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立志出乡关 学成著书报家园

少年立志出乡关 学成著书报家园
2024年06月24日 15:41 财经世纪

镇原县马渠新乡贤张荣的故事

因一本叫《油房湾》的书,让位于庆阳和宁夏交界处尘封了千年的古老村庄“油房湾”瞬间在圈内走红,随之走进大众视野的还有这本书的作者。凝聚乡贤力量、助推家乡发展,“贤人贤事”今天为大家讲述镇原县马渠镇乡贤张荣的传奇故事。

在甘肃镇原县北部有一个名为“油房湾”的偏僻小山村,这里曾因山大沟深、交通闭塞,几乎被世人遗忘;这里的战国秦长城遗址、古油坊遗址和千年古堡遗址等几乎不为世人所知,更不用说在长征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中央红军还途径了这个小山村。

张荣,是土生土长的油房湾人,从小经历饥寒和贫穷的他,誓言要靠读书走出大山,靠知识改变命运;后来,他却为了一袋化肥毅然放弃高考选择就读化工技校;九十年代末,他终于依靠自己的努力圆梦四川大学;如今,他已成为两家挂牌传媒公司的创始人,他的故事曾被人民日报、今日头条、新浪、腾讯、成都商报、甘肃电视台等诸多媒体报道;现在,他还身兼中德教育联盟(中)秘书长、EDP全国戈友总会执行会长、四川大学MBA研修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孔子教育基金会副会长等诸多个社会职务。

少年立志,要用知识改命运

1971年的秋天,在一个昏暗潮湿的窑洞中,张荣出生了,这给本就拮据的家庭又增加了严重的负担。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操持着家务,面对饥饿难耐的几张嘴,母亲生产完后也顾不上身体的虚弱,就下炕为孩子们煮饭吃。艰苦的条件,让不到六岁的大哥早早的就成为家里的主要帮手。后来随着老四的出生,让这个家庭再次陷入了极度贫困。

在张荣的记忆中,母亲白天都是在生产队无休止的干活,晚上回来带一点野菜,再掺点杂粮面做一点菜团子啥的,还舍不得吃就累得睡着了。等到半夜又看见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缝补补。由于家里实在太穷,张荣记得自己七岁了还穿着开裆裤。在家里一般老大的衣服穿小后就给老二,老二的给老三,老三的再给老四!所有的衣服都是拆拆缝缝,补丁压补丁。不管新旧反正就只有一套,到了冬天就要请一天假,把夏天的衣服装进棉花;到了夏天,再请一天假把冬天的棉花取出来改成单衣。

为了填补家用,张荣记忆中,小时候经常上山去挖柴胡,有时候也上山去捡杏胡,这些辛苦换回的钱最多就可以买一支铅笔或者一个本子;家里的鸡蛋也只有“过岁”时才能吃,平时积攒起来就拿去换点清油或者针线。在张荣的家庭中,虽然兄弟多、生活不太好,但勤劳的母亲总会把大家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窑洞也收拾的利利索索。因为父亲在外工作,总还有一点点微薄的收入,相比村里其他的农村孩子,张荣总感到自己的童年无比幸福。

张荣的父亲张耀芳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平时写的一手好字,也能徒手作画,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就是家庭条件再艰苦,都要咬牙送四个孩子去读书。张荣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三,从小好动也很健谈,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得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张荣自小就开始担任班长,四年级时还作为学校的领旗手带领全校学生参加全乡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

也许是吃惯了苦头,张荣从小就喜欢帮助别人,每当看到班级其他条件更艰苦的同学没有饭吃时,他宁愿饿肚子也要把自己的那份干粮分给同学吃。张荣的母亲常玉梅虽然小学文化,但也算出身“名门”,平时总会给孩子们很多做人的道理。看着日夜劳作的母亲,张荣知道,要想走出大山,唯一的希望就是努力读书。每天放学回家后,他首先要做的“功课”就是放下书包去砍柴,然后再回家帮助母亲喂猪喂鸡。等到吃完晚饭大家睡下后,他才点亮煤油灯,埋头苦读。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他的内心时刻都燃起着一团熊熊烈火,驱使着他不断追求知识的光芒,后来他终于以全乡第五名的成绩考取了乡上唯一的一所中学-马渠中学。中学的日子虽然不再饿肚子,但是严重缺水和天热或天冷馍馍都要变质的艰苦条件,张荣还是咬牙努力的坚持着。他深知读书的不易,所以平时比别人更要刻苦努力。

