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丝绸之路开通前,罗马人对中国人的想像
在梅斯·提提阿努斯商队的身后是罗马人或者说希腊人在一些传闻里,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想像,这中间,丝绸在罗马拥有过一个免费却又非常强势的形象推广代言人——这个人便是中国扑克牌上的方块K。
扑克牌(poker)是一种游戏纸牌(playing cards),常用于玩扑克游戏。一种说法是由唐代天文学家张遂发明,最初称做“叶子戏”,因为纸牌只有树叶那么大。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也有对“叶子戏”的记载,它是由文字游戏发展而来。到了元朝,马可波罗来中国游历,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的宫廷里担任官职,和上层知识分子过往甚密,学会了这一游戏。后来把它传播到了欧洲。一开始,它只是贵族们的奢侈品,但是因为它造价低廉、玩法多样,又容易学,很快就在民间流行开来。欧洲人根据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对纸牌游戏进行了改进,最终出现了“扑克牌”。
一种说法是由唐代天文学家张遂发明,最初称做“叶子戏”,因为纸牌只有树叶那么大。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也有对“叶子戏”的记载,它是由文字游戏发展而来。到了元朝,马可波罗来中国游历,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的宫廷里担任官职,和上层知识分子过往甚密,学会了这一游戏。后来把它传播到了欧洲。一开始,它只是贵族们的奢侈品,但是因为它造价低廉、玩法多样,又容易学,很快就在民间流行开来。欧洲人根据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对纸牌游戏进行了改进,最终出现了“扑克牌”。
还有一种说法,相传早在秦末楚汉相争时期,大将军韩信为了缓解麾下将士的思乡之愁,发明了一种纸牌游戏,因为牌面只有树叶大小,所以被称为“叶子戏”。(“叶子牌”,有两个手指大小。长8公分,阔2.5公分的“叶子牌”,用丝绸及纸裱成,图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
据说这就是扑克牌的雏形。扑克牌已有几百年的变迁史。据说最早的西方纸牌是在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从亚洲流入欧洲的。
16世纪,西方流行一种称为“胜牌”的纸牌,它在17世纪初演变为类似桥牌的惠斯特牌戏,流行于英国伦敦及荷兰,1894年,在英国伦敦俱乐部中产生了桥牌,这种桥牌再经演变就是扑克牌。
扑克牌作为西方纸牌的一种,其设计方案也包藏着无尽的学问。它是按历法设计的,在某种意义上,扑克可以说是历法的缩影。
后来,这种卜筮用具演变成了玩具,它的求卜作用也渐渐消退,被人们遗忘了。
为什么要以这四种图案作为扑克牌的花色,历来说法很多。比较集中的说法有以下两种:
一说是这四种花色代表当时社会的四种主要行业,其中黑桃代表长矛,象征军队;梅花代表三叶花,象征农业;方块代表工匠使用的砖瓦;红桃代表红心,象征牧师。
另一说是这四种花色来源于欧洲古代占卜所用器物的图样,其中黑桃代表橄榄叶,象征和平;梅花为三叶草,意味着幸运;方块呈钻石形状,象征财富;而红桃为红心型,象征智慧和爱情。
扑克牌的54张模式解释起来也非常奇妙:
大王代表太阳、小王代表月亮,其余52张牌代表一年中的52个星期;红桃、方块、梅花、黑桃四种花色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种花色有13张牌,表示每个季节有13个星期。
如果把J、Q、K当作11、12、13点,大王、小王为半点,一副扑克牌的总点数恰好是365点。而闰年把大、小王各算为1点,共366点。专家普遍认为,以上解释并非巧合,因为扑克牌的设计和发明与星相、占卜以及天文、历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黑桃代表死亡,红桃代表爱,方块代表金钱,梅花代表幸福。
曾有传说认为,亨利八世是四张K的图案的模型;现存最古老的英国扑克牌的四张K的人像图案上,都有与亨利八世一样的卷曲的向两边分开的小胡须和络腮胡子。又传说四张Q上的人像图案的模型,很可能是约克王朝的伊丽莎白王后,即亨利七世的王后。法国扑克牌的制造一直是沿着各个厂商自己的路线发展的,到了1813年政府颁布了一个官方批准的设计,对于每一张人头牌都给予名称,很多扑克牌一直沿用这种名称。其中,凯撒成了扑克牌上的方块K。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7月13日—前44年3月15日),史称恺撒大帝,又译盖厄斯·儒略·凯撒、加伊乌斯·朱利叶斯·凯撒等,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恺撒出身贵族,他出生的那一年和梅斯·提提阿努斯商队到达中国的那一年,即前100年和100年,正好相距了两个世纪。所以,他应该完全不知道梅斯·提提阿努斯商队到中国这件事情,但这并不影响在中国人与罗马人真正会面之前,他就成为中国丝绸的忠实粉丝。
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年)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暴君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高傲者塔克文或者称小塔克文),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前27年1月16日,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意为至尊·至高无上。之后建立元首制。屋大维大权在握建立了罗马帝国,罗马共和时代宣告结束。
