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进了校门再转专业,最忌“这山望着那山高”

锐评|进了校门再转专业,最忌“这山望着那山高”
2024年06月11日 18:03 长安观察

高考落幕,报志愿、选专业随之成为焦点。对考生及家长的种种纠结,一些高校在招生宣传活动中专门介绍了转专业相关政策,不同程度上放松了入学后转专业限制,有的还允许学生在读期间多次申请转换专业。

多次机会、双向选择,这是对成长的呵护。十八九岁的孩子,确实很难对人生有一以贯之的清晰规划。特别在中学期间,学生接受的多是综合性的全科教育,课业之外能广泛深入接触各专业的机会很少。结果到了选专业这件“大事”上,要么搜网上信息,要么听长辈意见。待真正进入校门,经过基础学习、了解更多信息之后,不少人才发现所选专业并非兴趣所在,反而随着视野拓宽,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向。对此,学校推出合理的“换赛道”流程,给学生一个重新选择与匹配的机会,也是高等教育尊重个性发展的生动体现。

那么,放宽限制等于想转就转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客观来说,每所学校都有相对“优势”的热门专业,各专业录取分数不尽相同,有的相差悬殊。如果大家都抱定“先进了校门再转”的想法,对于以高分考取相关专业的考生不公,后续师资力量等也难以调配,会直接影响教学秩序。

而且从过往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在谋求转专业时未必带着明确目标,“并非有多喜欢新专业,只是不想学习现有课程”“考试太难了,其他专业似乎更容易毕业”……因此,很多高校虽然有转专业的途径,但在规则上都是“拆门不拆槛”。比如,取消原专业成绩要求,但要通过面试等方式考察适配度,并对转专业后的“补课”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更好了解各专业特点?如何完善不同年级的专业调整制度?如何平衡人才培养结构?这些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能够选择所长所爱,当然是人生幸事,但对“机会多多,进去再转”不妨保持理性。特别是眼下网络信息芜杂,这个说“天坑专业”就业率低,那个吹风口行业“钱”途无量,各种声音冲击之下,很容易让人心思游移,既不考虑自身实际,还“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若不转或转不成,就在某种“悔不当初”的情绪中陷入内耗;转了,也很可能认为自己遭遇了新的“围城”。

事实上,专业选择哪有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门道。眼下炙手可热的专业,若干年后也许会饱和或趋冷,曾经被打入“冷宫”的专业,也大有人前景广阔。无论转还是不转,都得脚踏实地好好学习,慎重对待自己的每一次选择,忠于自己的兴趣与热爱,而非人云亦云,也应是走进大学的一门必修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