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看了想打人,博尔特看了会流泪

袁隆平看了想打人,博尔特看了会流泪
2019年06月04日 09:48 中环聪666

优衣库又刷屏了。

这回不是因为三俗小视频,

虽然还是因为小视频。

先睹为快:

乍一看还以为是在拍《行尸走肉》(Walking Dead)第十季呢。

这么刺激的画面,

“商场大战”,“丧尸出笼”?

开个玩笑,

这实则是6月3日早间国内某优衣库门店的一处风景,

昨天这个时候,大概只要是有点规模的优衣库店子,

都会有一批这样的排队抢购青年吧。

前方多图预警:

(人,人,人)

(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队)

(戴着眼镜明显吃亏,抢不过)

(商场压力山大)

(见缝插人?)

那么请问这是在干嘛?

是什么让一众年轻人趋之若鹜、钻门打架、不惜排长队呢?

衣服。

他们在抢衣服。

优衣库跟KAWS联名款的衣服。

优衣库是知名快时尚品牌,

商品单价一般就99元、199元、299元,

KAWS是知名潮流品牌,

他们家的玩具最少也要1000多块起,

版画就更不用说了通常都是几万美金一套。

优衣库和KAWS的联名款卖多少?

成人款UT99 元,童装款 79 元,帆布包 99 元。于是逻辑成立了: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天!大!的!便!宜!

明摆的便宜不捡,

有毛病?

先抢到了还可以加价再卖出去,

便宜不捡有毛病?

再来感受下这个百米冲刺(博尔特看了要流泪):

有人不惜上手“侮辱”店里的模特:

有人连自己的鞋都不要了:

有人不惜“为衣一战”:

真是干得漂亮。

中学就接触过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在温饱问题没得到解决之前,想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吃顿饱饭;

只有吃饱了穿暖了,才会去想那更高级别的需求,比如社交需求啊、尊重需求啊、自我需求啊……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让人民吃顿饱饭啊!

所以,也就有了将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事业的袁隆平老先生。

吃饱了嘛,才有力气干活,有力气上进嘛,老先生在稻田搞科研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吧。

(青壮年时期的袁隆平,图自水印处)

可惜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喜欢跟经典的理论和美好的初心对着来,他们吃饱了之后做的事,甚至还不如吃饱之前。

什么社交、什么尊重、什么自我实现,统统太麻烦,还不如简单粗暴的消费来得痛快。

吃饱了不开心?

买就是了。买,买,买。

吃饱了没事干?

买就是了。买,买,买。

吃饱了想装X?

买就是了。买,买,买。

啥火买啥,啥有噱头买啥,啥刺激买啥……

优衣库出个联名款的衣服不叫什么,

隔壁那些玩鞋的才叫野呢。

耐克家出品的AJ 最新款,俗称“倒钩”,贵的流油,你还不一定买得到。鞋迷一边感慨“钩子一反,倾家荡产”,一边抢破了头。

阿迪达斯的YEEZY,俗称“椰子”,就更是一鞋难求了。粉丝门提前一个礼拜支起小帐篷,都不在话下。

消费主义——一直到近两年我们才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是把个人的物质上的自我满足和快乐放到第一位的消费思潮或风气。这种思潮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新的消费品,以满足自己的精神快乐。

乍一看似乎有点符合当前我们社交网络的主流语态。毕竟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几乎所有商家都在撺掇你买他们家东西,还都冠以“为你好”的名义。

连已经倒台了的“毒鸡汤女王”咪蒙都在喊《口红我自己买,你给我爱情就好》,腰杆倍儿直的喊出了消费主义的口号。

销售分析家维克特·勒博宣称:

“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

然而,购物的满足感在一瞬间得到最大化后,会随着时间的消逝渐渐削弱,需要不断填补。

“欲望只是瞬间被满足,瞬间之后又会变成更深的欲望。”

要挣多少钱才是个头,要花多少钱才是个够?

(节节攀升的双11成交额)

如果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一切都只会是空中楼阁。

2018年上半年,联合国发布了《世界幸福报告》,挪威、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以高收入、高福利使得幸福感排名前列,中国大陆的幸福感排名86,比2017年的79名还略有下滑。

我们买的比谁都多,我们还是不快乐。

困局如何破解?

答案或许就在这张图里,长点心吧大家:

(图源:泽平宏观)

袁隆平看了肯定更想打人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