恺撒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在8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高卢全境(今法国一带),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前44年3月15日,恺撒遭到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56岁。恺撒死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作为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恺撒被一些历史学家视为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皇,有恺撒大帝之称。甚至有历史学家将其视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以其就任终身独裁官的日子为罗马帝国的诞生日。影响所及,有罗马君主以其名字“凯撒”作为皇帝称号;其后之德意志帝国及俄罗斯帝国君主亦以“凯撒”作为皇帝称号。除了军事和政治的事迹,在文化科学方面,恺撒做过两件:一是他改订历法,推行“儒略历”;二是他发明了一种安全通讯方式。
儒略历是凯撒在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制订的历法,于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前46年,恺撒在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制订新历法,并在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此历法以取代旧罗马历法,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历法称为儒略历。16世纪前,西方国家大多采用它。儒略历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366日(在闰年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
由于儒略历实际使用过程中累积的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推行了以儒略历为基础改善而来的格里历,即公历。现今儒略历只有苏格兰昔德兰群岛的富拉岛、希腊阿苏斯神权共和国(圣山)、俄罗斯正教会等东正教社群和一些北非的柏柏尔人使用。
“安全通讯方式”的原理就是将信中的每一个字母往下移三个位置,从而实现隐藏文章中信息的功能。当接收者收到密文时,他们将信中的每一个字母往前移动三位,使得文章恢复可读性。虽然这种隐藏方式(专业术语是加密方式)在当今高科技的社会里根本不具备安全性,但在当时已经是一种进步了。即便如此,当今未接触过加密这个概念的人们,对密文也能产生无知。这个事迹,是绝大多数从事计算机学的人都知道和尊重的,因为这种加密原理在许多领域里都用到,只不过更加的复杂。这个加密原理究竟是不是凯撒发明的,恐怕人们不会知道,但传闻让凯撒在人类史上成了最早使用“加密”的人。
与这两件事比起来,恺撒还加剧了丝绸在古罗马的流行,对古罗马的影响也非常深刻。他非常喜欢穿中国丝绸,曾经穿着中国丝绸长袍去看戏,这一行为引起了全场的钦羡。他的这种个人喜好不仅展示了他对时尚的追求,也无意中成为了中国丝绸在罗马社会中的推广者,以一己之力成了丝绸的“带货王”,使得丝绸成为了罗马上层社会的时尚象征。此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皇室、贵族都以拥有丝绸服饰而自豪。
恺撒对中国丝绸的喜爱和推崇,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穿着上,也反映在丝绸在罗马社会的广泛流行和影响上。由于他的示范效应,中国丝绸在罗马社会中迅速流行起来。不仅皇室和贵族以拥有丝绸服饰为荣,就连平民百姓也对丝绸表示出极大的喜爱。丝绸的华丽和柔软质地使其成为了罗马社会各阶层追求的时尚元素,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丝绸在罗马的接受度和需求。进而对罗马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象征。
斯特拉波(Strabo),古罗马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约前64或前63年生于小亚细亚的阿马西亚,约23年去世。受过良好教育。后移居罗马,游历意大利、希腊、小亚细亚、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等地,曾在亚历山大城图书馆任职。著有《历史学》(43卷)和《地理学》(17卷)。斯特拉波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过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当时许多出身高贵的希腊人都穿着“赛里斯”人制作的衣服。但“赛里斯”人来自何方?却没人说清楚,原因是这些衣服是用西方人所没有的丝绸所制,而在当时,只有中国能掌握制造技术。这就是说,尽管很早就已使用,并在恺撒的推广和带动下开始广泛使用,但称中国为“赛里斯国”(丝国)的希腊人,还是不知道丝绸是怎么制做出来的。
希罗多德(希腊语:ΗΡΟΔΟΤΟΣ),前5世纪(约前484年—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Ἱστορίαι)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他本人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在《历史》中,希罗多德说:“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在该书第四卷中,他更是以丰富的想像力,将中国定位于万里之遥的“北风以外”。虽然这样的只言片语只能隐约勾勒出中国的外貌,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古代希腊人对中国的敬意。因为在希腊人的宗教信仰中,“北风以外的人”正是被太阳神阿波罗所宠爱的民族。