放弃高考,想帮村民买化肥

八十年代末,我国的农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初中毕业的张荣看到家乡农民购买化肥难的窘境,毅然放弃高中继续学习的机会,选择了报考技校。1989年他以全地区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了去甘肃化工技校读书的机会。张荣说,报考技校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毕业后可以分配到化肥厂,这样可以帮助家乡的农民方便买到化肥。在化工技校的三年,张荣刻苦努力,夜以继日地钻研,一直保持班级第一名的成绩,最终取得进入化肥厂的资格。但是等到毕业时,张荣起初的梦想被现实彻底击得粉碎,因为这时化肥已经不再是一袋难求,而是瞬间极度饱和。农民买化肥已经不再是困难的事了,张荣曾经的梦想破灭了。

被迫无奈的张荣只好服从学校的分配来到兰州维尼龙厂,有着一定文学天赋的他很快就在这里扎根发芽。一到这家企业,张荣看到这个创办于七十年代初的国有大型企业,在职工业务文化生活中却出奇的贫乏。张荣毅然带领工厂几个能写会画的工友在艰苦的环境中,创办了一份油印小报《青年人》,张荣说就是这份小报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还清晰的记得他亲手为小报写的创刊词“挥汗熔炉显风流”,这篇文章深得总厂党委书记的赞誉。正是因为这份小报张荣成为这个国营企业的“名人”。很快张荣就赢得了一个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文化知识大赛的机会,这也是张荣第一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虽然最后没有抱得大奖归,但是张荣说就是因为这次参赛,让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张荣梦想一定要立志在这个行业做一番事业。

“机会总是給哪些时刻有准备者的人”,因表现突出,张荣后来又被兰维厂推送到甘肃工业大学和四川大学继续深造,这个难得的机会,让张荣从此完全走出了大山,融入到了浩瀚的文化海洋之中。

创业传媒,致力国学走世界

大学毕业后,原来的工厂因为效益等问题已经没有他可以回报的机会。张荣只有选择自主谋生,走上了打工的道路,他先后在康师傅、华丰、光友、大王等企业从基层员工一直做到营销老总。其超凡的营销能力在业界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他也用自己的双手让数家企业起死回生。张荣虽然身在商海,但是在内心深处,那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始终召唤着他,为了心中酷爱的文化传播事业,他婉拒了很多企业的高薪聘请,回到成都开始了自己的“文化传媒”创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仅凭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热情显然是不够的,公司运营的前三年时间里,张荣不仅没有挣到一分钱,反而把自己前期积攒的资金全部搭了进去。在这段时间里,许多公司慕名找上门来,希望他能够再次出山做营销,并开出上百万的年薪,但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成就梦想,张荣都一一婉言拒绝了。2016年兰洽会期间,为了回报家乡,进一步加强甘肃、四川两地的文化交流,通过“丝路文化”让外界更多的了解甘肃,参会的张荣投资了兰州指针文化,并立足兰州丝路电商产业园开创了“丝路电商模特大赛”。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张荣创办的指针传媒和华帝影视双双登陆中国新四板,并一举成为天府股交中心挂牌企业中“最具活力企业”。公司在2016、2017、2018年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国西部商业地产杰出服务商”,连续四年被评为“58中国好商家”;拍摄影视作品《薪泪说法》、《阿巴尼》、《传家宝》、《夜战》、《不朽》、《信仰春天》等在全国多次获奖;张荣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行业商协会评委年度杰出人物、年度公益人物等称号。为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2019年张荣与德国图林根州巴德爱、诺德豪森、布兰肯堡、鲁德尔等市建立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同年,以“童星大典”项目发起的百部中华成语故事儿童微电影也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启动,来自全国3500家幼儿园负责人和21个国家教育专家出席会议。

为村立传,让小村火爆出圈

事业上的成功,没有让他忘记自己的根。作为土生土长的庆阳人,张荣深切地爱着这片土地。无论身在哪里,他总是把庆阳常常挂在嘴边,他逢人便说庆阳的好,说庆阳的历史,说庆阳的美食还有朴实的庆阳人。每次回家探亲,他总是相机不离手,家乡的花花草草、山峦沟壑、绿树白雪都一个不拉的记录在他的相册里。即使一座山、一棵树在相同的位置,你都可以轻松的在他的相册中找到油房湾的“春夏秋冬”。

2014年,张荣参加由成都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好家风好家训”巡讲活动,作为唯一的红军之后,张荣代表革命老区庆阳与成都另外三名宣讲员,历经两个多月深入成都20个区县市进行了宣讲。巡讲活动得到成都上千市民的高度追捧。成都商报、成都电视台每日跟踪报道。张荣一口朴实的庆阳口音,在成都市民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油房湾是张荣的故乡,这个位于镇原县最北部的偏远小村,住着张姓和刘姓两家人。这里虽然有名扬天下的战国秦长城、有红军长征的路过地、有古窑洞、古堡等历史遗址,但这里过于偏僻几乎被人遗忘。村里没有村史也没有家谱,十年前张荣便为小村建立了一个网站,他想通过网站为家乡油房湾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油房湾的网站也逐渐被人冷落;看到逐渐空心的小村和日益模糊的村史,张荣觉得如果不再用文字记录下来,再过若干年怕是谁也讲不清油房湾的故事了。为了让村里的后生们能够更准确的了解祖先,了解油房湾的历史,张荣便开始写书的准备。经过长达半年的努力,2023年11月,长城脚下《油房湾》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张荣的朋友圈在看到《油房湾》美丽的风景和传奇故事后,都想亲自实地走一圈。新书的首发也在庆阳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也为张荣后来结缘庆阳新乡贤联谊会创造了机会。

