财务数据造假,合同造假等,我只想说,如果这种情况下投资人也是知情的,那就属于一起打算上市割普通股民的韭菜”,上述景杰生物离职员工在相关爆料贴中写道。

“离职员工的爆料也许存在片面的说辞,也可能带有主观色彩,但其提到的部分问题确实存在可疑之处,这也景杰生物作为拟上市企业需要进一步给出合理解释和说明的,有则改之,合规后再谈上市,无则便继续努力保持,等待此后更好的资本契机。”上述接近于景杰生物的中介机构人士坦承。

(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