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北方的杏就是比南方的好吃!

对不起,北方的杏就是比南方的好吃!
2023年10月11日 10:04 老北京的那些年

杏,一种听上去平平无奇的水果,对北方人来说是种质朴的小果子,在夏天琳琅满目的水果里根本不起眼,但对很多南方人来说,杏也许不是一种熟悉的水果——它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北,鲜果不常“南下”。

夏天不想吃,过季了就想念,谁懂

对北方人来说,它的鲜食季节也非常短暂,6月上市,到7月下旬便已难觅踪影。如此“限地限时”的杏子,却如一位翩然过客,只是短暂地在水果摊亮个相,就能以灿烂的外表和独一份的香甜滋味,留下惊鸿一瞥,叫人念念不忘。

在哪能看到“那年杏花微雨”?

唐人杜牧的名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元代词人虞集的“杏花烟雨江南”,在许多人心中,种下了杏生长在江南湿润地区的印象。但实际上,在长江以南,春天杏花并没有那么常见,夏天水果摊上,杏子鲜果的数量和品种也远不如北方多——从古至今,杏的主要产区一直在北方,而它的血脉源头,更是在气候干旱、阳光强烈的大西北。

在新疆伊犁河谷中,生长着大片的野生杏树。那里日照充足,再加上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积累糖分,造就了格外甜蜜的果实。杏从这里出发,在数千年中,被中国人栽培、驯化出了大量优良品种,栽遍北方各地——放眼世界,我国是杏最重要的驯化中心之一。

昼夜温差大,利于积累糖分…文科生dna动了

01

杏林和杏坛

杏跟中国人关系之密切,从各种典故也可见一斑。例如,古人以“杏坛”象征教育,因为《庄子》中有一则故事,说孔子在一片杏林中设坛讲学,后来,人们便以“杏坛”泛指教育界。

明代吴彬《孔子杏坛讲学图轴》

另一个词“杏林”则专门用来指代医疗界,故事出自东汉末年的名医董奉。据说他给人治病不收财物,只让痊愈的病人栽一棵杏树,经年累月,形成了繁茂的树林,从此“杏林圣手”便成了名医的雅号。

曲阜孔庙里的杏坛

平平无奇,也是国宝

野生杏树广泛分布在亚洲腹地,除了中国,还形成了另一个驯化中心: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杏的拉丁学名中,种加词 “armeniaca”就来源于此,而亚美尼亚人也将杏奉为国宝。跟中国人一样,亚美尼亚人改良了野生杏树的血统,并让栽培杏继续向西扩散,来到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大陆。

亚美尼亚邮票里的杏

随着栽培范围的扩大和品种的不断改良,杏也越来越深地渗透到欧亚地区人们的生活中。公元前八世纪,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一带)就已经有关于杏的神话传说,高产的杏树成为丰饶女神和大地之神的化身之一。而在中世纪商队的珍品礼单里,蜜渍杏子与香料、黄金并列,是最珍贵美好的东西。

亚美尼亚人会用杏树做木雕和名为杏管的乐器,是当地颇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为啥杏干杏脯那么多?

作为蔷薇科果树的一员,杏和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桃、李大同小异。它在春季开出白至淡粉色的五瓣花,先花后叶,夏秋季节果熟。杏果通常金黄色,也有黄白、深红的品种,表皮微有绒毛——不像毛桃那么扎手,也不像李子那样光洁,手感类似“麂皮绒”。吃起来有浓郁的果香,外皮微酸,熟透的果肉酸甜醇厚,多汁可口。

花:花柄短,花瓣白或粉色,色彩十分浅淡,衬得花萼的红色很鲜明(“一枝红杏出墙来”,其实指的是花萼颜色),开花后萼片会慢慢向后翻折。

叶:形状圆润而有微尖。

果:核果,果皮上有细小绒毛,果核光滑。内部的种仁即是“杏仁”,根据品种不同,有甜杏仁和苦杏仁之分。

虽然杏果美味、产量大,却有一个致命缺点:成熟后果肉糜软,不易保存、运输,因此许多好吃的品种,仅在产地附近能吃到。而且,杏树大多数品种的果期都很短,只有十多天,过季就吃不到了。

为了延长赏味期限,大量的杏子被做成了蜜饯、果干和果酱。很多南方人认识杏子,都是从杏干、杏脯开始的。

水果干里的第一名!

一文教会你买杏!

市场常见鲜食杏

香白杏

又叫大白杏、银白杏,产自河北,个大,果皮浅黄,肉质细嫩,香味浓烈,未完全成熟时偏酸,成熟后酸甜可口,但不易保存,熟透果实只能放一两天。种仁味道苦涩,不堪食用。

小白杏

来自新疆,维吾尔语中的名字意为“白色蜂蜜”。果实小巧,熟透仍呈淡黄绿色,味道清甜如蜜。产量不高,且同样不易保存。

树上干杏

又叫“吊干杏”,原产哈萨克斯坦,如今被引入我国新疆伊犁,是近几年的人气品种。果实熟透后不会落地,能直接挂在枝头风干成杏脯。吊干杏含糖量高,鲜吃干吃都很香甜。果核很容易嗑开,里面的杏仁油脂丰富,味道香脆。

珍珠油杏

发源于山东,果实较小,果皮无毛,显得油光锃亮,果核与果肉很容易分离。最大优点是相对容易保存,果实成熟后,可以常温存放一周而不变软,有利于长途运输。

金太阳杏

原产美国,如今已引入我国山东、河北等地。果实能有小孩拳头大,果皮金黄,阳面带一抹俏丽的红晕。果肉浓甜。

贵妃杏

又叫胭脂红杏,产自陕西,有“来自杨贵妃家中”的传说。个头大如鸭蛋,底色橙黄,红晕面积大。味道酸甜可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