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啊,老觉得自己最亲的人就在身边呢。
年轻的时候啊,就觉着父母就是自己的依靠,啥事儿靠父母就对了;中年了,又觉得伴侣就是自己的港湾,累了倦了就回伴侣那儿躲躲;到了晚年呢,又满心指望着子女能给自己带来希望。
可是啊,等岁月的痕迹爬上了鬓角,生病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才会突然惊觉,这世上啊,最亲最亲的人,其实是一直被自己忽略的那个自己呢。
一、病床上的孤单,能让你看清人性的真实模样
病房里那股消毒水的味儿啊,这里头可藏着好多好多人间冷暖的事儿。
就说隔壁床的老王吧,他那三个子女啊,轮流来照顾他。
可每个孩子呢,都光顾着自己刷手机了,根本就注意不到老王那颤抖的手想去够床头的水杯,老王得多难受啊。
再看看走廊里经常碰到的老李,他老伴儿呢,每天都按时送粥过来,这本来挺好的,可喂饭的时候就老念叨:“你年轻的时候啊,要是少抽点烟就好了……”从这唠叨里啊,能听出半辈子积埋怨呢。
还有更常见的,那些病房里有好多护工扎堆的情况,家属们在微信群里发红包抢得挺热闹,可真正坐下来陪老人好好说说话的人没几个。
这时候你才明白,父母会变老,伴侣也会有累的时候,子女也会被生活的压力压得直不起腰来。
原来以为特别牢固的亲情关系,在生活里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儿面前,慢慢地就松动了。
就像老话说的“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可不是子女不孝顺,实在是生活压力太大了。
老是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最后肯定是一场充满失望的事儿。
二、健康的身体,那可是晚年最大的保障
有位82岁的张阿姨躺在病床上,每天就盯着天花板发愣。
她可后悔了,年轻的时候为了家庭,连自己跳舞的放弃了,就连去体检都舍不得花钱。
再看隔壁床的老赵,虽然中风瘫痪了,可是每天都让护工帮他按摩手指,还到康复科努力练习抓握呢。
他老是跟张阿姨说:“我年轻的时候攒的钱够请护工的,现在还能看看孙子的照片,这就够了,挺知足的。”
健康的身体就是晚年唯一的一道保垒啊。
年轻的时候拿命去换钱,等老了又拿钱去买命,这看起来挺讽刺的,可这里头是实实在在的真理啊。
一旦病魔找上门来,银行卡里的钱可比子女的孝心实在多了。
能自己翻身自己喝水,可比有再多的人陪着都要珍贵呢。
就像《黄帝内经》里写的那句“上医治未病”,你在年轻的时候要是亏待了自己的身体,到了晚年那病痛就得加倍还给你。
三、精神上的充实,是抵御孤单的最好依靠
在养老院的图书角那儿啊,总能看到陈老先生的身影。
他每天都戴着老花镜读诗,还用毛笔抄写《道德经》呢。
护工说他老伴已经走了十年了,子女都在国外定居,可他从来都不抱怨,总是说:“读书能让时间过得慢慢悠悠的。”
有个志愿者问他是不是觉得孤单,他就指着窗外的梧桐树说:“你看这些叶子啊,春天刚发芽的时候多热闹,秋天落了的时候也不哭,人这一辈子啊,就跟这叶子差不多。”
真正的晚年幸福啊,不是看你身边围了多少人,而是看你的心里是不是安稳平静。
那些在病床上还能感受到四季的变换,还能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的老人啊,往往比那些物质上什么都不缺但是精神很空虚的人活得更像个样子,更有尊严呢。
就像杨绛先生说的:“咱们以前啊,老盼着命运能掀起很大的波澜,可等经历了那么多事儿才发现,人生最迷人的风景啊,其实就是心里的那种淡定和从容。”
四、爱自己,这是一生都要开始的美好的事儿
邻居刘奶奶的事儿啊,我一直都忘不了。
她退休以后自己学摄影,就用镜头把社区里的生活气息都记录下来了;70岁的时候又去学烘焙,每周都给养老院做蛋糕;生病住院的时候,床头总是放着新买的毛线,还说要做条围巾送给新来的护工呢。
她说:“年轻的时候就老想着为别人活着,现在才明白,照顾好自己其实就是对家人最大的负责。”
爱自己可不是自私啊,这是对自己生命最真心的尊重。
当你学会把自己的关注重点放回自己身上,把“我应该”换成“我愿意”的时候,晚年生活就会发生你意想不到的变化。
就像莫言说的:“人这一辈子,最后靠的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当我们把健康的身体、充实的精神还有从容的心态都当成一辈子要好好经营的事业,那生命的最后时光也能有独特的魅力。
躺在病床上回头看看这一辈子,以前觉得那些能天都要塌下来的大事,现在在记忆里就像一小撮灰尘似的,不值一提了。
而真正支撑着我们走过风风雨雨的,就是那个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没有停止成长自己的自己。
亲情确实很温暖,但是我们只有学会跟自己和解,跟生活和解,到了晚年的时候,才能找到真正的内心的安宁。
人这一辈子啊,就像一场修行,到最后啊,要把自己的关系和自己的情况修炼好。
当我们老了呢,躺在病床上的能握在手里让心里暖乎乎的温暖,永远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生命赋予的温度。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