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特级校长的“征途”——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一位特级校长的“征途”——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2023年08月30日 18:22 街角De鸢尾花

图注:谈莉莉,上海市特级校长,宝山区首批名校长,骨干校长。现任上海市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

书记

,上海市宝山区菊泉学校校长,宝山区二中心教育集团校长。

作者:焦晓娣,《教育信息化100人》主笔

“听说校长小时候就是在我们这所学校读的书!”不只是学生们没想到,拒绝了多次调任机会的谈莉莉自己,也没料到会在一所学校待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从一名青涩的年轻教师蜕变成为53岁的特级校长。

“学校没有名师,我们担心得不到优质的教育。”刚担任校长时,家长曾这般直截了当地告知谈莉莉。当时邻近区的一所实验小学的校车,每天停在庙行镇中心小学的校门口,接送附近的孩子到他们的学校上学。学校该怎么发展?谈莉莉急切、焦虑。

“最初只是想把学校办成周边的好学校,不让周边的孩子流失,让孩子们不用走很远就可以上个好学校。”后来慢慢地,谈莉莉希望能够在宝山区办一所有影响力的学校。再后来,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谈莉莉有了新的希冀,“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

谈莉莉无疑是一位探路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谈莉莉担任校长之后,竟将这所60多年以来名不见经传的村校,一路带成如今备受关注的区重点学校,乃至全市领跑的数字化转型示范学校。这位特级校长与这所学校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先行者的价值和意义就是扫除荆棘,让大家能够畅通无阻地在这条道路上奔跑。”

01“

接下教育的‘接力棒’,是继承,也是传承

庙行镇的泥土路上,一群看起来七八岁的孩子每两个人一组,费力地抬着课桌,缓慢而艰难地向前走着,桌子上摆放的凳子不停摇摇晃晃。路上的村民驻足瞧着,询问他们是要到哪里去。“搬去庙行镇中心校!”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谈莉莉就是这群孩子中间的一个。

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自于附近的一所村校。从村校搬到中心校,他们抬着桌椅板凳,丁零当啷地走了两公里。但到达庙行镇中心校后却发现,他们的教室不在学校,而是在学校旁边村民的私宅里。

这所学校创办于1943年,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最初是一所私塾,后来改名为野猫蹲小学,再后来才有了庙行镇中心校的建立。学校的学生,三分之一是庙行镇各村村民的孩子,三分之一是市政动迁户的孩子,另外三分之一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谈莉莉那时见到的学校,不过只有几排民房,条件也很差。因为可以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于是学校就跟村民借了一间“教室”。小学的大部分时光,谈莉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在庙行镇中心校,谈莉莉遇到了对她未来的职业选择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学校里的知青教师们漂亮、知性、聪慧、友爱,谈莉莉打心底里喜欢。简陋的教室里,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在用生动的语言讲解数学题目,她耐心地为每一个孩子解答疑惑,鼓励他们勇敢地提问,知青教师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意义。谈莉莉总是全神贯注地听着,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也是从这时起,谈莉莉第一次开始憧憬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在她们的影响下,数年后的谈莉莉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

1988年谈莉莉从师范学校毕业,回到了庙行镇中心校担任青年教师。当谈莉莉重新踏入这所学校,她发现原来教她的那些老教师们已经开始步入退休的行列。“我应该接下这些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将庙行镇中心校的精神和文化传承下去。这些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有权利享有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他们不应因为地理位置或家庭背景而失去接受更加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在谈莉莉的回忆中,她初到学校的最初八年最为关键,谈莉莉用了幸运二字来形容这段经历。八年里学校没有进来过一个新老师,所有的培养机会都会向她倾斜,这点是幸运的。但显然只有幸运远远不够,“我最大的优点,也是我最大的缺点,就是从不说不,我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只不过是需要多花点功夫。”

从学校建立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谈莉莉这段经历的影子。比如:

“能够笑着去诉说自己曾经流着泪、流着汗的过程;

能够成为大家的靠山;

能够挑战自己不会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不想做的事情。”

