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不敢“摆烂”?

为什么有的人不敢“摆烂”?
2024年11月10日 10:03 互联网潜水员

来源:壹点灵心理©

表妹婷婷今年读大四,上学期她学习、做科研两手抓,累得经常跟我吐槽。

所以前几个月放暑假那阵子,她好不容易可以休息,我约她出去旅游。

没想被到她拒绝,理由是太忙了。

她说:

“越到了这个时候越不敢休息,我身边的同学去年就开始支教、实习了。
我就是去年暑假放松了一下,回去就被人甩了一大截,今年可不能摆烂了,还是老老实实该干啥干啥吧。”

她这一番“积极向上”的话,我听了之后却觉得有点诧异。

我很清楚去年暑假她并没有“摆烂”,而是花了大半的时间参加科研立项,只是中途休息了几天。

经过一番观察后,我终于明白了,她所害怕的并不是竞争者,而是那个“不够努力”的自己。

她放假时的画风是这样的:刷着刷着手机,突然冒出一句“啊又浪费了半天时间,好颓废呀。”

偶尔起晚了一个小时,就跟弄丢了一百万那样沮丧。

然后接下来一整天都行色匆匆,好像总有忙不完的事情,就连原本约好的早茶也不去了。

她永远都是这样努力,但努力的结果并没有让她变得放松,反而更加紧绷了,那么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也许所有不敢“摆烂”的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症结,就是他们不敢相信自己。

为什么有的人不敢休息?

那天之后,我专门找了机会和婷婷沟通,终于让她说出了一直以来的心结:她总觉得自己没别人认为的那么好。

婷婷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逢年过节,她的父母总是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

“我这孩子就是省心,都不用我们管,自己就很自觉做作业了。”

其实她也经常有想看电视不想做作业的时候。

但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只好默默忍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想法:

真实的自己并没有那么好,必须要逼着自己上进才行。

所以她为什么会如此努力?

因为她在意的并不是努力后的结果,而是努力本身:

这是她维护自尊的一种方式,只有努力了,她才觉得自己是符合别人期待的。

心理学家亨利·泰吾根巴姆(HenryTajfel)和约翰·特纳(JohnTurner),曾在自我概念维护理论(Self-Concept MaintenanceTheory)中做过相关的论述:

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该理论认为人在形成稳定的自我概念之后,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来维持自己的自我概念。

所以当他们遇到威胁到自我概念的情况时,可能会采取自我防御的措施,以保护内在的自尊。

以婷婷为例,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已经形成了“我不够好,必须要努力才能变得更优秀”的自我概念。

在这个自我概念中,“努力”是必需品,相应地“休息”就成为了一个威胁因子,是不优秀的象征。

因此不管多累,她都不敢休息,生怕自己一停下来就“堕落”了,只能逼着自己像机器一样不断运作。

为什么我们不相信自己?

婷婷跟我说:

“其实我也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我都跟自己说‘你已经很优秀了,放宽心一点’。
但内心就好像有一条绷到极致的弦。
人只要稍微放松,脑海中就会滚过一万个自己摆烂、变颓废的场景。
然后什么心情都没了,只能认命般继续努力。”

在那一刻,我才完全理解她这种“被动型卷王”的痛苦,毕竟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实在太复杂了。

哪怕我们努力想往好的方向改变,也总有很多因素,会阻止我们相信自己。

所以有哪些原因,可能导致我们无法自我信任呢?

1)原生家庭的教育缺陷:

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很多父母并不信任孩子,或者不想让孩子“骄傲”,所以长期采用打压教育。

孩子无论做得多好,都等不来父母的一句夸。

小时候看《家有儿女》,觉得刘星就是三个孩子中的活宝,如今重温却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刘梅就会对刘星冷潮热讽,各种对比。

“才七十八分啊,你能不能不老跟自个儿以前比啊,你能不能跟人小雪比比,跟你老妈我比比。”

那成绩好了就没问题了吗?

