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在华吃瘪,横行全球

雷诺:在华吃瘪,横行全球
2024年11月28日 10:06 嘉宾商学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狄更斯的这句盛世危言,对于今天的雷诺来说或许再合适不过了。

作为法国国民车企,雷诺年营收达500多亿欧元,在全球市场纵横捭阖;但在中国这片全球最肥沃的汽车市场,雷诺苦心经营了30多年,却屡屡受挫,甚至走到了被迫退场的境地。

败退中国,雷诺犯了哪些错误?它在全球又有怎样的制胜之道?

1、“雷诺们”输得不冤

自1993年入华以来,雷诺可谓命途多舛:

在成立的合资品牌中,三江雷诺、东风雷诺、华晨雷诺金杯均已“扑街”;雷诺江铃虽然幸存,但一直不温不火;东风易捷特也不敢在中国市场上battle,纷纷销往了海外。

奋斗三十载,却慢慢沦为“消失的它”,属实有些可悲。

事实上,雷诺的处境并非个例,它的法国老乡们,同样在中国碰了一鼻子灰。

2023年,中国市场汽车销量突破3000万辆,其中法系车只卖了不足8万辆,相当于比亚迪一周的销量。

雷诺和它的法国兄弟们,之所以在中国遭遇“滑铁卢”,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养车难。

早期,修法系车的许多零部件都要从国外进口,加上令人犯难的管路设计,让法系车的保养维修费时费工、价格高昂;后期,随着法系合资品牌陆续退出中国,让本就缺乏网点的售后问题雪上加霜。

以2014年的顶配雷诺科雷傲为例,虽然售价不足30万元,但零配件的总价竟高达215.5万元!难怪被人调侃“不如拆了新车卖零件”。

第二,缺乏本土化。

面对中国市场,法系车并没有及时因地制宜地研发产品,而是长期孤芳自赏地坚持“洋派”设计。

比如雷诺科雷嘉就曾根据法国人的操作习惯,将定速巡航放在电子手刹附近,一度让中国车主手忙脚乱。

第三,竞争激烈。

目前,国内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已被新能源车占据近半壁江山,而在新能源领域,整个外资品牌占比还不到一成。因此,市场的主导权、产品定价权也逐步移交到了中国车企的手中,除特斯拉外的外资品牌,短期内很难取得竞争优势。

图源:雷诺官网

2、出了中国,雷诺强得可怕

然而,只要把目光从中国转向全球,你就会发现,雷诺其实无愧于“欧洲第三大车企”的名号。

2024年前三季度,雷诺集团的全球总销量163.72万辆,营收达到377亿欧元。

那么,雷诺在全球市场有什么制胜之道呢?

首先,雷诺深知,与其单打独斗,不如“拉帮结派”。

1999年,雷诺和日产结成联盟关系。2016年,随着三菱的加入,该联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联盟之一。

在规模效应的影响下,联盟通过统一采购、共用配件的方式,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成员间的技术共享,也均摊了研发压力。受益于这一模式,联盟生产的车型最高节约了40%的成本。

此外,联盟成员还利用各自的领导地位和地理优势,帮助“队友”在尚未进入或份额极小的市场开疆拓土,降低了各自的试错风险。

数据显示,该联盟产生的协同效益逐年累加,仅在2013年到2017年,就分别达到了29亿欧元、38亿欧元、43亿欧元、50亿欧元,和57亿欧元。

虽然2018年的“雷诺高层日本被捕事件”给联盟带来了冲击,但雷诺并没有轻易放弃“组队”,反在2023年与联盟签署了新协议,将合作再续至少15年。

与此同时,雷诺也在积极寻找新拍档,以减少对老队友的过分依赖,而吉利正是“良配”。

一来,对欧洲市场产生规模需求的中国车企只有两家,一家是上汽,可惜已和大众深绑了CP;另一家就是吉利,还是个“黄金单身汉”。

二来,吉利曾与沃尔沃合建了“极光湾”。这波操作过动力总成合资公司的经验,也是双方能够展开合作的重要因素。

于是,2024年5月,雷诺、吉利的合资公司“皓思”(HORSE Powertrain Limited)应运而生。

新公司完全延续了“极光湾”方案:50%:50%的持股比例,注入各自的动力总成业务,在向双方供货的同时,允许向第三方提供解决方案。

据悉,“皓思”在欧、亚、南美拥有五大研发中心和17家工厂,年产能超500万套发动机和变速箱,几乎可满足全球80%的混合动力和燃油动力的市场需求。

若将它的客户们算做一家汽车制造商,那么这个“虚拟”的甲方将在全球车企中排名第六,连雷诺、日产都要为其让路,其规模效应可见一斑。

此外,与吉利的合作也让雷诺近乎0成本地拿到了DHT混合动力技术。这套技术领先欧洲,就连大众也是靠着上汽才才解决了DHT的技术授权。

不难看出,在找“商业搭子”上,雷诺是有点路径依赖,但也确实一本万利。

其次,不同于有些保守的欧洲老乡,面对智能电车的冲击,雷诺更像一个“弄潮儿”。

今年10月,在老家巴黎的车展上,雷诺大手一挥包下五个展台,携7款全球首发车型和2款概念车大秀“肌肉”。用CEO卢卡·德·梅奥的话说,这是集团“30年来最强大的产品阵容”。

而阵容的C位,竟是新能源车:氢能超跑、纯电复古轿跑、碳排放同级别减少90%的概念车等一一亮相。

作为全球第一个全系列拥抱纯电动汽车的传统车企,雷诺制定了自己的宏大计划:到2025年,乘用车新车实现全部电动化;2030年,电动车占比达到90%;2050年,公司全面实现电动化。

