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艺术探秘: 张东彤引领亲手篆刻,体悟千年文化魅力

印章艺术探秘: 张东彤引领亲手篆刻,体悟千年文化魅力
2024年07月23日 17:55 新界视点

从签订合同的正式性到金融业务的严谨性,从毕业证的学术认证到结婚证的浪漫见证,印章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凭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穿越历史长河,它不仅是权力与诚信的象征,更与书画艺术紧密相连,承载着审美与个性的独特表达。

7月20日下午,南山图书馆《文字艺术的哲学和美》系列讲座迎来了精彩纷呈的第三期。篆刻艺术家张东彤老师以《如何艺术地欣赏品鉴印章》为主题,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盛宴。张老师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印章的发展历史和艺术价值,更亲自上阵,引领听众,亲手体验了刻制印章的乐趣与挑战。

现场听众热情高涨,直言“收获满满,人生第一次体验了篆刻艺术。”

历史变迁中的印章艺术

中国汉字,自仓颉造字之初,距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演变过程,形成了一套属于中华民族的完整书法系统,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在这一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印章艺术应时而生,它与书法并驾齐驱,经历了从繁荣到衰微,再由低谷攀向新高峰的跌宕起伏。

据张东彤介绍,印章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三大高峰期:

秦汉时期,作为印章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期,成就斐然,隋代和宋元两个时期,印章艺术经历了重要的转型;到了明清时代,印章艺术再次迎来第二个高峰期。时至今日,印章艺术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迎来了其第三个高峰期,展现出无限的创造力。

印章与书法艺术的共生

接下来,张东彤老师从名称、形制和印封几个维度的演化过程,剖析了印章艺术的发展脉络与历史变迁。

在名称的演变上看,秦代之前,“玺”与“印”乃印章之古称,专为天子与贵族所用,其尊贵不言而喻。汉代以后,“章”字渐入印章之名,多见于将军印,如“某某将军章”,这一变化不仅丰富了印章的称谓,也映射出时代风貌的变迁。

论及形制之发展,张老师细数了玉器印、金属印与花乳石印的兴衰更迭。秦代之前,玉器印独领风骚,形制小巧而精致。秦汉之际,随着金属工艺的飞跃,金银青铜铸就的官印蔚然成风,尽显庄重与威严。

及至宋末元初,花乳石的发现改变了印章制作的面貌,其易于雕刻的特性大大降低印章的雕刻门槛,文人雅士的私印大量出现,印章艺术由此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与刻印门槛相辅相成的是,印章和书画之间的联姻也是从宋朝开始,源于鉴赏印。宋朝重文轻武,宋徽宗宋高宗又酷爱字画,自他们开始,鉴赏印在士大夫之间风靡,此时私印作为个人审美的艺术表达,在欣赏过的字画上留下印记,颇有“到此一游”之感。

鉴赏印风靡之后,书画作品的落款印开始出现,此时,印章和字画才算真正结合,印章的艺术觉醒才真正开始。

谈及印封之演变,张老师强调,其与中国文字的变革紧密相连,共同绘就了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从甲骨文到钟鼎文,从小篆到隶书、章草,再到行草、八思巴文,直至明清的艺术篆刻,字体的更迭伴随着印封风格的转变。

印封之上,不仅镌刻着文字的变迁,更凝聚着各个时代的审美追求与个性表达。将军印的粗犷豪放、鸟虫印的自然灵动,无一不彰显着印章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张东彤老师对印章发展历史的详尽阐述,不仅展现了印章作为艺术形式的深厚底蕴,也揭示了它与书法、文字演变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紧密联系。

现场听众表示“一个下午的聆听,对印章艺术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概念和了解,非常有收获。”

张东彤老师引领 亲手制作印章

讲座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与探索的终止,张东彤老师通过亲自带领现场听众动手制作一枚印章,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制作过程中,大家遇到各种挑战,比如如何掌握刻刀的力度与角度、如何布局印面等。但正是这些挑战,让参与者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印章制作的不易与乐趣。

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操持刻刀,于石材之上细细雕琢。当一枚枚独一无二的印章在众人手中诞生时,那份成就感与喜悦溢于言表。

活动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许多听众表示,这是他们人生中首次近距离接触篆刻艺术,不仅收获满满,更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

来源南山区图书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