并不是。

某一次刘星努力复习获得了好成绩,却被一致怀疑考试作弊,刘梅还亲自到学校向老师道歉,直接把刘星搞厌学了。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对自己充满怀疑,而如果不想承认自己的“不优秀”,唯一的办法就是催促自己不断努力。

2)假性自体对外界的迎合

在心理治疗中,我们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假性自体(FalseSelf)

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和他人的期望,而形成的对自己的一种虚假认知和表现。

以婷婷为例,真实的她其实渴望放松,但由于从小父母过于强调她的乖巧和懂事,导致她在“好孩子”的形象面前产生了羞愧心理。

为了防止自己变成别人口中不优秀的人,她内心深处形成了一个“监工”,即假性自体,总是拿着鞭子来抽打自己。

所以这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攻击,是假性自体为了迎合外界的期待,强行掩盖了真实自体。

假性自体和真实自体此消彼长,一旦前者过于强大,后者必将迎来崩溃。

所以如果想要破局,关键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回真实的自己。

如何找回自我信任?

如果你不幸也有上述提到的这些问题,那应该如何改善情况呢?

1)写观察日记,了解最真实的自己

由于假性自体过于强大,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机会很好地了解真实的自我。

因此我们建议第一步,先通过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在开始记录之前,明确你希望记录的内容和目的。

如果你的目的是了解自我,便可以重点记录自己的变化,以及从变化中得出的反思。

比如,过去你总是想象自己一休息就会摆烂,但现在的你可以尝试休息一两天。

然后每当状态和情绪有变化的时候,就把这种变化记录下来。

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并不会一直沉缅于过于放松的状态,有可能在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就想工作以及学习了。

这就说明你的天性里是存在爱工作和学习的一面的,并不是一放松就“堕落”了。

相反,你一直在积极地为生命寻找出路。这样的你,并不需要视休息为洪水猛兽。

2)反驳不合理的动力

为什么有的人会活得很辛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概念本身是不够准确的。

比如有的人总是逼迫自己上进,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我不够优秀,就没有人会爱我”。

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真的只有优秀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爱吗?

你可以回忆过去的经历,用经历来反驳这个说法:

比如以往的你可能犯过错误或者发挥失常,但其他人对你表示了谅解和鼓励,说明优秀并非得到爱的唯一途径。再者,你可以在亲密的人面前,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然后态度诚恳地解释和道歉,并观察对方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对方都是能够理解的,甚至有可能因为你的坦诚,而让双方的关系更进一步。

如此一来,你就会发现哪怕不表现得十全十美,也可以获得充足的滋养。

逼迫自己“上进”的动力也自然没了。

3)放下假性自体,找回真实的自己

做完上述2点之后,相信你对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所以最后一步,就是慢慢放下外界的期待,做回真实的自己。

以往的你可能总是有意无意地寻求他人的认可,但现在你要尝试用内心驱动来替代外界驱动。

你可以列下一个清单,有什么是你自己希望做,但碍于外界压力一直没有做的?

把你想到的符合这一点的事情全都写下来,然后按照实践的难易程度排个序。

比如你一共写了10件事情:
难度一的是“不受外界打扰地休息两天”,难度十的是“转专业/跳槽”。
那么你就从难度一开始,制定一个周末休息小计划。
到了周末就摒除外界干扰,尽情享受休息时光。
过后如果有人问起,再向他们解释。

如此类推,如果你完成了愿望一,那就开始计划愿望二、愿望三……直至你的真实自体越来越充盈。

这个过程可能会遇到外界不理解的声音,但我相信良好的沟通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剩下的小部分就随它去吧。

毕竟人生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选项,如果真实自体和假性自体只能二选一,那请你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写在最后

马丁·路德·金说过“信心就是走出阴影,踏上光明的第一步",所以我希望每一个“被动型卷王”,都能重拾对自己的信心。

把自信心建立在真正的自我上,而不是一个需要努力维持,控制的假象上。

愿我们都能活出自己,以自己的节奏,找到生命的出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