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派获玛氏投资,宠物医疗的生意到底好不好?

瑞派获玛氏投资,宠物医疗的生意到底好不好?
2019年12月14日 12:51 格隆汇新股

作者 | 必有妖

来源 | IPO那点事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12月5日,瑞派宠物医疗获得玛氏宠物护理的C轮投资,投后估值70亿元人民币,比一年半之前的B轮估值翻了一倍有余。

据天风证券数据统计,玛氏集团拥有5个十亿级美元的宠物品牌,三个是宠物食品品牌(Pedigree、Whiskas、RoyalCanin),两个是和瑞派同处一个赛道的宠物连锁医院品牌(Banfield、VCA)。

作为全球宠物食品市场一哥,玛氏在国内宠物食品市占率高达17%,但它显然并不满足于现状,在宠物医院领域进行并购扩张,此次投资意味着玛氏进军中国宠物医院市场。

而作为被投资方的瑞派,在宠物医院派系“三国杀”格局骤变之下,也有接纳强势资本的必要。

2018以前,国内宠物医院分为高瓴系、瑞鹏系和瑞派系,分别拥有700多家、400多家和320多家宠物医院,总共占有市场8%的份额。

瑞鹏与瑞派一度在广东市场争得不可开交,但2018年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老大老二合并了。高瓴携旗下美联众合(70余家)、云宠(芭比堂,100余家)、策而行(宠颐生)、纳吉亚(10家)、安安、爱诺、宠福鑫等核心品牌共630余家宠物医院,与瑞鹏进行了同业整合,自此,中国市场上出现了首个拥有逾千所宠物医院的大集团。

在这种背景下,瑞派怎么能不急?终于在今年末引入玛氏宠物护理,给自己的扩张添上了一把火。

市场在增长

宠物医院算是一门好生意吗?这要看是不是很少的竞争者分很大的蛋糕。

从“蛋糕”的规模来看,如今城镇养宠物家庭已经达到5648万个,相当于每10个家庭就有一个在养宠物。在2010年到2018年间,宠物行业的市场规模从不足300亿增长到了1708亿,全行业CAGR高达24.3%。

对于城镇的宠物主而言,养宠物除了食物是刚需外,疫苗证书对于宠物身份的合法化也必不可少。据瑞鹏股份招股书数据,在宠物市场中,宠物食品和宠物医疗两个子行业比重最大,其中宠物医疗占国内宠物消费市场的23%。

按照全行业的规模和增长测算,2020年国内宠物市场和宠物医疗市场将分别达到2600多亿和600多亿。

而最近的这个双十一销量最高的就是宠物用品,与低迷的结婚率、生育率数据相映成趣,宠物在独身主义盛行的年代,成了年轻一代的精神寄托,既然是精神寄托,少不了更精细的医疗护理。

看完了规模,还要看市场里有多少家竞争者。宠物医院的行业龙头是高瓴、瑞鹏整合后的新瑞鹏集团,排在其次的就是瑞派,但三大品牌合计占比仅8%,基本上和行业里的连锁医院数量占比(11%)相当。

(新瑞鹏集团旗下的宠医品牌)

也就是说,除了这三大品牌之外,剩下的几乎都是非连锁的小宠物医院,但是要知道,瑞鹏、高瓴旗下品牌芭比堂等都是成立了二十多年的老品牌,瑞派也已经有6年发展历史。

这钱不好赚

上面这一组数据给了我们两个信息:一,宠物医院扩张受到了某种限制;二,很多弱势玩家占据了一定优势,尚未离场。

因为相比于宠物食品,宠物医疗提供的是一种服务,和人的医院一样,需要有设备、医生并提供必要的手术和药品,这也就意味着宠物医疗服务交易基本不可能在线上进行交易,如果是针对危重病情的手术,宠物主怕是还要看着猫主子、狗儿子上手术台才放心。

所以宠物医院的便利性是更重要的因素,品牌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像宠物食品那么强,只能开一家占领一块市场,因此扩张受到了地域的限制。

从三大品牌的分布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地域性的品牌隔离。瑞鹏和瑞派以华南市场为主,高瓴旗下的美联众合(70余家)、芭比堂(100余家)、宠颐生、纳吉亚(10家)等品牌以华北市场为主,安安宠医(260家)则以华东大区为主。

所以,现在三大品牌的发展基本全靠资本进行并购扩张,就连国际巨头玛氏宠物护理也走的是一样的套路。

2017年,玛氏收购了美国最大的宠物连锁医院VCA,VCA经历三十余年发展在全美拥有近800家宠物医院,而VCA的扩张也高度依赖外延扩张,该公司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收购了加拿大宠物医疗AVC和美国宠物医疗CBW。

(玛氏宠物护理旗下的品牌)

如此重资产地扩张,宠物医院能否带来丰厚利润?

答案是,不太能。与很多人印象中“暴利”宠物医疗不同,宠物医疗的盈利能力要弱于宠物食品。

据天风证券数据,以美国宠物食品品牌蓝爵和宠物医院品牌VCA的利润情况为例,蓝爵的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是45%、15%,VCA的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是25%、10%。而在中国,宠物医疗行业尚处于混战阶段,利润情况只怕更不乐观。

问题出在哪?

宠物医疗问题出在哪,还要从国内普遍对宠物医疗的暴利印象说起。

人们之所以觉得暴利,实质上就是觉得贵,觉得猫狗看病比人还贵,或者觉得药品在宠物医院溢价过高。

但问题在于,宠物医疗服务并没有一个全行业通用的定价机制,谁来决定多少算贵?真的是定价太高吗?

这要从宠物医疗机构成本来测算,宠物医院的成本有三大构成,人力成本、药品设备和房租装修。

先说人力,人力成本是开设宠物医院最主要的成本,因为兽医人才太过于紧缺。现在我国有4064万只猫、5058万只狗,按照每400只宠物配备1名兽医来计算,兽医需求量大概在25万个,但目前兽医一共只有十多万人,每年有五万人报考兽医,通过率比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还低,不到18%。

所以有很多非连锁医院,多是一位兽医考证之后,索性用自己家里的房子在小区开店,自己经营而出现,一位自营宠物医院的创业者告诉格隆汇,“赚钱效率也就比房租稍好一点”。

其次是药品设备和房租装修,看起来比人力成本的压力小一些,但这些都是一次性投入,而且宠物药品因为比人用药品采购量小,单价也相对更贵。

经营者都有“回本”的压力,希望尽快实现盈利,但附近开的宠物医院越来越多,宠物主上门越来越少,怎么办?只能提高单次收费,至少cover掉自己的成本。

于是就有了宠物医院“暴利”的假象,而这种假象也使得宠物主学着DIY给宠物用药,除了疫苗、驱虫和必要的手术之外,不踏进宠物医院半步,这让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更遥遥无期了。

结     语

大品牌的强强联合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自然是好事,在玛氏宠物护理的加盟下,瑞派能够将成熟市场更规范的操作和更严格的执行标准带入国内市场,或可与新瑞派集团有得一战。

尽管宠医行业可能还要在摸索阶段徘徊一段时间,只有跑出来几个议价能力更强的大品牌,才有可能让这个处于中游的产业真正赢得自己的话语权。

但纷争也是行业成熟的必经之路,毕竟医闹、药价虚高、监管缺失这些人类医疗行业趟过的坑,宠物医疗一样也不会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