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郎中”王家鼎

“土郎中”王家鼎
2024年06月16日 10:32 金台资讯

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

“我这辈子就俩爱好,一个是研究黄土,还有一个就是写诗。”透过照相机的镜头,教授王家鼎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个“搞地质”的。可就在不久前,他和他的团队关于黄土地区工程灾害防治的科研成果《特殊岩土体“小变形大风险”智能化监测防治技术及中外工程应用》,获得了2023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家鼎在指导学生进行振动台实验。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带着学生“玩泥巴”

在西北大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黄土振动促渗测试系统研制实验室里,振动台嗡嗡作响,教授王家鼎又带着学生开始“玩泥巴”了。“这是从陇海铁路沿线采回的土样,土质是新黄土,颗粒较粗,空隙也比较大,用这种土样做振动促渗测试的时候,要重点注意水的渗透速度等各种参数”。王家鼎认真地对自己的博士生说。

促渗,就是促使水在土壤里渗透,不同的渗透速度代表不同的降雨量,再加上振动台,就可以模拟列车在黄土地区穿行时,土层结构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在水和振动的联合作用下,这些都是黄土地区极易发生的地质灾害。

王家鼎为记者展示采集回的土样。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黄土属于第四纪以来在干旱与半干旱环境中沉积和赋存而形成的特殊沉积物,具有结构疏松、大孔隙、压缩性强、承载力低等典型非饱和土工程特性,并且对水和动力(车辆振动)的作用极为敏感。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高铁、航空等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幅员辽阔的黄土地上迸发了新的活力,但也为如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工程建设带来了新的命题。

敢为大地“整容妆”

作为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的教授,王家鼎研究黄土地区大型工程下的防灾减灾问题,已经有三十年了。“郑西高铁、宝兰高铁、银西高铁、安康机场、吕梁机场......这些国家大型工程,我几乎全都参与了。”风起时飞沙走石、漫天尘土,风止时千沟万壑、纵横交错。恶劣的自然环境从来都拦不住“地质人”前进的步伐。

王家鼎(后排右一)在郑西高铁施工现场指导学生进行振动波测试。受访者供图

郑西高铁是我国在黄土地区建设的第一条高铁。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王家鼎牵头的西北大学团队也开始参与研究如何解决高速铁路的机车振动引起路基沉陷的问题。

从郑州到西安500多公里,每个重点路段都要勘探、采样、测试。王家鼎开车沿郑西线走了三趟,取回的土样堆满了地质学系的后院。

没有前人经验,没有数据参考,团队艰苦攻关,终于拿出了第一份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动力特性与设计参数。“这一路上土质不一样、黄土厚度不一样、收缩程度不一样,我们一段一段做了实验,整理了满满三大张表。当我把这个表交出去的时候,手都止不住地发颤。这个数据拿出去,我们是要负责任的!”实践证明,王家鼎团队为郑西高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在各个大型工程中,王家鼎和他的团队先后承担了黄土边坡失稳(滑坡)研究、黄土路基振(震)陷研究、黄土湿陷研究等科研项目,他还在研究中创新了机车振动引起黄土路基振陷理论、首创了深部黄土湿陷的岩桥 (古土壤层) 滞后塌陷理论、提出了柔性生态护坡工法及边开挖边防护理念等。

为攻克黄土振动促渗的定量测试难题,王家鼎率领团队自主研制了首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振动促渗仪,利用该仪器进行的大量试验,创新性地提出了水和振动联合作用下,对黄土边坡的促裂、促渗、促崩解、促滑坡和促沉陷机理,刷新了黄土滑坡成因理论,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历十载,路艰难,费思量。削峰填壑,敢为大地整容妆。”2020年9月27日,安康机场通航,王家鼎受邀参加通航仪式。在现场回顾起团队为该项目前后长达十年的辛苦付出,王家鼎用一阕词描述了自己的激动和感慨。

王家鼎(右一)在野外考察。受访者供图

在连接我国东西部的煤炭资源运输通道——瓦日铁路工程开工建设时,如何让最重的列车安全行驶在最软的地基上,成为王家鼎遇到的新难题。尤其是当铁路施工到吕梁山脉时,铁路边上一处滑坡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滑动面,若采取避绕处理,需要增加13亿元的预算。

为寻找“症结”所在,王家鼎在腰间绑上安全绳,沿着山沟陡峭的崖壁,深入40多米深的谷底泥潭。寒风凛冽,泥水透过胶鞋传来刺骨的冰冷。就在大家几乎想要放弃的时候,“找到了!”王家鼎凭着独有的经验找到了滑动面。

王家鼎给学生讲解如何识别滑坡面的滑动标志。受访者供图

“我感觉有时候自己就是个医生,遇到没有明显症状的疑难杂症,要找到病根,就得靠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把一件事做了三十年,王家鼎十分自豪。“我经常被邀请到工程现场‘出诊’呢,有的人干脆就叫我‘土郎中’!”

“地质人”的浪漫

王家鼎的实验室里看不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高高的置物架上放满了从全国各地采集回来的土壤样品。随手扒开地上的一个袋子,王教授捞出一块土疙瘩,“你看,这是最近刚采回来的土样,还没来得及归类。”拍掉手上的灰,他又带记者去看自己的所获得的奖项和荣誉。

王家鼎所获部分奖项。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近年来,王家鼎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以及铁道部等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王家鼎在野外考察时留影。受访者供图

“你在旷野之中呐喊过吗?”采访中,王家鼎突然向记者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但很快他又自问自答起来:“在辽阔的大西北,脚下的黄土可能数万年都不曾有人踏足,那时候你会觉得个人是无比的渺小,能参与和见证伟大时代的变革,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在旷野中你总是忍不住想要高声呼喊,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我们地质人独有的浪漫吧。”王家鼎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