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底层逻辑

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底层逻辑
2022年08月25日 14:10 河马财经研究

近期,上市公司回购自家股份动作频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近900家公司披露回购预案或实施股份回购,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0%,回购金额接近700亿元。上市公司通过积极回购,增强投资者信心,向市场传递看好企业内在价值的信号。尤其是4月底前后,A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抛出回购方案一定程度提振了市场信心。

A股市场掀起回购股份热潮

股份回购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金融活动。成熟资本市场中,股份回购已经成了上市公司重要资本运作工具之一,是上市公司提升(稳定)公司股价,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提升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本结构的方法。不仅有利于维护公司的形象,而且对稳定市场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上市公司管理层为提升上市公司的内在投资价值,通过股份收购,可以传递价值被低估的信息,从而提振自身股价。

A股市场来看,2018年和2021年至今出现了两次回购潮,第一次2018年由于政策调整与市场调整,A股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回购潮,当年首次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预案事件数就达到535个第二次则是2021年至今,市场调整和股权激励等目的需求,上市公司又一次出现回购潮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22年至今,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金额前十大的上市公司分别为美的集团、海尔智家、万科A、荣盛石化、顺丰控股、比亚迪、恒力石化、恒瑞医药、云南白药、迈瑞医疗、世纪华通、桐昆股份和用友网络,均为优质且资金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

从已实施回购公司的情况看,主板上市公司为主力军,594家公司实施回购近556亿元,规模占比约为81%,接下来依次为创业板的214家、科创板的64家以及北交所19家。从行业分布看,实施股份回购的公司主要集中于医药生物、电子与计算机3个行业,总数量近300家,占比超过三成。

尽管近年来A股市场股份回购已愈发常见,但业内人士认为,相比成熟发达市场,当前A股市场回购规模仍然较小,上市公司回购功能的发挥以及推广应用,未来依然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政策支持用好回购工具

2022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结合沪深两市实施细则的深化,放宽了上市公司自有资金回购股票的限制,据测算,可以带来超过3万亿的潜在资金,这无异于给股市带来一针强心剂。

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等因素叠加影响,上半年A股市场呈现明显震荡走势。为此,监管层面多次释放信号,并出台相应政策,引导鼓励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增持,促进市场稳定。

4月11日,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5月份,沪深交易所也明确支持股份回购。上交所提出,研究推动上市公司回购、增持等稳市行为便利化,继续支持鼓励资管机构、人员自购,配合做好长期投资者入市工作。

近期,证监会为了深化投资改革,推出了养老金公募基金新政,也大力引导长线价值投资、养老金入市、专业投资,鼓励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回购、现金分红等形式给到股东更多的投资回报。

正确看待回购股份市场影响

作为上市公司的“肢体语言”,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回购可以向市场传达公司经营和现金流相关的积极信号,稳定市场预期;对于投资者来讲,上市公司回购后,公司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改善,间接提升投资价值;对于资本市场来讲,上市公司常态化回购能够增强投资者信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对于投资者来说,还需要跟踪实际回购的规模和进度。

从目前已推出回购的上市公司案例来看,其回购规模(占股本比例或金额)基本都不太大,超过公司股本5%以上的我们可以认为属于比较大。回购行为如果体量过小,容易被市场解读为噱头,并不能有效激发投资者的跟随热情,而一旦上市公司因各种原因未能充分履行承诺,还将产生信任度衰减的负效应因此大部分回购方案更多的是有利于长期稳定股价。

而如果实施规模较大,则将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尤其是现金流提出要求,显然很多公司并不能达标。而且,对于处于产能扩张关键期或业绩快速上升期的公司而言,大笔资金用于回购其实有些大“财”小用,并不是解决价值低估的最佳方式。所以说,回购行为并非适合所有上市公司。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