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教材被限制,英语学习还好吗?

境外教材被限制,英语学习还好吗?
2021年08月29日 15:46 叁里河

下周就到了中小学开学的日子,伴随开学,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将正式施行,新《条例》要求,“禁止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使用境外教材”。

义务教育阶段禁止使用境外教材,受影响最大的学科当属英语。

作为一门外语课程,母语者编写的教材内容在语法和句式等方面注定要更加地道一些。所以一直都有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到或建议学生去接触原版内容的情况。

部分对下一代的英语水平有更高期待的家长,会将孩子送进双语学校。双语学校的特点就在于,英语的教学难度和使用频率要高于普通学校,所以基本都要用到境外教材。

然而开学后,上述这些都将受到限制。

新《条例》落地之前,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这一简称“双减”政策的意见,已大大影响校外培训曾经最受欢迎的学科类目“英语”。

如此一来,孩子的英语还能不能学好,就成了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新概念英语》争议

8 月初,合肥市蜀山区政府接到一起违规补课的举报,举报人称培训机构在线上违规开暑期英语班,使用的英语教材是《新概念英语》。

这一举报事件引发了关于《新概念英语》是否应该归于学科类培训的讨论。

《新概念英语》是由英语教育专家 L.G. Alexander 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何其莘联合编写的。内容地道,语法严谨,词汇量也很足,是很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的首选第二教材。

全书以一篇篇对话/文章的形式编写,难度随章节递增,并配有原声磁带。对于早些年的中国孩子来说,《新概念英语》的出现将他们从枯燥的背单词背语法中解救出来,而且足不出户就能听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故事,确实是很不错的选择了。

这套书风靡中国好些年,学习圈一直流传着“新概念 1 对标小学英语,新概念 2 对标初中英语。新概念 1234 全背下来,走遍世界都不怕”的说法。

正因为如此,《新概念英语》也一直是校外英语培训的普遍用书,不少机构的英语课卖点之一就是“教新概念的”。

如今新的“双减”政策下,《新概念英语》是否属于被禁范畴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作为一个典型的境外教材,决定其未来留废的关键点在于“是否属于学科类”。

有小学英语老师表示,“《新概念英语》应归类在学科类范畴。因为它是比较经典的英语教材了,里面的文章结构严谨,在小学高段和初中的英语教学中用得还是比较频繁的”。

不认为它属于学科类范畴的老师则认为,“《新概念英语》算课后拓展读物,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合肥市处理 8 月初那起有关新东方《新概念英语》的违规补课时,是将其归类于“学科类管理范围”,处理回复明确提出“责令该机构立刻停止违规办学”。

这一处理意见也引发了众多家长对未来各地以此为例、从严限制英语境外教材使用的焦虑。按照规定,校内学习肯定是不能使用境外教材了,如果校外培训连《新概念英语》都不允许,孩子们的英语学习会不会受影响?

高风险和高回报的取舍

实际上,境外教材对大多数国人的应试培训并非都是锦上添花的。

虽然国内对来自英语国家的教材统称为“境外教材”,但即便在英语国家,教材的使用范围也有明确的区别,其中英语非母语者上的英语课跟本地人就不完全一样。

特别是对于学习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具体要分为 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 英语作为外语)和 ESL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两类。而 ESL 的学习难度要高于 EFL。

对应到英语教材,欧美原版书籍也会细分为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通用英语),ELA(English Language Arts 英语语言文学)等类型。

ELA 一般是英语母语者的选择,即便是 ESL 学习者看 ELA 也会有些吃力。

对大多数不具备全英语环境的中国人来说,应该都属于 EFL 学习者。

但过去几年,校外培训机构广泛选择的所谓原版教材很多都是 ELA 教材,比如《Wonders》、《Journey》、《Reach》系列,里面的内容对老师的英语能力以及学习者的生活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

这类教材通常会跟国内通用的应试考核有一定割裂,不仅教学门槛比较高,教材本身的内容跟作者和来源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强相关。比如单词“厕所”,在不同文化语境下,会有很多不同的写法,而国内标准化应试中,常常是有唯一正确答案的。

除了匹配度之外,一些境外教材本身也有短板,以老牌教材《新概念英语》为例,这本书有将近二十年没有再版,书里的部分内容实际已经过时了,充斥着上个世纪热词俚语的语言工具书,其实用性也是要打点折扣的。

不过这些不利因素,在过去几年疯狂“鸡娃”下都不算事儿。因为鸡娃的本质不是“学”,而是“比”,学到了什么不要紧,重要的是比别人学的多。

影响最大的是谁?

义务教育阶段禁止使用境外教材的消息公布不久,IB 国际课程官方 IBO 在致中国会员学校管理层的信件中表示,会尊重中国法律,未来 IB 的 PYP(小学课程)与 MYP(中学课程)完全使用境内教材,而 DP 阶段(高中课程)会延用现有的境外教材。

IBO 认为此举不会影响到中升高后的衔接,以及中国学生的 IB 成绩。

下这样的结论未免有些为时尚早。因为 IB DP 已经相当于是大学预科的课程,涉及大量的包括但不限于批判性写作、学术英语,文学鉴赏等考核,这些都需要足够好的英语能力以及英语思维打底,一旦 DP 的成绩下滑,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大学申请。

另一方面,即便对于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毕业时也要面临参加高考或申请国外大学的选择,英语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归根到底,学习的本质是在于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但教育的本质却经常被理解为“选拔”,正是基于这个矛盾,很多相关政策出台后会总收获截然不同的两级评价。

去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理由是,“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约有 4000 万学生学英语,但工作后用得到英语的可能还不到 400 万。让孩子学一门未来可能用不上的课程,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代表从教育资源分配的角度提出建议是有一定的道理,但作为作为一门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学习英语的意义不仅在于升学和工作,也意味着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角度。

我国语言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过,“现在不可靠的译本太多太多了”。

“我们这些学习外语的人,好像是一群鲤鱼,在外语的龙门下洑游。有天资肯努力的鲤鱼,经过艰苦的努力,认真钻研,锲而不舍,一不耍花招,二不找捷径,有朝一日风雷动,一跳跳过了龙门,从此变成了一条外语的龙,他就成了外语的主人,外语就为他所用。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则在龙门下游来游去,不肯努力,不肯钻研,就是游上一百年,他仍然是一条鲤鱼。如果是一条安分守己的鲤鱼,则还不至于害人。如果不安分守己,则必然堕入假冒伪劣之列,害人又害己。”

语言行为学家 Lera Boroditsky 也在 《HOW DOES OUR LANGUAGE SHAPE THE WAY WE THINK?》(语言如何塑造思维)一文中写到:

“每种语言都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认知工具箱,囊括了一种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得到的知识与世界观。每种语言都包含一种在世界里如何感知、归类和实现意义的方法,这是从我们的祖先开始,一代代发展改良而成的无价指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