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历史上,黄河两岸曾经诞生过许多大城市。
黄河,也是世界上改道最频繁的河流,历史上,仅大的改道就有26次(据黄河水利委员会)。
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北决口。此后50多年间,黄河一直在汴渠与济水间肆虐。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王景治河后,黄河出现了800余年的稳定期。
五代时期,黄河再次出现水患。黄河开始改道北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南宋建炎二年(1128),东京留守杜充在滑州掘开黄河提防,使黄河南流。
黄河北流期间,河道并不固定,但大体上是在今濮阳滑县附近决口,分东西两路北流至今大名附近再次选择方向。而大名也就依靠着黄河之险成为北方重镇,进而成为北宋陪都。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辽朝在今天的京津唐一带集结重兵,伺机南侵。由于北宋都城开封地处四战之地,朝中很多文武官员主张迁都洛阳。曾在大名府为官的宰相吕夷简则提出“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大名府位于当时的黄河干流附近,是辽军南下渡河的主要通道,为开封的北大门,号称“控扼河朔,北门锁钥”。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建议,于当年五月定大名府为“北京”,并大规模扩建城池。辽朝听闻此信后,果然取消了这次南侵的计划。
1128年黄河改道南流后,大名府“控扼河朔,北门锁钥”的地缘优势不在,失去了陪都的光环。在金元两朝大名府虽然降为普通的府城,但仍规模巨大,不失为河北的重镇。明朝建文三年(1401年),一场洪水淹没了大名府城。此后,明朝虽然在被淹城池的西部建了新城,但规模已不可同日而语。
图中右边圈起来的大方框为北宋大名府城示意图,左下角圈起来的小方框为明大名府城,不难看出二者规模悬殊。北宋大名府城东边的河流是卫河,西北部的河流是漳河,卫河和漳河在北宋时期均做过黄河的河道。
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设直隶巡抚,直隶正式建省。直隶巡抚驻大名府,大名府成为河北省(直隶省)的第一个省会。不过,大名府只做了不到3年的省会,直隶巡抚就移驻真定。直隶省会也是大名府的最后荣光。此后,大名府成为一个普通的府城,民国建立后,府城的地位也丧失,变成一座普通的县城。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