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网红玩具岂能沦为“坑娃利器”?

锐评|网红玩具岂能沦为“坑娃利器”?
2024年05月31日 15:03 长安观察

儿童节将至,家长都忙着为孩子挑选礼物。然而媒体调查发现,市面上不少玩具,特别是一些被社交平台带火的网红玩具,对孩子们其实很“坑”。

当下的网红玩具大多有着“猎奇”“新颖”“刺激”等标签,眼见小伙伴们都玩,孩子难免缠着父母购买。但这些“新宠”,粗制滥造、有害身心的不在少数。比如,最近烟卡风靡网络,为了集卡,有的孩子专门拽着家长去买烟,有的甚至冒着划伤危险去翻垃圾桶;装有电池、会发光的网红气球,一旦接触高温热源或明火就可能爆燃;弹射动能过大的水弹枪,容易伤及身体,且水弹易被儿童误食;水晶泥硼元素含量过高,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家长们花钱买玩具,图的是孩子快乐,但买来买去买回一堆风险隐患,实在是亏大了。

近年来,儿童玩具安全问题日渐凸显。有的玩具质量不过关,甚至是不折不扣的“三无”产品;有的未标注适用年龄,无风险提示,甚至都没有安装和使用说明书;有的涉及违规,却堂而皇之在市场大卖……尽管玩具质量安全有相关国标,但仍存在涵盖范围不完全、安全标识不规范等问题。此外,部分检测、监管标准已经滞后,不能覆盖网红玩具的原材料、涂层、结构、零件等要素,治理盲区客观存在。

儿童玩具,既然面向儿童,带给孩子们理应是积极、益智的引导。各类产品良莠不齐,孩子又不懂事只顾好玩,甚至因此沉迷,相关治理更得全面跟上。鉴于儿童玩具的敏感性,有必要参照食品安全监管,建立风险监测评估制度。为此,可借助消费者协会、医疗机构、教育系统等,多网联动建立一套有效的发现危险玩具的渠道,及时发现及时警示,让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也应对销售环节加强监管,尤其重点关注电商平台。可考虑建立“黑名单”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倒逼生产经营者增强自律意识。平台也应从提高售卖准入门槛、严守质量关口、畅通投诉渠道等入手,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筑牢儿童玩具的安全防线。

儿童玩具市场繁荣,急需各方将治理关口前移,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销售,都要强化质量意识和监管责任。把“板子”打到点上,不要让小小的玩具,把孩子们带到坑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