为达到这一目标,雷诺专门成立了聚焦纯电动汽车和软件的新公司——Ampere。

借助雷诺中国,Ampere号称打造出一支“不输于特斯拉”的研发团队,曾在短短18个月内,就将磷酸铁锂(LFP)技术应用于其汽车产品中,并计划在2028年推出无钴电池技术,可实现15分钟内快速充电。

此外,从2021年起,雷诺就着手打造欧洲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基地——雷诺电动汽车城(Renault ElectriCity)。

该汽车城由雷诺法国北部的杜埃(Douai)、莫伯日(Maubeuge)和睿泽(Ruitz)三家工厂整合而成。由于选址位于欧洲BEV需求的中心地带,汽车城三分之二的产能,将由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消化。

而雷诺的新伙伴——远景集团和敏实集团,也会为此提供电池和电池盒的生产方面的技术支持。这让汽车城拥有了集研发、供应、生产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完整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可以将生产成本降低至车辆价值的约3%,并在2025年达到年产40万辆电动汽车的产能。

而在电动化平台架构方面,雷诺也下足了功夫:先是联合日本工程师精心打造了CMF-EV,又要在25年开始量产CMF-BEV。

前者是专为C、D级车型设计的纯电动平台,可提供高达580公里的WLTP续航里程;后者号称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紧凑型纯电动车型平台,搭载它的纯电车型与现有的雷诺ZOE相比,生产成本可降低33%,能耗减少10%以上。

一套组合拳下来,电车业务成为了雷诺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2024年上半年,雷诺在欧洲市场的电动化汽车销量占比达到了29.6%。其中,混合动力系统车型的销量更是同比激增了59.6%。

再者,借力中国产业链,雷诺“四两拨千斤”。

中国车市发展太快,以至于许多品牌都来不及摘掉有色眼镜,还只把这里看做销量奶牛。

但肯“睁眼看电动”的雷诺却发现了中国汽车生态所能够提供的养分:中国掌控着全球75%的电池产能,80%-90%的原材料精炼,以及50%的生产稀有金属的矿山。

这意味着,在中国造电车有着无以伦比的成本优势,比如:

在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其单位成本就要比美国工厂低65%;

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的CEO唐唯实也表示:“同款车型,在欧洲开发、生产就要比在中国贵30%”。

此外,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内卷的中国企业还将电车生产周期压缩到了2年,不及传统燃油车开发周期的一半。

面对中国的“低成本、高效率”,雷诺聪明地选择了“与其竞争,不如加入”,通过借力中国市场的发展红利,为它的全球产业布局赋能。

例如,雷诺合资的东风易捷特,就早早走上了“中国造-海外销”的发展路线,旗下热门的纯电车型Dacia Spring(达契亚春天),更是以近10万的年产量成为了中国第二大出口车型,在海外享有盛名。

2023年,Spring一举拿下欧洲电车市场销量前三的名次。这让尝到甜头的雷诺对“易捷特模式”欲罢不能,于是趁热打铁,计划在26年推出电动版Twingo。

在中国产业链的助力下,Twingo的单车造价将减少一半。以不足2万欧元的成本打造一辆A级轿车,这在欧洲属于天方夜谭。

除此之外,雷诺还以供应商、赞助商、车队拥有者等多重身份积极参与F1赛事,提升品牌形象;也通过全球各大洲的多个生产基地,实现资源的整合与经营策略的灵活变通。

种种套路下来,这家百岁车企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风采不减当年。

雷诺F1车队征战阿布扎比

3、雷诺引路,合作共赢

这种“中国产能绑定外国品牌”的模式,是雷诺实现电动时代“再全球化”梦想的捷径,同时也成就了吉利等中国车企求生求变的新探索。

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营收突破10万亿元,但疯狂的内卷却让利润总额只勉强达到5000多亿元,一口气回到了4年前。

与此同时,美国又大幅提高进口中国电车的关税,给中国车企设置了壁垒高墙。

对于大多数中国车企而言,既存“内忧”又有“外患”,已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此时,吉利却通过合资项目敲开了欧洲——这片常年销量千万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的大门。

由于中国新能源技术发展太快,导致很多技术产品,哪怕在国内没有竞争力,但在海外仍能形成“降维打击”。

通过与雷诺合作,吉利不仅均摊了研发成本,获得了集采优势,还让国内落伍的“旧技术”,在海外迎来了第二春,大大延缓了技术生命周期。

有了雷诺的引路,吉利的出海征程便少了诸多阻碍,这或能为其未来打通欧洲等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现如今,中国已超越日本,问鼎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出海,寻找更广阔的市场,成为了越来越多中国车企的必选项。

百岁车企雷诺的全球化之路,为中国“后起之秀”们做出了示范——合作双赢,永远是更明智的选择。

作者 | 庞加莱的诗

出品 | 嘉宾商学

参考资料:

[1] 郭梓.雷诺,在华“神隐的它”卷土重来?.禾颜阅车.2024

[2]春雪春风.打不开中国市场的雷诺,对中国企业情有独钟.道哥说车.2024

[3]黄春萍.雷诺搭上小米和理想,为“杀回”中国市场做准备?.汽车头条.2024

[4] autocarweekly.没落富家子雷诺,在遥远的东方寻找救世主. autocarweekly.2024

[5]杨晶.市值反超日产,雷诺活成了Stellantis. 汽车公社.2024

[6]郭怀毅.1.4万亿,雷诺瞄上新市场. 亿欧汽车.2024

[7]侃车的老司机.法系车败走中国: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玩车情报.2024

[8]汽车产品设计.[汽车资讯]为什么法系车在中国市场不温不火. 汽车产品设计.2024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