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投资变成了段子?这样的“玩笑”不好笑

当投资变成了段子?这样的“玩笑”不好笑
2022年10月12日 08:52 河马财经研究

近日一场脱口秀表演,在资本市场带火了一支股票脱口秀演员大起大落的炒股经历,成功了感染了观众的情绪,更是让投资者感同身受。被“段子”点名后,该股票股吧成为股民“打卡纪念地”,甚至有人将其冠之以“脱口秀概念股”。“狂热的流量”被冲昏了头脑,反倒交相呼应了脱口秀演员最初所讲的笑话主题:散户的心态。

一场“玩笑引得资本市场一振

假如脱口秀的包袱只是图观众一乐,那么娱乐效果也算是功德圆满但段子调侃与编排之间的真真假假却引发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实际效果,影响投资者的决策甚至是整个股票市场的情绪,那么整个事件就完全变了味,让一个玩笑再也笑不起来。

股票开盘的一字涨停,显然是娱乐效果的蔓延,上交所及时发布相关通报,依规对拉抬股票开盘价等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后续还将持续加强监管,对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投资者正常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从严认定、从重采取自律监管措施。这就明确地向市场传递了此类毫无根据发生价值波动行为的监管立场。

《经济日报》更是毫不客气地发表评论员文章直言:别把脱口秀当投资指南。文章称,此次股票突然涨停属于热点事件驱动,涨停逻辑与其基本面、业绩好转与否毫不相关。提醒投资者,股票买卖有风险,投资者应基于公司的价值判断进行理性投资,切莫根据脱口秀“笑点”来决定股票投资。

公共场合不能随意开玩笑

短短几年时间,蛰伏小剧场的脱口秀走上了大众舞台,脱口秀也因自带话题而带火的商品频频出圈。脱口秀演员擅长“玩梗”,“玩梗”在文娱领域属于艺术创作,被赋予了更高的创作自由。我们当然认同,应该给喜剧创作留有足够的包容和空间,不要动辄“开不起玩笑”。

但这不意味着,创作者可以完全任性,不需要对内容进行起码的把关审核。段子进入到投资领域,那么对于它的尺度标准就应该出现质的提要知道,股票投资不是一件可以开玩笑的事,它涉及真金白银的投入,任何的误导都可能会带来实实在在的代价。这也是为何此事发生后,从涉事公司到监管部门都要公开澄清和表示关注的原因所在。

在以往的操纵证券市场案件中,就有知名主持人利用其影响力,先行建仓,再公开荐股,进而反向卖出的方式从股票交易中攫取收益,变身黑嘴。这种做法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交易秩序,侵害了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这个意外出现的插曲,或也给当前日益受捧的脱口秀表演提了一个醒:千万要把握好创作、段子与真实世界的边界。坐拥巨大流量的综艺节目,以及某些演员个人影响力日益增加,节目中随口说一句话,可能就会在相关领域引发巨大反响,涉及诸多方面利益。否则,不仅可能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也很可能给行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投资行为更开不得玩笑

追逐这种快速变化的热点,让流量引导投资,本质依然是投机取巧的行为。A股市场长期存在投机炒作的行为,近些年来,市场对概念股与题材股的炒作大一直是有此消彼长的趋势。诸如“药茅”、“榨菜茅”“酱油茅”“宁王”等概念与题材的出现,其实都是市场为了投机炒作而编造出来的结果。“一段脱口秀带火一支股票”,如此魔幻一幕,也未尝不是股票投资市场某种真实生态的注脚。当玩笑“蝴蝶翅膀”突然煽动,就会在某个领域带来一场意想不到的龙卷风。

股票的短期高关注度为炒作提供了土壤,若网民的这种娱乐式追股被游资等相关机构利用,不排除会掀起一轮炒作风波,扭曲资本市场生态环境,背离了配置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因此,尽管实质性的损害尚未发生,仍应对这类现象保持警惕,避免“娱乐式”炒股成为风潮,并最终演变为新的炒作方式和割韭菜方式。

不过,近年来,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步提升,基金投资、长期投资等理念正逐步被个人投资者所接受,A股跟风炒概念现象已有明显缓解。监管层越来越加大力度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对无资质荐股、“黑嘴”等进行严厉打击。此次事件中的相关各方和广大网友重申了一个常识:投资是严肃专业的事,不适合随意拿来充当搞笑素材。广大投资者需要主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理性投资,谨防被人轻易割了韭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