图注:谈莉莉与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师专业发展

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谈莉莉深知,关键就是享受过程和经历,不断突破,在突破的过程中让自己蜕变。谈莉莉时常告诉新来的教师:“你们的起步都比我高,但是我想要忠告大家的是,我们接下来要跑的是马拉松,这看的不是你一时的闪耀,也不是某一个时段的闪耀,而是你持之以恒的坚持,以及与时俱进的态度。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学校在变化,教育要求在变化,在跑马拉松的同时也要不断与时俱进,这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02“提供真正的教育,真正目中有‘人’的教育”

在美国一间教室的角落里,从中国来的三四个校长们聚在一起,谈论着美国中小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他们时而眉头紧皱,时而似有所感。两个月后,他们将会把在美国看到的一些新颖、有价值的教育项目与教育理念,带回中国上海,或引进实施,或改造创新。

2013年,上海市教委组织“上海——加州影子校长 ”项目,选拔20个校长去美国学

。在美国的两个月对谈莉莉而言是极大的历练。

“中美基础教育的教学理念不同,培养的人也不同。美国关注的可能是将知识作为材料,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开展创造性的实践,去协同研究,而不是关注学生到底有没有把知识学会。”谈莉莉试图分析中美基础教育的不同。

在美国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学会。但是五六年级则完全不同,她震惊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怎么可以独立解决不同程度的问题,震惊于他们开阔的思路和面对难题时的自信。到了初中,会学

的孩子已经具有了完全不同于普通孩子的能力。

“我们不能说美国的这套理念完全正确。因为有所关注,也有所忽视,不同孩子之间可能会出现巨大的差异。美国政府在2002年颁布了一个名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就是在回应这一问题。”如何将美国教育理念中的精华吸收结合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教学中去,是谈莉莉结束两个月学

后最急迫的想法。

“我们要给孩子提供真正的教育,提供真正目中有‘人’的教育,‘人’并不仅仅是指分数,如果只有分数,孩子是没有未来的。”

在美国的所见所感其实是谈莉莉目前已经在进行的学校实践的印证。2004年谈莉莉开始担任庙行镇中心小学校长,在次年的五年级全区统考中,宝山区的60所小学,庙行镇中心小学排在48名。当时的情景,谈莉莉一直记得。邻近区一所实验小学的校车,每天停在庙行镇中心小学的校门口,接送附近的孩子到他们的学校上学。家长也曾直截了当地告知谈莉莉:“学校没有名师,我们担心得不到优质的教育”。

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创新、改进和完善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们对于优质均衡教育的需求。这所已至“花甲之年”的村校,即将实现蜕变。

经过反复研究学

,谈莉莉很快带领学校确立了“欣赏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活力教育”的管理方略,这也是庙行镇中心小学的变化所在。

“整整6个小时,我组织全体老师一起学

‘赏识教育’倡导者南京大学周弘教授的理论,那时用的还是光盘。”这是一种轰炸式的理论灌输。接下来学校开始滚雪球式地推进,一次、两次、三次……渐渐地,“欣赏”成为教师们的一种常态行动,落地在每一个教师的行为当中。

在谈莉莉看来,当学校教育不再仅仅关注考试和分数,学生的学

力和发展力反而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而素质能力与学

能力又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足球踢得好的孩子,会音乐、书法、美术等多种才艺的孩子,他们的学

同样也很好。另外,对于教师而言,如果他们被赏识、被关注、被激励,那他们一定也会带着这样的幸福感去欣赏孩子,去关注孩子的成长。

短短几年时间,学校开始实行“欣赏教育”以后,很快“脱贫”,实现了从生源大流失到生源大回流的逆转。2007年全区再排名的时候,学校进入了前十,并且一直稳定在这个成绩。

图注:谈莉莉正在指导学生们学

从农村走向城郊,再从城郊走向城市,这所学校见证着时代的变迁。2008年,庙行镇中心校更名为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更名的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称呼改变,更是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重新审视和规划。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学校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

03“教育数字化转型首先要‘转’的,是教师数字素养”

在一间线上云端教室里,一群教师们聚在一起,他们中有些看起来十分年轻,有些则两鬓泛起些许斑白。年轻的教师们充满了激情和创造力,不断提出新颖的思考与创新,而那些年长的教师则凭借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为年轻的教师们提供着宝贵的建议。虽身居不同时空,但亦能同聚一堂。

