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姜萍的争议:质疑越界了就是网暴

围绕姜萍的争议:质疑越界了就是网暴
2024年06月25日 11:29 前主编

围绕中专生姜萍的争议还在持续。

阿里数赛的决赛之后,入围决赛的39名数学高手,联名要求组委会调查,核心诉求是提供了两个选项:一是向入围决赛的选手公开姜萍和其老师的初赛试卷,二是呼吁第三方专家进行独立调查。

这39名数学高手的诉求,就像针对姜萍的很多质疑一样,非常之不体面。如果说怀疑比赛有问题,让第三方调查还算合理的话,要求公开姜萍的试卷,凭什么呢?

仅仅因为他们怀疑一个人,就要对他们公开。可是他们同样是选手,有什么资格评判试卷有没有问题?他们的结论有何公信力可言?

可以想象,无论他们说有没有问题,都不可能消除外界争议。而且哪怕试卷找不出问题,他们依然可以质疑那是作弊的结果。

所以这个要求,就不可能达到消除争议的目的,更像是为了寻找更多质疑羞辱姜萍的素材而已。

再说,如果最终试卷没有问题,他们有任何办法能够弥补对姜萍个人所造成的伤害吗?显然没有。顶多是廉价的道歉。

对质疑者来说,这是个怎么闹都不用付出什么代价的游戏。

就像这39人公开把质疑信发出来,以团队名义施压,却只有4个人敢对外实名。以正义之名,都不敢面对不测的舆论,可是面对姜萍的时候倒是无比勇敢?不觉得鸡贼吗?

对于姜萍事件,我个人一直的观点是,可以质疑,但是要基于事实,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然后要明确质疑对象,不能轻重不分,不能是非未明就恨不得把人往死里锤。

目前为止,包括那39位联名的数学高手都承认,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指向造假,所有的怀疑说穿了其实就是一句话,“不合常理”。

面对这种“不合常理”,有人产生疑虑,进而有所质疑,实属人之常情。但是主要的质疑对象,或者追问对象,应该是谁?显然是主办方。

赛事主办方认可了姜萍的初赛成绩,并且围绕她做了宣传,等于就为姜萍初赛的真实性背书。

所以,无论从现实能量还是责任伦理的角度,质疑者都该去追问赛事主办方,而不是铺天盖地去挖掘姜萍个人的隐私、甚至去造谣,找各种蛛丝马迹来污名化她个人。

有些质疑者还狡辩,说不能因为姜萍是17岁中专少女,就“身份退让”。这和身份退让有什么关系?弱者当然可以被质疑,不存在谁弱谁有理。最受诟病的不是质疑,而是质疑的方式和对象。

在这件事当中,哪怕就是造假了,最大的责任方也不是个人。在这种情况下,质疑者难道不应该克制一下针对姜萍个人的火力?

假装看不到那些人为造谣、那些已经达到网暴标准的发言,来捍卫质疑个体的权利,不显得荒谬可笑吗?

说的再实际一点,就算姜萍可以被质疑,质疑的烈度,至少也该和她可能的受益相匹配。她能从造假中获得什么好处?是有大学会因为一次民间初赛成绩就破格录取,还是有什么商业机构会直接聘用她?

目前为止,除了一些蹭热度的自媒体和所谓企业家过去,打乱她家人的生活,她没有从该事件中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有些人拍脑袋想出的所谓好处,都不可能轻易实现。或者说,姜萍要想再前进哪怕一小步,都必然要接受再次检验。她只有通过别的渠道,再次证明自己的数学天赋,才有可能兑现“收益”。

所以,就算没有质疑,姜萍在数学上到底有几斤几两,很快也会被测出来。数学能力这种东西,绝无可能靠造假一路蒙混下去。

这也是很多质疑让人难以接受的另一重原因。阿里数赛只是一个民间赛事,因为无门槛,每年都有业余选手在初赛获得不错成绩,而在决赛风光难求。

对姜萍的前期宣传,在时机和分寸上,显然把握的不够好,有夸张美化的嫌疑。但是一个业余选手在初赛表现好一点,往届和这一届,其实还有多位,算不得多么神奇。

而这样一个民间赛事,初赛成绩甚至哪怕是决赛成绩,并不能带来太多实际的利益。质疑者却假装无视这个基本事实,逮着姜萍的事无限上纲上线,从姜萍成绩说到可能造假,从造假说到可能获得各种利益,说到玷污数学纯粹,说到助长投机取巧,再说到造假之风败坏社会道德……

然后用无限上纲上线之后的严重后果,来加码质疑姜萍,恨不得要立马将她游街示众才解恨。这难道不是有意或者无意的滑坡谬误?

原因的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后果的后果的后果不是后果。把你们想象力泛滥之后能想到的恶果,都归咎到一个17岁女生可能造假上,实在太过残忍。

只讲同情弱小不问是非可算伪善,但以追求是非之名欺凌弱小,可称无耻。

网络时代很多人常会犯的错误,就是面对一个新闻事件,从新闻人物身上归纳出某种自己认同的理念或者价值观,然后就化身网络斗士,满世界寻找和自己价值观相对立的人,进行搏斗厮杀。

在这样的网络厮杀中,新闻人物自身是谁已经不重要,新闻事实的是非曲直也不重要,实际上就是不同背景人群基于自己价值观的站队和辩论,输赢都是意气之争,只不过人人都还举着公义的旗帜。

姜萍事件中,那些质疑者有多少人还真的在乎,一个中专女生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有没有可能真的热爱数学,并且有一定的数学天赋呢?

太多人把83分当成她的中考成绩在嘲讽,把黑板板书或视频里的笔记差错当成她完全不懂数学的证据。可是有没有可能,哪怕这几个细节是有问题,但和她初赛表现好可以同时为真?

有可能的。退一步说,哪怕可能性不高,对一个社会底层的未成年女孩多点耐心,让时间来检验,对这个社会又有多大害处?等一等决赛、等一等其他机构验证,不急于现在就扣造假的帽子,这个社会就礼崩乐坏了吗?

爱抽象的所谓正义,不爱具体的人,那实在是可悲的。更别说,在质疑者中,多的是并不真的那么在乎正义,只是举着正义的旗帜,进行流量的狂欢。

“捕姜阵营”这种名字都起的出来的人,就不要谈什么追求正义了吧,一帮网络流氓而已。

当然,最后还是需要强调的是,阿里数赛虽是民间赛事,并不耗费公帑,但舆论资源也是公共资源,既然这件事已经引发如此多的关注和争议,作为赛事主办方,还是有责任出来做一些解释,为消除质疑和各种撕裂,做一些努力。

能不能说服质疑者,不取决于主办方,可是及时站出来发声表态,应是责任所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