在“北风以外的人”的想像里,西方人添附了丝绸运输途中的中亚民族离奇神话的渲染,凭藉他们的想像,对遥远的“赛里斯国”和丝绸的来源,作出了各种各样十分荒谬的猜测,从而也产生了对蚕丝的各种误解,甚至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在希腊人眼中也够奇怪的了。和希罗多德同一时期的希腊人认为认为赛里斯人“身体高大近20英尺,过于常人,红发碧眼,声音洪亮,寿命超过200岁。”这身高与寿命,比之神族也不遑多让。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古希腊人对赛里斯人的身体特征的想像,也反映了他们对赛里斯文化的崇拜和向往。
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23或24—79年),又称老普林尼,古代罗马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以其所著《自然史》(又译《博物志》)一书著称。《自然史》一书于77年写成,普林尼死后由小普林尼(母亲是著名普林尼的妹妹,即普林尼的外甥)出版。小普林尼称这部书是“像自然本身一样”题材广泛多样的学术著作。普林尼在前言中说,这本书是献给提图斯的。提图斯,全名提图斯·弗拉维乌斯·恺撒·维斯帕西安努斯·奥古斯都39年—81年),原名提图斯·弗拉维乌斯·维斯帕西安努斯(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因与其父韦帕芗同名,史学家通称为提图斯,教会中文作提多王。罗马帝国第十位皇帝,弗拉维王朝第二位皇帝,79—81年在位。
提图斯最后在位时间和梅斯·提提阿努斯商队来到中国不到二十年,但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提到赛里斯国时却说,该国“林中产丝,闻名世界。丝生于树上,取下湿一湿,即可梳理成丝。”可见,当时欧洲人认为丝是从树上而来的。还有一位名叫波金尼阿斯的地理学家,按希腊人视纺织源于蜘蛛织网的启示这种传统观念,对中国丝绸作出了离奇的推测——
唯赛里斯人用织绸缎之丝,则非来自植物,另有它法以制之也。其国有虫,希腊人称之为塞儿。这虫的大小约二倍于甲虫那么大,它吐丝的现象就像树下结网的蜘蛛,蜘蛛八足,该虫也是八足。赛里斯人冬夏二季,各建房舍蓄养。虫所吐象蜘蛛的细丝,把足缠起来。先用稷养四年,到第五年才用青芦饲养,这是这种虫最爱吃的食物。虫的寿命只有五年,虫因吃青芦过量,血多身裂而后死,体内即是丝。
显然,这种爱吃青芦的“大甲虫”是2世纪的西方人对蚕的一种想像而已。甚至到了四世纪,希腊人又想出了一种会产丝的“羊毛树”:“林中有羊,有人勤加灌溉,梳理出之,成精细丝线,半似羊毛纤维,半似粘质之丝。”比这更早的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我们可以查找到有关丝绸的记载:“从门阈直到内室,椅子上放着柔软的绮罗。”
《奥德赛》(希腊语:ΟΔΥΣΣΕΙΑ,转写:Odýsseia,又译《奥狄赛》《奥德修纪》或《奥德赛飘流记》)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另一部是《伊利亚特》,统称《荷马史诗》)。《奥德赛》延续了《伊利亚特》的故事情节,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
《奥德赛》共12000多行,也分为24卷,主要讲述的是英雄奥德修斯的故事。以奥德修斯幸运归返家乡为转折点,全诗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了特洛伊战争胜利后,奥德修斯被迫漂泊数十年,遭遇种种挫折的艰苦经历。后半部分则讲述了奥德修斯返回家乡后,在神明的指引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他人的协助,最终完成复仇的故事。
诗人把奥德修斯的10年海上历险,用倒叙的手法放在他临到家前40多天的时间里来描述。这10年惊心动魄的经历,包含了许多远古的神话,反映出经幻想加工过的自然现象以及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和胜利。第9卷中所写的奥德修斯用计制胜巨人族波吕斐摩斯的故事,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这部史诗
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是除《吉尔伽美什史诗》和《伊利亚特》外现存最古老的西方文学作品,但它只是说“椅子上放着柔软的绮罗”,并没有说或者说清“绮罗”来自哪里。但这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对于丝绸和丝国的想像里,西方把东方的中国想像想了一个无比美好的世界——
1世纪的罗马地理学家庞蓬尼·麦拉,对中国人的诚信充满了赞誉:“这是很公正的民族,他们把货物放在旷野中,购货的人,在卖主不在时来取货,这种经营方式是很著名的。”
4世纪的希腊史学家马尔塞林对中国的评价,更能代表当时西方人对中国的普遍认识。他赞美中国物产的富饶:“赛里斯国疆域辽阔,沃原千里……物产也很丰富,有五谷杂粮、干鲜水果、牛羊牲畜,真是应有尽有,品繁而量众……那里的城市较为稀疏,但规模较大,物产丰富,人烟稠密。”
马尔塞林更赞美中国人热爱和平的本性:“赛里斯人完全不懂得进行战争和使用武器。赛里斯人最喜欢安静地修身养性,所以他们是最容易和睦相处的邻居。”“在他们那里,晴空万里,皓月明朗,气候温和宜人,即使刮风也不是凛冽的寒风,而是和煦的微风。”
对中国不加掩饰的溢美之词,或许是对中国丝文化为代表的物质文化的极度向往。这和以后西方因热爱中国的瓷器,而盛赞中国的作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想象在这里具备了美,真正的美,而不是被扭曲的美。这也是我们的丝绸之路,被传播和被想像的都是美的,是以交流为最终目的的。这中间当然需要路,但想像有时候可以超越路,甚至可以是路在真实空间里的一种虚拟空间,让美更加全面。至于方块K,那可能是中国人后来给予恺撒当年做广告的一种回报。要知道,在当年的那些传闻和想像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国形象,包括赛里斯人的奇特生理特征和社会文化习俗。尽管这些认识充满了想像和误解,但它们为后来罗马人与中国的直接接触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文|路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