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全球气候治理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全球气候治理论坛2024举办

天津外国语大学全球气候治理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全球气候治理论坛2024举办
2024年06月26日 09:05 金台资讯

6月22日,天津外国语大学全球气候治理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全球气候治理论坛2024在钟楼报告厅成功举办。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栾建章,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弢,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迎迎出席活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天津外国语大学相关部门、学院的师生代表共计160余人参加活动。大会由李迎迎主持。

栾建章表示,市外办积极推动天津市与国际友城间在城市治理及国际化等领域交流合作。天津外国语大学全球气候治理研究院的成立可谓恰逢其时,大有可为。希望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能够实现强强联合,构建新模式、打造新平台、推动新实践,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国际气候合作等领域深化研究,向世界讲好中国“气候故事”。

张弢介绍了天津市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她希望天外全球气候治理研究院能够充分发挥高端智库作用,为全市高质量开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贡献力量,同时借助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理论与实践研究平台,带动更多人以更加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汇聚起全社会节能降碳的磅礴力量。

孙敬鑫在致辞中对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全球气候治理问题表示感谢,对全球气候治理研究院将深入开展全球气候治理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服务等表示期待。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将全力为全球气候治理研究院提供支持,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国际气候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周红蕾对中国外文局、市外办、市生态环境局给予学校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天外与中国外文局共建“天津外国语大学全球气候治理研究院”,将围绕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服务、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扎实推进落实“双碳目标”“全球三大倡议”、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倡议、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倡议中展现天外之为。

会上,与会领导共同为天津外国语大学全球气候治理研究院揭牌。

“天津外国语大学全球气候治理论坛2024”主题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全球气候治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徐秀军教授以“全球经济低碳化与气候治理新挑战”为题作报告。他认为,全球经济低碳化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从低碳生产、低碳交换到低碳生活,低碳理念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但同时全球气候治理也面临补偿机制缺失、自主贡献不足、权责严重失衡、武器化趋势凸显的严峻挑战。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教授以“当前全球治理的新态势”为题作报告。他简述了“全球治理”的概念内涵及治理模式,“全球治理”的逆转和面临的困难,并就“全球治理”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高文胜教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为题作报告。他指出,中日互为重要邻国,唯有合作才能发展。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需要加强双方高层互动和战略沟通,深化双方的经贸务实合作,推动民间往来和加强人文交流。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于海洋教授以“从国内治理到国际治理:理论与实践之困”为题作报告。他认为,国际治理理论借鉴了治理理论的概念与方法,但总体上坚持政府间主义,强调国家间合作的重要意义。目前国际治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在理论上并未对治理与合作进行有效区分,在实践中尚未形成共同身份共同认同,缺乏除国家外的有力行为体。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以“对外讲好中国的‘双碳’故事”为题作报告。他认为,对外讲好中国的“双碳”故事,事关国际话语权,事关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要遵循国际传播规律,统筹传播的供给侧和需求侧,挖掘具有亲和力的传播内容,打造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在策略上打好“组合拳”,对海外受众加强精细化研究,持续加强对虚假及负面舆论的应对。闭幕式上,天津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朱鹏霄教授表示,本次论坛是我国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一次高规格学术盛会,专家们的报告既有政治高度,又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增进了业界对于“全球气候治理,中国何为”的具象了解。学校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变革,为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贡献更多的智慧力量。闭幕式由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教授主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