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让听障学生“听”见法治之声

西南政法大学:让听障学生“听”见法治之声
2024年04月17日 18:25 金台资讯

“一手横伸,掌心向下,自胸部向下一按;紧接着一手伸拇指,顺时针平行转动一圈,这就是‘安全’的手语。”近日,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有声”特殊群体法律服务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携手复旦大学普法团队,开展以“校园安全与防恐防暴”为主题的线上手语普法活动。

课堂现场。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课堂上,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支委会委员、二级法官助理李河强参与连线答疑,工作室部分师生全程提供在线手语翻译,确保信息无障碍传达。来自内蒙古、四川、西藏等地5所普通学校的健听学生、16所特教学校的听障学生共计2万余人汇聚“云端”,共上一堂“无声”的法治课。

“双手微张,在身前画一个大圆,把所有东西包含在里边,表示‘全’。”“左手比示‘1’,右手比出一个有缺口的长方形,再把两只手贴在一起,表示‘民’……”在活动首个环节——法律手语推广中,工作室成员刘志馨借助视频通话,就手指动作、掌心朝向、运动路线等技术要领分别展开讲解,共讲授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五个关键字词的手语打法。

复旦大学普法团队的姚宇豪、张芳宁及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国家安全方向的博士杨倩,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讲人,分别就“恐怖主义是什么”“校园安全与恐怖主义”“网络安全与恐怖主义”三个话题展开宣讲,将日常校园生活场景与恐怖活动事例等进行结合。

李河强在进行连线专访时,围绕如何看待恐怖主义和国家安全的密切联系、如何学习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为广大师生支招,并以诉讼实务为例,介绍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典型案例和重庆经验。

据了解,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有声”特殊群体法律服务创新工作室于2021年初成立,主要依托该校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的教学资源,联合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多方力量,致力于为听障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工作室充分发动校内外资源,对接成渝地区实践,不断创新听障群体法律服务形式,打造了一支既懂法律又懂手语的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手语普法活动。

近年来,工作室已在全国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上百场线上线下法律手语普法活动,为听障人士提供法律咨询、代办帮扶、文书撰写、案件代理等法律服务上百次,制作的涵盖20多个主题的系列手语普法短剧在全网播放量超百万次,累计辐射了4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5万多名听障学生。(晏红霞、韦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