新书首发后,极大的鼓舞了张荣继续为家乡创作的热情。2024年春节,在与家乡马渠镇的领导座谈中,张荣了解到马渠镇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后,遂下定决心为当地的文旅助把力。说干就干,短短两个多月的准备,张荣就把马渠镇的红色遗址、红色故事和红色人物做了一个初步梳理,一个大胆的旅游构想也逐渐形成。同时张荣也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本红色人物传纪《人民功臣常学智》的创作。

文化立本,助力庆阳乡村振兴

庆阳,作为华夏农耕文明发祥地,岐黄故里,石油新城和红色圣地。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壮观的、得天独厚的黄土地貌,这里沟壑纵横,梯田起伏,四季风景,截然不同。生活在南方的人对黄土高原充满着好奇,张荣深知这就是庆阳文旅吸引世界的核心所在。

2024年4月,正值庆阳杏花烂漫季节,由张荣发起的“川企镇原行-杏花季红色文化体验之旅”终于从成都出发来到了镇原县。这是镇原县迎来的首支川籍企业家观光考察团。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各地乡镇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马渠镇的张小伟书记和陈永泰镇长也被张荣这种说干就干的工作精神深深感动。在马渠镇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考察团一行先后考察了镇原北部地区的马渠、殷家城、三岔和南部地区的平泉等乡镇。每到一处,考察团都被当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优质的农副土特产品所吸引。在马渠镇梁寨村和殷家城乡殷家城村,当企业家们看到村办企业库存的胡麻油和黄花菜时,立即组织在川的校友企业家们帮助消化,不到一周时间,两地的库存均已销售一空。从参与考察的企业家眼神中,张荣看到了自己家乡未来的希望,事实证明,乡村振兴旅游业首当其冲!因为只有旅游才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另外,发展旅游业还可以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和保护,同时激发乡村的创新活力,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有效升级。

爱心助学,托起明天的太阳

公益是每个企业家的社会使命,作为四川孔子教育基金会副会长兼宣传部部长的张荣,近十多年来,一直参与教育公益事业,他长期深入四川凉山、阿坝、甘孜、南充以及大西北落后地区开展各类教育助学活动。在大凉山,张荣和孔子教育的企业家已经完成了180位彝族女孩初中阶段的助学帮扶行动,累计捐资金额超过400万元。2022年,张荣在和爱人肖成芳一同在凉山助学中,了解到一位叫阿达么的彝族女孩,因家庭变故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并面临中考辍学的危险后,张荣毅然决定为其拍摄一部励志的MV,以此来激发她重拾生活信心和备战中考的勇气。在校方积极配合下,仅仅用了三天,一部由阿达么亲自演唱的《祖国之子》MV正式上线,在歌声中阿达么重新找到了自信,找到了生活的信心。最终不负众望,以理想的成绩考取了县重点高中。考完中考后,阿达么便立即前往深圳打工,一个暑期为自己赚到了上高中的学费,她的励志故事也成为大凉山的一段传奇。

镇原县马渠华琦希望小学,是张荣读小学的地方。四月份“川企镇原行”中,张荣也不忘回到母校看望自己的老师和学弟学妹们。这所曾经破败的小学在爱心企业家张华的捐建下,校舍焕然一新。当看到曾经的老师还在这里不懈坚守时,让张荣深受感动。这次,张荣和四川的企业家们不但为孩子们带来了四川的“熊猫”,还将华琦希望小学设为四川孔子教育基金会定向联络学校。张荣承诺:要组织更多的企业家长期关注这里孩子,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健康成长。同时表示要给这里的孩子拍一部成语故事微电影,让山区的孩子也能在家门口过把“演员瘾”。

编后语:

张荣,一个执着追求的庆阳人,他用自己的坚韧与挚爱,书写着家乡的故事。从贫困的油房湾到创业的辛酸历程,他始终怀揣着对庆阳的深沉情感,努力将家乡的美好传递给更多人。他不仅是庆阳的忠实宣传者,更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张荣做事很低调,他从来都不说自己是个企业家,他说他只是有家乡情怀的一名游子。他梦想通过文化振兴,助力家乡走向繁荣;他对家乡那种发自肺腑的爱,让我们看到了坚持与奉献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珍爱庆阳这片热土。愿他的故事激励更多人,让庆阳的美丽与希望在他的努力下绽放光芒,永远闪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