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你的“国风血脉”因何而觉醒

锐评|你的“国风血脉”因何而觉醒
2024年06月17日 17:43 长安观察

近日,一场“华夏衣妆”全民汉服大赛在什刹海荷花市场拉开帷幕。着汉服、行古礼、答典故……本就热闹的好梦江南码头成了别具魅力的古风秀场。

衣裙轻舞,环佩叮当,花钿灼灼……在北京各大景点的红墙黄瓦下、皇家园林间,关于汉服的体验活动还有不少。而古风妆造备受市民游客的喜爱,不仅是因为看着养眼,更因其承载了独特的东方美学。“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布料纹样上看日月星辰、山川风物的精巧化用,不同配饰里有余韵悠长的传说礼俗,再配上不同景区的古典建筑,让人瞬间有穿越千年之感。

古风新韵,国潮奔涌,汉服热背后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这些年,传统文化更多从古籍陈列中走进日常生活,且特别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从丝竹管弦、笔墨纸砚,到诗词歌赋、礼仪习俗,以及盘手串儿、练八段锦、穿马面裙等等,这些本土文化都成了时尚潮流。正如网友调侃,每一个中国人,总会在某一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传统DNA”动了、“国风血脉”觉醒。值得关注的是,如今人们已不满足于网上刷刷、拍照打卡,简单直白的视觉感受之外,更希望以器物、服饰等为切口,获得沉浸式体验。从这个角度来看,古迹景区作为今人凝望历史的现实驻点,更能满足这种新的情怀需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中心,既有历史格调之厚重,也有国际都市之新潮,能挖掘的文化资源还有很多。特别是着眼于今日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日益多元的趋势,更需要做足传统文化消费这篇大文章。不一定都要围着汉服、簪花打转,或在贴纸、盖章上跟风,重要的是结合不同景区、场馆自身特色来推陈出新。比如,在京韵园能听到原汁原味的京剧,还能画脸谱、着戏服亲自来段“生旦净末”;举办茶香文化节,在茶道故事中展现花灯纸鸢、瓷器竹编的精巧工艺;还有各类博物馆推出沉浸式演出、实景舞台剧,观众直接参与剧情对话历史……寻找传统与当下的结合点,搭建新的文化消费场景,定会带给大家更加“别开生面”的文化新体验。

山川湖河都有传说,亭台楼阁皆是故事。用好空间资源,展现文化之美,让市民游客在旅行中获得知识和情感的满足,古都的面貌也会更加生动、更有味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