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嘻哈说唱?

锐评 |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嘻哈说唱?
2024年05月24日 15:13 长安观察

近日,在一档音乐综艺节目中,知名歌手周杰伦对中文说唱音乐提出了“歌词不带脏字”等三点期待,引发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共鸣。

说唱音乐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黑人聚居区,以其轻松明快的节奏、充满活力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迅速成为潮流。进入21世纪以来,说唱音乐也在中国逐渐火热,尤其是在2017年之后,随着大量说唱类音乐综艺节目的火爆,说唱音乐正式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风格之一,大量90后、00后年轻人成为拥趸,涌现出一大批新人歌手。

但在产业一片火热的同时,说唱音乐及其背后嘻哈文化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在说唱音乐诞生之初,由于黑人群体处于美国社会底层,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种族歧视、贫富差距、暴力犯罪等问题,因此说唱音乐成了黑人歌手控诉美国社会的载体,产生了不少颇有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然而,等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嘻哈说唱音乐进一步扩大影响后,为了博眼球、争地位,大量说唱歌手开始在作品中加入暴力、枪支、毒品、性等元素,甚至产生了煽动年轻人与警方对峙冲突的“匪帮说唱”流派,脏话脏字也成了歌词中的“常客”。

据统计,从1985年到2013年间的2295首流行说唱乐专辑中,平均每张专辑有218处脏字,每首歌有约14个脏字。尽管随着时代进步,美国嘻哈音乐一度较为常见的贬损女性的脏字在1985年后呈总体下降趋势。但对于绝大多数听众而言,脏字仍然是欧美说唱的最突出的印象,以至于有着“脏字是嘻哈精神一部分”之类说法。

而当嘻哈说唱文化传入中国之后,早期的中国歌手直接进行“拿来主义”,大量糟粕随之引入。如歌曲创作上模仿“匪帮风格”,歌词中添加脏话、毒品、拜金等内容;说唱比赛采用国外的“battle”形式,两位歌手或团体用即兴说唱攻击、贬损对方比谁“骂得更好听”;一些歌手还向美国艺人“致敬”,以悖德违法为荣,轻则出轨、炫富,重则嫖娼、吸毒……种种负面影响至今难以消除。

没有哪种音乐形式具有“原罪”。说唱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词句限制较小,包容性强,因此对创作者生活的描摹较其他音乐形式更为直观、细致。讲好中国人的生活故事、表达中国人的所想所感,中文说唱其实大有可为。同时,年轻一代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不断提升,对于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具有很大需求。因此,中文说唱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和谁对标,更犯不着为了凹造型,拿低俗当个性,用脏话抒心情,把流行音乐搞得乌烟瘴气。

特色民族乐器冬不拉、卡龙琴、萨帕依构成旋律,歌词饱含壮美的新疆风情……今年春晚,一位维吾尔族说唱歌手的歌曲《千里万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音乐形式和音乐作品,发源地只是给它提供了出生和发芽的力量,至于能够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还是取决于它真正发育的土壤和培育的人。愿每位中国说唱歌手真正意识到自己身处何处、来自何方,创作出更多属于这片热土的优秀作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