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要情:血小板仿生剂型可用于肿瘤联合治疗

科创要情:血小板仿生剂型可用于肿瘤联合治疗
2021年04月06日 09:42 国科医工

01 血小板仿生剂型可用于肿瘤联合治疗

中科院官网3月29日讯,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合作,在血小板中装载光热纳米颗粒与免疫激动剂,制备新型血小板仿生剂型,通过使其在肿瘤血管部位的富集和肿瘤深部组织的渗透,实现了高效的肿瘤光热-免疫联合治疗,在多种动物模型上均显著抑制了肿瘤进展,为肿瘤的靶向递送和联合治疗带来了新思路。

详情: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24_4782187.shtml

02 抗胰腺癌纳米医药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官网3月23日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阳丽华课题组提出发展100%由破膜高分子组成、能在血液中保持长循环时间,并且可在肿瘤微环境特有微酸性pH刺激下发生解离的酸敏纳米颗粒作为治疗胰腺癌的新方案。该研究首次提出了发展由单一破膜大分子自组装所形成的酸敏纳米颗粒作为能同时实现胰腺癌基质重塑与癌细胞清除双重目标的治疗前药这一思路,可望为研发既能消除胰腺癌又不诱发肿瘤转移的新型药物提供帮助。

详情: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18_4781444.shtml

03 科学家破译“快乐神经递质”结构

3月25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和蒋轶团队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三种5-羟色胺受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揭示了磷脂和胆固醇如何调节受体功能,以及抗抑郁症药物阿立哌唑的分子调节机制。揭示磷脂和胆固醇调控5-羟色胺受体的机制,将为深入理解5-羟色胺系统和开发新型安全、有效的精神类疾病治疗药物提供重要的基础。

详情:http://www.cas.cn/cm/202103/t20210326_4782428.shtml

04 科研人员发现催化剂均相化新思路

《科技日报》 3月25日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吴长征教授实验课题组和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的吴恒安教授理论计算课题组合作,将电催化活性金属溶解于熔融态镓中,成功实现了非均相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的均相化,将二氧化碳还原产物甲酸的选择性提高到95%以上,该项研究成果探索了液态材料作为非均相催化剂负载基底方面的可行性,为非均相催化剂均相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表界面合成思路。

详情:http://www.cas.cn/cm/202103/t20210325_4782295.shtml

05 新型纳米颗粒有望成胰腺癌治疗前药

《科技日报》3月24日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阳丽华课题组,首次提出了发展由单一破膜大分子自组装所形成的酸敏纳米颗粒,作为能同时实现胰腺癌基质重塑与癌细胞清除双重目标的治疗前药这一思路,有望为研发既能消除胰腺癌又不诱发肿瘤转移的新型药物提供帮助。

详情:http://www.cas.cn/cm/202103/t20210324_4782078.shtml

06 我国首个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系统发布

《中国科学报》3月24日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京发布了超大规模人工智能(AI)模型“悟道1.0”。据悉,“悟道1.0”已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AI技术突破,形成超大规模智能模型训练技术体系,训练出包括中文、多模态、认知、蛋白质预测在内的系列模型,为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构建了基础设施。同时,智源研究院与龙头企业共同研发工业级示范性应用,加快大规模智能模型应用生态建设。

详情:http://www.cas.cn/cm/202103/t20210324_4782085.shtml

07 武大团队创新乳腺癌手术方式

3月25日记者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吴高松教授团队通过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机制的探索,提出了一种安全简单易推广的原创手术方法——“上肢淋巴系统功能保护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前提下,保留上肢淋巴系统的功能。这是吴高松教授团队提出的乳腺癌精准个体化腋窝淋巴结清扫系列创新术式中发表的第三大创新技术。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是解决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这一复杂问题的新途径。

详情: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3/25/content_1096740.shtml

08 3月31日起FAST正式向全球开放

北京时间2021年3月31日零点,“中国天眼”(FAST)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发出邀约,征集观测申请,所有国外申请项目统一参加评审。“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启动运行以来,“中国天眼”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发现的脉冲星数量超过300颗,并在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天眼”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向全球提供研究设施,给世界天文学界提供更多的观测条件。

详情:http://www.bao.ac.cn/xwzx/ttnews/202103/t20210331_5987227.html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