“做教育,不能一直低头拉车。”这么多年学校发展的过程,给谈莉莉最大的启示是要能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面对不同的挑战,谈莉莉在不停地思考校长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已经被裹挟着,提前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但目前的现状是,数字化的教学方式还没有被常态化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根深蒂固,教育者的能力、理念、意识还没有和信息技术驱动的教学变革相匹配。信息技术变革教学的趋势不会因为有些人拒绝跟上就停止,我们要积极去闯。如果这条路是对的,我们就必须朝着这个方向走,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

探索与创新,刻在上海的教育基因里。从国人创办的第一所中学,到最早成立的专门教研机构,从最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上海教育拥有多个“最早”和“首先”。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谈莉莉骨子里也有相同的基因。通过引进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推动使用大拇指“AI智教育”平台、上海市三个助手平台等,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以数据赋能,加速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谈莉莉成功将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打造成了上海市数字化转型试点学校。

“数字化转型首先要转的,是教师数字素养,而不是用技术堆砌去武装整个学校。”这些年谈莉莉一直认准,做教育首先要培养教师队伍。于是,谈莉莉选中紧扣当前数字时代背景的龙头课题——《基于数据分析改进教学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2021年,为顺应学区化、集团化、均衡化办学的要求,刚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不久的谈莉莉又担任了上海市宝山区菊泉学校的校长,同时承办二中心紧密型教育集团。

谈莉莉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菊泉学校、虎林路第三小学、陈伯吹实验小学这三所学校前身都是村校,整体水平在宝山区较为普通。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一批优秀的老师调离了学校,留下来的老师就“躺平”了,这是三所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与此相比,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的教师相对较年轻。2014年学校开办新校区,六年内新招了103位教师。如何让这么多的年轻教师去带动集团校中的老教师?在谈莉莉看来,智慧同侪或许是一条可行路径。在华东师范大学AI+OMO项目和翼鸥教育ClassIn平台的支持下,谈莉莉带领学校探索出了数智赋能的集团教师发展的新生态。

有些学校为什么发展了很多年,还是成效平平?一方面是因为老师们自身的职业倦怠,另一方面老师们缺乏平台,缺乏机会,缺乏引领,没有成就感。

在谈莉莉的推动下,智慧同侪打开了教学的新视野。宝二的优秀教师和其他三所学校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教研、一起上课。在这个过程中,“躺平”的老教师们很感叹:“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

“同侪其实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围绕同一个目标,针对同一个问题,开展同一项研究,最后达到共赢。这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没有恶性的集体竞争,只有集体智慧的碰撞。”谈莉莉期待看到未来智慧同侪常态化的画面,期待看到教育发展的不同风景。“这种模式更具人性化,比硬性流动更有价值。智慧同侪的未来发展,会像鱼儿遇到水一样,水到渠成。”

图注:实施“智慧同侪”后,菊泉学校的优秀课数量从两节提升至16节,陈伯吹实验小学的优秀课数量从 7节提升至16节,虎林路第三小学的优秀课数量从 0节提升至10节。

数十年过去,谈莉莉回顾:“最初只是想把学校办成周边的好学校,不让周边的孩子流失,让孩子们不用走很远就可以上个好学校。”后来慢慢地,谈莉莉希望能够在宝山区办一所有影响力的学校。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育趋向优质均衡的时代背景下,谈莉莉有了新的希冀:“我希望能够把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件事情不断复制,去影响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接受优质均衡的教育。”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未来的学校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53岁这年,谈莉莉描述了对于未来学校的构想:

“未来的数字化时代,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数字画像。每一个学生的作业、学业都是专属定制的,每一个教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每一门学科都有知识图谱,每一种教育装备都趋向智能化,每一所学校都是虚拟和实体相结合的,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特的教育场,每一种学

方式都会被尊重,每一种教育都能协作共生。数字时代和未来学校不可分割,我希望能够借助数字技术,给教育带来一些红利,真正做到减负增效,不仅减轻学生的负担,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减轻整个社会的负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