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5年我国猪业规模化程度提升15%!背后规模猪场却问题百出…

短短5年我国猪业规模化程度提升15%!背后规模猪场却问题百出…
2023年02月08日 17:03 猪好多网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生猪出栏量排名前20的养猪企业合计出栏生猪约为1.68亿头,占全国总量的24%。根据各个猪企公布的出栏计划,这一占比在2023年可能会达到30%左右。而这只是TOP20的数据,如果按照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即为规模化的标准,那么2023年我国生猪行业规模化程度应该会达到65%左右。无可厚非,中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时代已经正式到来!

往前倒推10年,2011年当时我国生猪行业的规模化程度约为36.6%,2015年为44%,到2020年这一占比急剧涨至57%,2023年则会达到65%左右。不难看出,最近5年以来,是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那么,我国生猪养猪业到底是怎样完成这样的历史跨越的?最主要的还是借助了“非洲猪瘟”这个外力的推动!

剧变:非洲猪瘟是如何一步步逼退散户成就猪业规模化时代的?

众所周知,2018年非洲猪瘟这一高传染烈性猪病入侵中国,我国生猪产业遭受巨大损失,行业也在这一影响下出现分化。

1、非瘟入侵,养殖户损失巨大,经营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的小散户被淘汰。相关数据显示,仅仅2018/2019两年时间,我国年生猪出栏在1~49头的户数降幅分别达到 16.40%与 28.18%,这就为规模化发展腾出了空间。

2、2020年前后,由于受到非洲猪瘟影响,生猪价格达到历史新高,创造了40元/公斤的神话,为了降猪价、稳民生,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其中针对规模场的临时救助补贴、用地政策放宽、贷款贴息补贴等层出不穷,直接刺激规模场加速发展。

3、同样是在非瘟后行情高价和政策红利的的利润刺激下,资本市场的大鳄跨界入局养猪业,加之行业内部的头部企业也在加速扩大规模,使得养猪业规模化程度得到空前提升。

4、除了非瘟的影响之外,这几年环保政策也在不断给养猪业施压,一部分不达标的养殖户(多是散户)只能被迫离开。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是养猪业走向规模化的必然支撑。数据显示,2000~2020 年, 我国城镇化率从 36.20%增加至 63.89%,也就是说在这20年期间,农村的壮年劳动力很大一部分都转移到城市了。道理很简单,农村都没有劳动力了,谁还能来养猪?

加之,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无人养殖”“一个人管理1000头猪”的实现提供了硬支撑……诸此种种,都为我国生猪行业集中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机遇、支撑和先决条件。

所有事物的发展肯定都是历史的必然,就像我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进程,肯定是历史的必然,但问题就在于或早或晚?现在的情况是加上“非瘟猪瘟”这个催化剂,就不是水到渠成,反而有些拔苗助长,甚至是“大跃进”,那势必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低效,例如猪场空栏率高、猪场运转的低效,人员的低效等,这就为经营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很大的风险。

“大跃进”式发展下规模猪场暴露的问题

1、能力与规模不匹配,人员效率低下

很对猪场在这2-3年的发展中规模是升级的,但管理方法还停留在原地。例如原来你的母猪是500头,现在升级到5000头,试想如果你还用原来的管理模式这样配套吗?就好像刚创业的小公司需要人性化管理,但是数万人的大企业就需要制度管理,如果不匹配,管理起来要么累死人,要么问题百出,这都将最终导致人力、物力、精力的一个巨大浪费,其实说到底就是低效。

这里能力的匹配还包括人员和人员能力的匹配。据笔者了解的情况是,虽然目前头部猪企的扩张形势很迅速,但是也有一部分第二梯队的猪企正在采取“收紧”政策,很多猪场新建项目正在放缓甚至停工,原因就是人员队伍跟不上,无论是一线的养殖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严重缺乏。而如果一线人员没有经验会导致养殖效益大打折扣,很简单,就拿一个配种环节来说,有经验的配种员可能将配种率做到90%,没有经验的做到80%,对于一个几千上万头的猪场而言,这个差距背后隐藏的经济损失有多大,不需多言。

对于管理人员更是如此,当下行业内有很多优秀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以及一些系统的管理方式没有被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是高端人才惜吸收掌握,简单举例,一个猪场的繁育群的结构如何设置,如何进行配置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未来3年猪场的健康程度、PSY等各项指标,如果管理人员的水平较低,没有长远目标,没有过硬的管理方法,更是将从根源上导致猪场的低效运营。

所以,当我们的猪场规模扩大时,相关的配套必须跟得上,不然低效的运营早晚会把企业拖垮。规模场的老板们也扪心自问下,你的猪场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不匹配”问题?

2、生产效率低下

在经历非洲猪瘟之后,目前全国猪场平均的PSY19,这个数据和丹麦的34头、法国的36头、荷兰的33头,比利时33头,相比还有太大的差距。有人会说这是发达国家的数据,好,那我们再看下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这些发展中国家,2022年他们的平均PSY达到了30,而巴西国内效率排名前50的农户,他们的平均PSY更是达到惊人的36头

看到这些数据我相信国内的很多猪场老板应该就两个反应:1、震惊!2、质疑。

但是巴西现象有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那就是巴西这个国家全国猪场的PSY生产水平前50的企业及农户和全国平均水平来看并没有质的一个差别。但这个问题在我国就不一样了。在我国,别说头部猪企和小型养猪户的PSY有着天壤之别,就算同是第一梯队的猪企PSY水平以及成本水平也相差很大。

这就说明,目前我国养猪业没有系统的标准,甚至是规模猪场之间也都是自有一套,各自为政。

所以,目前来看,我们只有规模化提升了,标准化、流程化、制式化的管理并没有形成。什么时候,我们的猪场养500头或者是养1万头,都是像管理一个现代化工厂一样,有标准可比对,谁来养?养多少?都是没有较大差别的时候,那才是规模化的最终成效。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在60%-65%之间,距离欧盟与美国的 88%与 97%还有不小的差距,未来我国规模猪场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发展。但是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肯定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

规模猪场未来提升的几个方向

1、需要管理人员具备顶层设计的思维和理念。也就是说你的猪场在扩大规模投产之初就应该为5年、10年甚至更远的未来做好准备,猪场的设计理念、种猪基因的选择、匹配的营养、智能程序的选择等等,都要走在前面,不然试错成本会很大,也很容易就会被淘汰。

2、需要提升认知水平。对疾病防控的认知、对新型养殖模式的理解(例如批次化养殖模式到底应该怎样规划),对智能设备的应用,对经营方向的把控等等,整个养猪过程涉及到的方面太多、太杂,只有方方面面都得到提升,才能降低风险。

3、有专业且稳定的团队。想把猪养好,人员一定是第一位的,哪怕是以后智能化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一些关键岗位的人员素质对猪场的盈利水平也有较大的影响,例如配种环节,所以“有人”“有优秀的人”一定是扩大规模的前提

结语

无论是规模化程度的空间还是生产效率,中国生猪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提升潜力,但是文中提到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可能会成为拖垮规模猪场的一根根稻草,而养猪业只有从标到本的全面提升,才能让这场转型的大仗打得漂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