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乒为了拿金牌都做了什么?

日乒为了拿金牌都做了什么?
2021年07月31日 15:57 叁里河

26 号的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上,日本队组合水谷隼&伊藤美诚以 4:3 击败中国队组合许昕&刘诗雯,拿到了本届乒乓球项目首场比赛的金牌。

这也是自 2004 年雅典奥运会后,中国队在奥运会乒乓球项目上失掉的第一枚金牌,许昕和刘诗雯两人又是国乒的实力老将,打出这样的结果,很多中国观众感到难以接受。

赛后,水谷隼在采访中表示:“我到现在还没有实感,就像做梦一样。过去也好,现在也好,中国乒乓的壁垒真的比大家想象得还要高。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完全超越,但是这次总算找到了一条活路。”

27 号,国乒女皇邓亚萍在微博上对这场比赛进行了复盘。

她认为,单纯从技战术层面上看,中国队的确出现过漏洞,日本队也展现出了很强的实力。而且日本队为了这场中日对决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的。

“可以看得出日本队对于许昕和刘诗雯没少下功夫,他们的打法、他们的技术特点,他们的习惯线路。有几个球,伊藤美诚防许昕的进攻都等在许昕的习惯线路上。”

这不是邓亚萍第一次分析本届奥运会上日乒的情况了,赛前她在采访中就说过“近几年日本乒乓球确实发展得很快”,“对国乒来讲,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确确实实是对手”。

日乒崛起,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邓亚萍说就是日本“断代计划”初见成效了。

老人让位给新人

2013 年日本申奥成功后,日乒便制定并展开了所谓的断代培养计划。

其核心,简单来说,就是把培养重心和优质资源从已成名的老将身上转移到大量的新人身上。

在大小赛事中,摁下更有经验、有机会拿名次的老将,直接推新人上国际赛场,以赛代练,累积经验。

张本智和、伊藤美诚等一批 00 后新秀都是在这种模式下快速成长起来的。

在今年 4 月日本公布的新国家队大名单中,成年组选手 13 位,由张本智和&伊藤美诚领衔男女队。青年组选手有 42 位(13~18岁),少年组选手有 18 位(12岁以下),最小的松岛美空还在上小学 2 年级。

本届奥运会上,日本乒乓球项目共安排了 6 人上场,一半是 00 后。而且球队中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比例非常高,这跟那些几乎由前中国国家队队成员组成的外国国家队形成鲜明对比。

奥地利乒乓球主将倪夏萍,58 岁依然凭实力获得奥运会入场券,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该国乒乓球新世代培养的失败。

乒乓球选手的培养,是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且是个历史性的问题。

上世纪 60 年代,国乒崛起,并迅速称霸世界乒坛,在大小乒乓球比赛上包揽名次奖牌,比赛都没什么看头了。

国际乒联再三表示担心,长此以往,国外愿意玩乒乓球的人也会越来越少,这对于乒乓球这项运动的传播和发展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2009 年,时任中国乒协主席的蔡振华提出了以“中国运动员走出去,外国远动员走进来”为基本形式的“养狼计划”。跳出过分追求名次奖牌的小格局,尽可能地帮助外国运动员提高乒乓球技术,希望把大家都培养成势均力敌的乒乓好手,这样竞技起来才有意思,对中国选手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日本跟中国在乒乓球项目上的交流与学习也多了起来。

而且实际在养狼计划之前,日本就已经把赛场上最大的对手中国视为了训练时最佳的对象。国人很熟悉的福原爱,2009 年之前就来过中国学球。

伊藤美诚也曾在采访中说,“中国乒乓水平高是因为沉淀太多。一代又一代,他们总是立在世界最高峰。而这些最强中的很多球员,退役后又从事这项运动,担负起了培养下一代球员的重任,是这份沉淀使得他们总是很强”。

所以,日本目前的断代培养也是在充分领会到这份沉淀的力量后,展开的一种从本国挖苗子、从中国请教练的本土版“养狼”。

学业职业两手抓

2013 年,中乒奥运首金韦晴光被日本 JOC 精英学院聘为了乒乓球项目的教练。去年,学院里包括韦晴光在内的来自中国的教练高达 12 位。

JOC 精英学院正是日本奥委会拨专款成立的一所初一到高三阶段的寄宿学校,石川佳纯、张本智和、平野美宇都是 JOC 的学生。

院址在日本国家训练中心,内部运动氛围极浓,已成名的选手和后起之秀日常混在一起训练。

也正因为如此,这所学校在面对媒体时神秘感极强。之前央视主动寻求采访,就被拒掉了,外媒对它的报道也少之又少。

2014 年,The Japan Times 为了宣传日奥委,倒是写了一篇介绍 JOC 学院的文章。其中提到几个颇令人意外的细节:

JOC 看似是青少年体育人才集训地,实际是个学业与职业两手抓的军事化管理校园;

刚进校的初中生被 JOC 满当当的时间表和管理制度吓到了。每晚九点结束训练,然后还要吃饭、洗澡、写作业等,十一点就准时熄灯了;

文化课方面,JOC 还额外开设了外语以及沟通技巧课程,目的是让运动员去国外比赛训练时更加自如。

还很有意思的是,2014 年的时候 JOC 学院在业内已经颇有名气了,为日本输送了很多体育好手,但是招生依然有困难。没有运动天赋的,不要,有运动天赋的,未必愿意去。院方负责人说:“家长会说我的孩子是个天才,他不需要来 JOC 也能上奥运拿名次。我说不,他还需要很多后天的努力。”

“我不认为竞技能力强的运动员就是个好运动员。天才少年、天才少女,实际还都是孩子,他们要学的有很多。”

去年,刘国梁恩师尹宵在澎湃新闻的专访中也提到了 JOC 学院。他认为国乒已面临年龄下沉的问题,应该开设国少队,JOC 模式就很值得借鉴。

断代培养计划效果显现的同时,弊端也逐渐浮现出来。

之前被冠以“乒乓神童”称号的张本智和,小小年纪就打遍了世界乒坛,水谷隼、马龙、张继科等名将都曾输给过他,刘国梁提到张本智和也说,“他在现有的这个年龄段取得这样的比赛成绩,以及拥有对乒乓球的这种热爱,单纯从打球上来说我们现在同年龄段的运动员跟他打,是没有优势的”。

然而,张本智和在东京奥运会前就迎来了“瓶颈期”,几次公开赛的状态都不佳。日本国内针对断代培养计划的负面声音也逐渐多起来,日网友还做过一张婴儿包着纸尿裤上乒乓球台的恶搞图,讽刺日乒拔苗助长。

奥运会上,世界排名前五的张本智和作为日乒男单的头号种子,爆冷止步 16 强。

在竞技体育必须要靠一代代新人接棒的现实面前,一所 JOC 模式的学院或许真的是任何培养计划的后勤保障。它在提供高质量训练以外,也给了这些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多一层的保障。

就如 JOC 训言写的:You’ve got to be better people to be better athletes.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