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恐龙时代

导读

2004年,父亲送我一套恐龙模型作为生日礼物。当时刚上幼儿园的我欣喜若狂,面对这些拥有巨爪、凶牙、庞大体型的生物,充满了无限想象。恐龙的身影是那样威风凛凛、引人注目,以至于整个童年,我都幻想着能穿越时空,亲临恐龙时代,探寻它们的神秘。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随着年龄的增长,恐龙,就像那套二十年前父亲赠送的模型一样,渐渐在我的记忆中模糊,悄然消失……

图 1 电影《侏罗纪公园》海报,海报中恐龙的身影是那么威风凛凛,引入注目,童年时我一直幻想着能进入恐龙时代一探究竟。

地下的巨大遗骸

在18世纪的欧洲,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矿工们正在进行一项日常的工作——开采富含煤矿的地下矿井。这个小镇位于英国北部,四周被苍翠的山丘环绕,矿井深处传来阵阵轰鸣声,仿佛地球在低声呼唤。然而,这一天,矿工们在挖掘煤矿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块异常的岩石,包含这与周围环境完全不同的巨大骨头碎片。但当时人们对这些化石的理解非常有限,这些巨大骨质化石被误认为是巨人或神灵的遗骸。

时间来到1822年,一位名叫吉迪恩·曼特尔的英国乡村医生和他的妻子在路上散步,瞥见一旁碎石堆中有几枚巨大的动物牙齿。作为一名医生,曼特尔敏锐的发现这些牙齿可能来自与某种像蜥蜴的古老生物。他在1825年正式发表了这个发现,并给这种古老动物起了个拉丁语学名,叫做“Iguanodon”,在我国被译为“禽龙”。因此,曼特尔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恐龙研究者。

图 2 作者拍摄的霸王龙骨架模型(常州市恐龙博物馆)

1842年,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正式创造了“恐龙”(Dinosauria)一词,用来描述这些古代的巨大爬行动物,并将其分类为一个新的动物群体。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deinos”意为“恐怖的”,“sauros”意为蜥蜴”或“爬行动物”。后来,这一术语被东亚国家翻译为“恐龙”。中国和日本传统上有关于龙的丰富传说,龙被视为神秘而强大的生物。因此,使用“恐龙”这一名称不仅契合了东亚国家的文化背景,还表达了对这些古代生物的敬畏和联想。而在欧洲和美洲,恐龙的名称仍然保留了其原始含义,即“恐怖的蜥蜴”。

奇妙的恐龙时代

恐龙的故事开始于大约2亿三千万年前的三叠纪。最早的恐龙可能只有狗的大小,身形轻盈,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开始进化,演变出各种奇特的体型和生活方式。到了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的身影达到了巅峰。例如,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是白垩纪的超级掠食者,它以巨大的身躯和强大的咬合力统治了食物链。而雷龙(Brachiosaurus)则以高耸的脖子和庞大的身躯在植被中漫步,成为草食性巨兽的代表。

图 3 中生代恐龙想象图,来源于站酷海洛“hellorf.com”

恐龙曾在地球上主宰了一亿多年。在恐龙的世界里,它们不仅体型各异,还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肉食性恐龙如迅猛龙(Velociraptor)是精准的猎手,而草食性恐龙如三角龙(Triceratops)则是强大的草食动物。恐龙们与当时的生物的互动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使得它们的世界充满了生机与竞争,甚至影响了现代人类的进化。

比如:一篇发表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的文章就指出,由于恐龙在白天的绝对统治地位,早期的哺乳动物不得不进化出恒温特性在晚上出来活动,以此躲避变温动物在白天对它们的捕食。此外,人类眼睛中的视杆细胞也可能来自于这些夜行性祖先。父母们常说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熬夜看手机,吃夜宵,其实2亿年前的祖先早就过上了“夜生活”。

失落的白垩纪世界

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正径直向地球飞来。那时的地球风和日丽,霸王龙在四处寻找猎物,不远处,一群三角龙在溪水旁悠闲地吃草,一些哺乳动物和早期鸟类则在林间觅食。

毫无预兆地,这颗小行星猛然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形成了巨大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瞬间,山崩地裂,岩浆喷涌,撞击的冲击波还引发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火山灰、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弥漫在空气中,遮蔽了阳光,引发了剧烈的气温变化,并导致海平面波动和酸雨等灾害,破坏了恐龙的栖息地。栖息地的减少和气候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加剧了生物的大规模死亡。动物和植物的陨灭使得食物链崩溃,疾病泛滥,尸骨遍地,哀鸣声此起彼伏,整个世界仿佛陷入炼狱。

这场天灾最终导致了恐龙的迅速灭绝。即使是曾经在中生代称霸一方、拥有巨爪、矫健身姿和威风凛凛外形的恐龙,也如历史长河中的流星般,迅速消失不见。

图 4 中生代生物活动想象图,来源于季强《腾飞之龙》
图 5 恐龙灭绝想象图,来源于互联网

消逝与成长的故事

再次接触恐龙,是在一堂地史学的实验课上。依稀记得,长沙的夏天酷热难耐,王老师在讲台上讲“生物大灭绝”这一章,实验室里摆满了恐龙化石与模型。然而,那种孩童时期的欣喜与好奇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对作业和考试的思虑。那份好奇心究竟从何时开始消逝?似乎如同恐龙的灭绝,早已悄然从我的记忆中淡去,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今年暑假,我回到母校探望恩师。路过熟悉的教学楼和古生物实验室,以及曾与女友相拥的花坛,内心忽然充满抗拒。脚步沉重,无法靠近,因为往事历历在目,今日却只剩我一人独行。哦,原来那“奇妙的恐龙世界”仍在那里,只是我再也无法回到当初了。

脑海中回荡起香港老歌《每当变幻时》里的歌词:“每当见夕阳,便知时光去。”此刻夕阳西下,我明白时光不再。我清楚自己在变老,却不愿直面这老去的模样。正如李商隐所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虽美,时光的消逝却令人畏惧。

面对消逝,人类常常自问:“生命是什么?”恐龙的故事似乎告诉我们一个答案:生命就是生命——一种平凡而自然的存在,没有什么特别。无论曾经多么强大、显赫,终究无法逃脱时间的流逝。

然而幸运的是,时光流逝也带来了成长。正如恐龙灭绝后飞鸟诞生,无知的孩童亦渐渐学会了理性的思考。

注:本文图片除图4、5均来自互联网公开版权,如有商业用途请联系作者更换图源。本文除去注释总字数小于2000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